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缩小城乡家庭教育差距的建议

2022-12-27 08:28许慧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改善建议义务教育家庭教育

许慧艳

[摘    要]本文客观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家庭教育的状况,着力对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乡下去城市陪读的家庭教育、城市一般家庭的家庭教育以及城市高素质家庭的家庭教育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缩小城乡各阶层家庭教育差异的建议,应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努力弥补城乡家庭教育漏洞、加大对家庭教育宏观政策的扶助、学校和老师均应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差距;改善建议

目前流行一种言论,“寒门再难出贵子”。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应该说“乡间难出贵子”。这话看似“危言耸听”,其实这句话背后所蕴藏的是巨大的城乡家庭教育的差距。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方面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高速发展,但精神方面的城市化进程却没有很好地跟进。很多农村家庭虽然在城市买了房子,或者在城市里租了房子,孩子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于城市里的学校,但其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得城乡家庭教育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至于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是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家庭教育。

一、城乡家庭教育的状况

城乡家庭教育的区别,可以细化为几个典型层次: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乡下去城市陪读的家庭教育,城市一般家庭的家庭教育,城市高素质家庭的家庭教育。

(一)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什么是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回答什么是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充满心酸的词汇。百度百科上定义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一种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定義。这个定义凸显的是儿童父母的社会状态,而没有很好地阐释儿童自身所处的身心状态,尤其是没有突出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内在教育关联。从教育学角度定义“留守儿童”,其实有一种孩子,虽然父母未到外地打工,并未丧失监护能力,但他们的生活学习的“家庭状态”,仍可以认定是处于“留守”状态,那就是乡下到城市住校读书的孩子。更有一种儿童,父母虽然没有去外地工作,也没有丧失监护能力,但却没有尽到监护职责,其父母因其品行嗜好,比如,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而忽视对儿童的关心教育。这种儿童用一句民间俚语来说就是“有父母和没父母一个样”。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更加广泛而准确地定义这一类儿童的状况,就是儿童与父母身体或精神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儿童不能及时获得来自家庭的物质、劳务、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反馈。这样我们就从广义上定义了“留守儿童”,使其成员扩大到“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父母在乡下务农务工,独自在城市住校读书的儿童”“父母虽然生活在身边却对儿童身心成长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的儿童”。这有利于我们无遗漏地将城乡家庭教育层次差别的研究对象覆盖到所有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在上述定义下,乡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种缺失使得这类儿童几乎可以形容为“放养”状态。父母很少或从未在儿童成长的关键节点进行及时积极有效干预。更缺乏陪伴,这甚至能够使儿童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儿童海蒂,因为长时间见不到爷爷而患了梦游症,医生说海蒂因为缺少亲人的陪伴而形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儿童留守甚至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和社会后果。近年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就是这种陪伴和家教缺失的佐证。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的素质“基本面”严重落后。其“社会化”“城市化”素质严重不足,社会适应差,甚至与学校集体生活格格不入。留守儿童的学习发展状况严重堪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节奏。其身心往往处于一些基础需求不满的状态。

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自身素质的不够导致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不足。家庭长期处于低端需求状态,父母为解决家庭成员温饱问题而难以抽身,或者父母为解决家庭致富问题而难以自拔。前者是父母的无可奈何,后者是父母的错误选择。后者更为隐蔽。但都导致了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第二,父母对于教育重视的程度严重不足,导致儿童“输在了起跑线”。不单单是知识的缺失、生活自理、待人接物、自主自律、主动学习等方面的基本素养严重不足。第三,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儿童不能及时获得来自家庭的物质、劳务、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反馈。导致儿童习得性无助。大凡父母素质高,也不会不重视家庭教育,大凡父母重视教育,也不会使儿童“孤独生长”。注意,这里我用了“生长”一词,而没有使用“成长”一词,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儿童是很难成长的。不但很难成长,儿童反而会“停滞”“退化”,会“习得性无助”。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自己无法克服,它需要父母的及时积极有效地干预。在父母及时积极有效地干预下,儿童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儿童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接受了正确的观点,获得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积极体验。这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弥足宝贵的。如果儿童在身心成长的关键节点,父母没有给予及时积极有效地干预,儿童会体验到挫败感、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儿童会因“习得性无助”而变得失去适应社会和学习的能力,变得“停滞”“退化”,表现为与同龄人对比显而易见的“幼稚”。

(二)乡下去城市陪读的家庭教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村家庭到城市买了房子,孩子也能够到城市的学校上学,或者有些农村家庭的父母没有在城里买房,但孩子可以去城里学校读书,家长会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陪孩子,我们叫作陪读。

无论买房的还是租房的,他们获得了同城市儿童一样较好的学校教育,但其家庭教育仍然处于比较低端的状态。

虽然陪读家庭的家长肯花房租和时间来陪孩子在城市里读书,但其更高层次的教育投入却是不足的。他们往往认为由乡村转入城市,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了,可以和城市儿童获得同等水平的学校教育了,因此认为接下来的成败,取决于儿童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了。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课余爱好的培养方面差别尤为明显。比如,和专业老师学习游泳、篮球、足球、钢琴、象棋、围棋、绘画、舞蹈、表演等,陪读家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几乎没有。他们认为,学校功课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爱好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他们把到城里陪读看成是一件孤注一掷的举措,陪读似乎已经耗掉了整个家庭的全部力气。在没有进行“双减”之前,很多城市家庭的孩子都会报学科类的辅导班,而陪读家庭的父母往往舍不得花这笔钱,这无疑会使儿童落后的科目雪上加霜。最后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学科成绩,无法与城市儿童一决高下。陪读家庭的家长自身素质往往不高,不能直接给儿童学业上的帮助,或满怀期待或满怀无奈,干着急上火却无能为力。所以在陪读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只不过提供食宿和家务劳动而已,对儿童学业的关心也仅限于问一问考试成绩,无法全面细致地跟踪发现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智力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同学关系问题并辅助儿童解决。因为害怕老师或者欠下人情而缺乏和老师的沟通。这种陪伴也只能说是低质量的陪伴。

(三)城市一般家庭的家庭教育

城市一般家庭的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城市之中,其父母一般是城市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小买卖的商人。他们虽然从小就熟悉城市的一般规则,对于城市和城市的学校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同学和校友之间往往比较熟悉,这使得他们对适应班级生活显得更为轻松。然而他们的父母往往也不肯花更多的钱去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或者辅导学科功课(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但他们又有机会接触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儿童,他们课余会在和这些儿童接触游戏中,获得业余的爱好熏陶。这一点是比留守儿童和陪读家庭的儿童优越的。偶尔,城市一般家庭的家长也会因为羡慕、攀比、期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但这种报班学习不能坚持下去,往往半个学期后,就急功近利地结束这种兴趣培养。这种兴趣班变成了一种体验课。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和陪读家庭连这种以学期为单位的体验课也没有,他们甚至连一些培训机构赠送的免费的几节体验课也不愿参加。缺乏亲情陪伴但却不一定缺乏伙伴,他们往往会因为淘气而误入歧途,但至少心理创伤和阴影较之留守儿童和陪读儿童要少一些。相比之下,陪读状态下的陪伴有时更像是一种“看管”,它不但不能满足儿童在亲情方面的需求,也严重阻碍了儿童友情方面的需求。城市一般家庭的儿童的家教往往在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方面很优越,但又略显缺乏教养和过于随性。

(四)城市高素质家庭的家庭教育

城市高素质家庭一般有教师家庭、干部家庭、医生家庭和企业家家庭等。这些家庭生活富裕,不缺乏资金,时间相对充沛。其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为五个主要方面:教育重视程度高,资金精力投入大,能够保持一贯性,陪伴充足,家教良好。

高素质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往往认为教育给他们带来了良好的人生,或者吃到了教育缺乏的亏,现在有能力弥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所以他们格外重视教育。而且他们愿意且有能力为教育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并且能够广泛地培养儿童的兴趣,找到适合儿童兴趣的方面又能够长久一贯地坚持投入,他们并不急于求成,因而能使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和宽松的氛围中得以正规专业的熏陶,而且他们心安理得雍容大度地接受这种看不到短期功利的教育。城市高素质家庭也不乏充足的陪伴,有的家庭因为生活富裕甚至可以至少有一个闲暇的家长长期陪伴孩子。如果这类家庭不对儿童溺爱的话,这种陪伴往往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礼物。高质量的陪伴表现为家长关注儿童学习发展的校内外环境,理解孩子的行为思想和发展阶段,能够有效解决儿童的心理困扰、学习上的困难和社交上的羁绊,重视情感交流和共同兴趣培养。伴随而生的是儿童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功课往往也非常优秀而轻松。他们有安全感,自信满满,充满效能感。

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城乡各阶层家庭教育的状态简直是天壤之别。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也不为过。虽然表面上来看,同处一个城市一个校园一个班级的不同同学,获得的是同样环境和师资的影响,但学校教育的效果却千差万别。这不单是学生个人遗传素质的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更深刻的是儿童家庭教育的充分与否影响的。

二、缩小城乡各阶层的家庭教育的差距的建议

(一)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有人说,改进家教策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学校对孩子实施教育。有人说,提高家教能力,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净化品行、升华能力。父母不但要更新教育理念,还应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做一个智慧型的新式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把爱的滋润、美的熏陶、理性教育融为一体,以平等身份与孩子交流、沟通,尊重孩子的爱好与兴趣,给予孩子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应恰当运用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应多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只有科学采取和运用理性的、智慧的、艺术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弥补缩小城乡家庭教育差距理论的漏洞

城乡家庭教育差距理论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在实践中,如何完成对这些家庭家长的再教育过程,使家长在短时间内变成“教育家”“心理学家”“艺术家”呢?上述理论中,家长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的多而深奥,并不能靠几句口号号召他们就会立竿见影,也不会因为给家长们频繁地做几次讲座就可以使他们醍醐灌顶茅塞頓开。很多家境问题和家长素质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其不良状态年深日久已经固化了。况且很多家长不在儿童身边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来完成理论的学习。虽然大多数家长都深切地怀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但他们也必须生存和生活,当下与长远的心力憔悴地盘算后放弃对儿童的教育。所以不应该立足于期待改变家长再改变孩子的办法。这样会陡然增加教师和家长的工作量,浪费教育资源时间且于事无补。

(三)需要宏观政策的扶助

城乡各阶层家庭教育的差距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势必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哪个个人凭借赤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德国关于家庭教育的政策就值得我国借鉴,在德国家庭,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夫妻一方留守家庭专门照顾儿童。也就是家长只需要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另一个自然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时间实施对儿童的高质量陪伴,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提高家庭教育的状况。

(四)学校和老师在微观层面上的努力

作为学校,作为老师,长远来讲,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深化理论认知,不断地舆论呼吁,呼吁政府改变关于家庭教育的政策。试想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夫妻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时间没有资金来很好地教育孩子。

短期来看,在中国经济社会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学校和老师对于家庭教育的价值贡献在于多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少对家长大谈特谈理论,少占有家长的时间来配合学校工作。在学校和老师能力范围内,可以通过同学抱团互助的方式弥补部分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比如,组织“留守儿童互助会”“城乡同学结对帮扶”等活动,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扫除他们心中的孤独感。

“双减”政策出台后,一些好的现象已经出现。比如,很多地方的学校会免费提供课后管理,条件好一些的城市社区,会开展定期的免费的非学科类的兴趣培训班。这些宏观的和微观的操作,已经在弥补部分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缩小城乡家庭教育的差距了。

参考文献:

[1]阿兰·布拉克尼耶.正面教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3]姬凤珍.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14).

[4]张莉.摭谈初中学校与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几点策略[J].家长,2020(24).

[5]张维玺.农村地区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20,18(17).

[6]亢黎明.浅析当前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2020(19).

[7]張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改善建议义务教育家庭教育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时期强化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