丛强
(曲阜市吴村镇小学 山东 济宁 273110)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体育训练中,由于学校器材的不完备和师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预防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通常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尽管一些学校取消了安全系数高的训练项目,但这些课程受到训练方法、学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是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小学体育训练防伤害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在体育运动中小学生身体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安全管理制度,小学生身体素质落后,身体健康状况差,导致其在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训练中,导致小学生事故的因素还包括与教师有关的因素,尤其表现为教师缺乏恰当合理的领导。教师缺乏实施体育项目所需的科技知识,如投掷实心球训练,未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安全保障,造成伤害。
小学生容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自制力下降,过度兴奋作出一些危险动作。小学生本身缺乏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对于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认识不够深刻,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小学生身体处于不适合运动的状态,例如,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患上了感冒,此时小学生的身体已经不适合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教师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此外,也要考虑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起哄等情况,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随着体育项目的不断丰富,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由于体育课程安全知识的缺乏,学生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
目前,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没有意识到在复杂的体育锻炼环境中采取伤害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小学生不仅在运动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而且在剧烈运动后,通常会大量饮水,这很容易对小学生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教师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由于我国小学对学生体育安全关注不够,相关管理机制存在缺口,缺乏合理有效的伤害预防体系,无法保证体育安全。如果一些小学没有专门的后勤人员检查设备或设施,无法有效消除安全威胁;并非所有教师和教师都能在组织内预防和消除工伤事故。
在体育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先对小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进行安全性分析,讲解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但是,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忽略了这一重要过程。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烈,没有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培训,本身小学生好奇心强烈,不知深浅;或是部分教师开展了安全教育,但时间较短,只是口头警告,没有以自身为例子对小学生进行演示危险动作,小学生认识能力不足以深刻记忆。以上因教师本身体育教学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就会导致小学生体育活动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
在任何阶段,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让学生做一些活动前的热身运动都是至关重要的。准备活动,也就是热身运动,有助于小学生升高体温,提高心率,让血液加快流动,让身体的各部分技能调动起来,以适应接下来正式的体育运动。但是,许多教师会忽略这一关键过程,或者准备活动时间较短,不足以让小学生身体各项器官调动充分以适应接下来的剧烈运动。这样的粗心之举就会导致小学生接下来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昏厥、肌肉拉伤等安全性问题。
小学生本身缺乏自信,这是造成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一些小学生纪律意识差,不能积极遵守有关体育规则或班级纪律,又不尊重体育锻炼,甚至利用训练机会在操场上发生肢体冲突。例如,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他们相互追逐,从而导致摔倒,对膝盖等身体部位造成损伤;第二,一些小学生不知道保护运动安全的重要性,在运动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的观念,对老师提出的一些安全措施缺乏重视;第三,一些小学生对表演有强烈的欲望,缺乏自控能力。在参加了自己喜欢的运动后,他们不知道疲倦的“过度热情”会导致身体承受过多的运动负荷;最后,一些小学生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强化体育,这也很容易导致受伤。
一些研究表明,运动损伤往往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发生。这方面的证据是,校外体育活动发生事故的概率明显高于课堂。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学生的体育防护技能较差,难以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加之部分小学生缺乏体育基础知识,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率。例如,一些小学生在运动时不去除衣服上的尖锐棱角,会有可能划伤身体部位;剧烈运动前未热身,训练期间肌肉痉挛或拉伤;剧烈运动后立即喝水很容易导致腹痛。
非标准的运动技术动作也容易造成伤害。有的小学生不能集中精力看老师示范,不能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不能理解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也不注意训练。因此,他们不能按照通常的技术动作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这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不符,也违反了运动力学原理。此外,一些小学生性格内向,心理敏感。当他们学习一些困难的新动作时,教师会强迫他们完成这些动作,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嘲笑。教师尚未解释相关技术措施的要点,他们只有在看过老师的演示后,才会进行训练,这也很容易因非标准化技术措施而造成伤害。
要建立有效的伤害预防机制,学校首先应重视伤害预防措施,可以成立专门的设备检修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其次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最后,通过加强培训课程、讲座和宣传,建立有效的伤害预防机制,提高体育训练的安全保障。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小学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完善器材和体育设备,如扩大学校体育馆规模,增加适合学生使用的器材,及时更换过时器材,加强器材和器材的使用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的体育环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护意识。首先,教师应严格管理、推广小学体育常规,以标准化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其次,小学生应观看一些关于运动伤害的视频,提高他们的运动保护意识,并使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在运动训练期间提出的安全措施进行运动,这也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心态,小学生如果生病或身体状况不佳,应根据体育教师的意见,及时向教师报告并参加体育活动,这也减少了伤害的发生。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育保护,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这也是减少受伤可能性的有效途径。教师采用普通支撑法、惯性滚动法、缓冲着陆法、上升支撑面法、缓慢下降重力法等多种运动防护技术,控制学生突然坠地摔倒,减少伤害发生率或降低伤害程度。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定期或不定期的体育安全培训,例如,在参加体育活动之前,不得佩戴流苏、尖发首饰等其他物品;在强化训练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放松和发展小学生的肌肉和骨骼,并为剧烈运动做好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准备;训练结束后,放松,不要立即喝水。
学校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素质,开展基础体育教育,提高小学教育科学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加以考虑。从小学生生理角度来看,一方面,小学生的免疫力较差,生理能力较低,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为此,教师应把合理、科学的科学性训练要素运用到小学教育的发展中,使小学生在适宜的区域内。为此,在运动科学性训练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重视运动的动态性,注意小学生的跳跃、轻量、协调、爆发力等练习,以减少或避免力量科学性训练,降低其正常发育和训练效果,避免运动损伤。另外,教师要注意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强度,而小学体育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而不是过分地考虑小学生的体育成绩,这样就减轻了小学生的身心负担,使其身体和精神上都有负担,对体育课的学习十分消极;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一般注意力并不十分集中,他们积极主动,喜欢跟别人学,对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体育锻炼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状况,采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科学手段,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开展小规模的体育竞赛和运动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跟不上教师的训练节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没有掌握老师讲课的动作要领,同时也是教师训练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训练效率,小学教师在科学组织体育活动的背景下,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可能性,使小学生进入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教师在组织训练活动时,首先要合理地将学生分组,然后按分组划分合作学习任务,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需要的时候,师生可以共同选择优秀的团队,同时增强合作意识,所以小学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的科学运用。例如,教师在乒乓球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乒乓球训练,互相练习。然后在不同组别进行分组比赛,最后选出表现最佳的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自身的领导作用,使小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为使体育科学性训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自信,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训练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所以教师要充满激情地开展体育教学,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引导下,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2)教师注重小学生良好的体育体验,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充满表现力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师在重视日常体育训练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教师应注重运用激励评价法,适时鼓励小学生提高对体育训练的信心。结合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体育器材,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获得成功与进步,从而更多地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最后通过运动经验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重视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使其在体育训练中发挥积极作用;
(3)针对小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的情况,体育教师应开展科学合理的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对小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具体的运动训练计划。根据各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使每个小学生都能轻松应对相应的运动技术动作,以减少由此运动会造成的伤害。当然,体育教师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从轻到重进行训练,在安排训练量时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增加培训量,给小学生足够的适应时间。同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做好相关技术措施的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监控和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小学生有不标准的技术措施,他们应及时纠正,一旦发现他们有危险行为,应立即停止。
小学生主动开展自主学习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训练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从小学教育的具体发展来看,教师应根据学校的资源和实际情况,将体育科学性训练与学校特点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越野科学性训练,这样运动场就会更宽敞,而不用走到学校的小操场去想办法。体育器材也可自行生产,自制杠铃和沙袋,开展田径运动等运动项目,有效缓解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实行校本培训模式。采用分层次的合作与小组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创新意识。总而言之,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应灵活地将体育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的爱好与体育的实际人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训练活动日益多样化,促进小学体育训练科学化的有效提高。
(1)选择良好环境、调整训练强度。
小学学习共有六年,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所以,教师要衡量训练的规模和强度,不要过分关注对学生的训练,避免学生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跟不上体育课程。体育的课一般设置在上午,相关的体育锻炼则在下午进行。一节课是40min,教师可以进行20min的强度训练,然后20min进行身体锻炼,以恢复体力。
(2)注意小学生安全,提前做好调查。
教师对每一位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提前进行面谈,确保小学生的安全,这是各种训练的前提。小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练习,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检查运动场上的运动设施是否有不确定性,并要求小学生们在运动当天尽量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另外,训练前,小学生要做好热身准备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对运动要有清晰的控制,正确使用运动器材。
(3)细节入手进行安全防护。
教师也应该从不同的细节开始,做好工作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教师的知识示范可以转移到室内完成,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学习运动和安全的相关技术标准。其次,在排队过程中,一些过于生动活泼的学可以与纪律良好的学生混在一起,这可以提高体育的纪律性,对减少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起草小学生档案,以便更广泛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特别是有身体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体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更加重视体育安全,体育教师应在以小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加强责任心,做好体育教育中的预防伤害工作。首先,我们应该检查潜在安全风险。课前体育做好工作,检查培训场所和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隐患立即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其次,教师应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开展必要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开展相关的安全工作。培训应分区域进行,以确保学生留在安全区域;再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表现,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风险点和相关安全措施,了解各类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降低事故率。
因此,为了加强伤害预防措施,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小学生在小学体育锻炼中的安全意识,来提高其工作质量。学校要建立有效的伤害预防机制,增加相关体育设施的投入来确保小学生的安全,使小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