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类学术期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2-12-28 04:29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哲学

薛 一 筝

(渭南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陕西 渭南 714099)

哲社类学术期刊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哲社类学术期刊与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专业学术期刊、大学生普及读物期刊等形成相互支撑的期刊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教育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牢固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形成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话语阵地。哲社类学术期刊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旗帜,为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政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为进一步夯实立德树人工作助力。

一、哲社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20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 192 种,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2 688种,占期刊总数的26.37%,与上年相比,数量增加0.19%。[1]如此数量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其主管与主办部门不同,各个学科发展情况不一样,各个领域学术研究水平也有差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尽管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期刊人均市场占有率未增加,期刊尚未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党政部门办的指导类期刊和教育学术类期刊辐射范围还较小,期刊结构布局不合理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尚未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期刊发展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发行量小

哲社类学术期刊不属于大众传媒范畴,其职责是传播学术思想,提倡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建设,引领学术方向,指导社会实践,规范学术研究。这种性质就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拥有特定的专业受众群体,并且服务于相关的专业知识领域,所以市场需求弹性较小。加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人们感受到电子阅读带来的搜索、携带、存储便利等优点,阅读方式发生改变也对哲社类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结构布局不合理

从目前哲社类学术期刊的种类来看,我国的学术期刊并不少,但结构不合理,期刊的同质化、学科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学术期刊缺乏“创意产品”。以哲学领域为例,无论是论文作者,还是期刊编辑,很多人都缺乏一种现实感,仅仅关注“哲学中的问题”,而放弃“问题中的哲学”,很少考虑真正的学术问题及其在现实和思想进程中的实际影响,更不考虑社会效应,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所谓“纯学术”和“纯学术期刊”,必然因不接地气而失去生命力。二是同质化问题。“学术期刊同质化的本质是期刊文化同质化、期刊战略同质化、办刊模式同质化及其叠加。”[2]尤其是拼盘式的综合性期刊,“趋同化”现象非常严重。

(三)期刊数字化建设不够

2021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强调“要创新内容载体、方法手段、业态形式、体制机制,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3]。目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期刊数字资源平台,已成为科学研究获取资料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加深入,也改变着学术期刊领域的检索、阅读模式。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推进平台建设,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之路,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哲社类学术期刊内容的网络转化方面不够,也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相关网站与新媒体平台来扩大自己的阅读群体,宣传自己的期刊品牌”[4]。

(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还不够深入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哲社类学术期刊要坚持办刊的学术性,坚持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哲社类学术期刊在高校育人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整体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作用还不够深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衔接和联系还不够密切,作为学术传播平台的价值还没有发挥到位,没有充分利用平台系统且有针对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宣传和推动学科建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哲社类学术期刊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关注重大理论问题,回应社会现实关切,传播学者精品力作,努力成为学术研究的引领者、学术人才的培养者和学术事业的推动者,发挥好人才培养和科研助推的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专精尖”人才。

二、哲社类学术期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哲社类学术期刊具有意识形态导向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重要场域。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5]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出版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是做好党的新闻出版工作的“定盘星”,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根本要求,舆论导向正确,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6]高校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师生的政治信仰、价值体系、道德观念、文化素养中,体现在高校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哲社类学术期刊通过策划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的优秀选题,刊发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捍卫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繁荣学术、创新理论、资政育人。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推动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哲社类学术期刊作为重要的舆论载体,其作用就是筑牢主流思想舆论,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中,哲社类学术期刊研究包括社会科学、哲学、政治、文化、经济、新闻事业、教育等领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的记录者,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学术期刊人肩负着高度政治责任和光荣学术使命,增强理论自觉与强化理论学习,努力传播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研究成果。

学术报国之志,百年如一。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哲社类学术期刊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同向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桥梁,其特性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契合,两者目标一致、功能相近、价值相通,旨在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和爱国观,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

(三)为高校育人提供智力支持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一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哲社类学术期刊要有自觉的育人意识,坚持“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为高校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在高校,我们培养和教育的“人”就是青年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认识自己、改造自身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哲社类学术期刊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双重属性,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过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哲社类学术期刊要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的全过程,创新形式,扎实推进,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三、发挥哲社类学术期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科学的内在关联。哲社类学术期刊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教学科研与社会建设发展紧密结合,把知识创造和服务国家有机统一,达到“育人”的目的。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现阶段哲社类学术期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路径。

(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哲社类学术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所面对的形势和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努力在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献计献策中实现更大的价值。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和工作部署,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加强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为优秀社会科学人才和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

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这是期刊永葆生命力之所在。坚守初心,一切为了人民,才能把准方向;引领创新,为时代放歌,才能走向未来;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才能推进思想理论研究为时代主题和社会现实服务。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关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占领理论宣传的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质量是刊物的第一要素,“内容为王”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期刊的健康发展,两大主体至关重要,相辅相成:一是生产出优秀社科成果的作者,二是优秀社科期刊的编辑工作者。哲社类学术期刊要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要在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所作为,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积极有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只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理论创新发展前沿、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紧紧围绕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才能推出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研究成果,做到以高质量的成果立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哲社类学术期刊的宣传、教育功能,让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全力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三)重视数字化发展,利用新媒体增强哲社类学术期刊的传播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高校出版融合发展步伐。高校应支持和推动出版单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努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依托优质学术资源或优势出版平台,构建统一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升级”[7],明确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哲社类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学术的趣味性和传播力。

第一,拓展网络传播平台,构建“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展传播范围,如利用微信传播范围广、成本低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设立专栏和定期推送系列好文章,发布有关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文章,提升读者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的互动功能,精心设计和策划“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增强和读者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第二,打造好“一网双微一抖”矩阵,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一网双微一抖”模式中“一网”指的是官网,“双微”指的是微信和微博,“一抖”指的是抖音短视频平台。互联网作为目前用户数量最大、交互效率最高的媒介,在期刊内容的传播中非常重要。哲社类学术期刊要围绕重大题材进行全新探索,从情感高度、思想高度、政治高度上寻找契合点和突破点,结合受众对融媒体产品的需求,以优质的内容彰显学术期刊的魅力。

(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推动哲社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编辑的政治素养包括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的认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以及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形成编辑对待世界、人物、事件的态度,所以说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是综合素养里的核心。陆游曾说:“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只有提高了政治素养,对一些政治观点和思潮一目了然,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轻松处理。新时代编辑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阵地建设,使学术期刊更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丰富宣传内容,用好的内容吸引人、感化人、引导人,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一,坚定政治立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编辑要有守土尽责的担当,关键在于要提高认识、提升自我政治素养。出版单位应不断加大对编辑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开展思政方面的专业培训,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思想水平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中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编辑人员要用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持续“以思润心”“以行入心”“以新聚心”。

第三,坚守职业操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一名编辑,要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是编辑的职业素养,要以扎实的脚力、敏锐的眼力、勤奋的脑力和凝练的笔力,讲好中国故事。

四、结语

哲社类学术期刊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媒介,对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8]哲社类学术期刊要深刻认识其意识形态属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要做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深入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哲社类学术期刊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哲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菱的哲学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小包哲学
社会科学总论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