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兴尉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通过长期教学观察发现,相比普通本科生,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存在授课缺乏趣味的情况,致使学生获得感不强,会忽视思政课作为“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理论性太强”,与他们擅长的动手实践课程差别较大。思政课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方式,如果授课群体存在偏见,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对思政课的认同感。高职院校专业偏向技术应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不尽相同,探究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就需要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认同程度分析,找到共性进而推广。这不仅存在于意愿上的认同,更需要行为上的认同。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课认同程度进行分析,要了解“什么是心理认同”“高职学生为什么要认同思政课”以及“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这三个方面问题,就是从认同着手,去探究心理认同,进而引申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上,来突出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什么是心理认同?现代心理学认为,认同是“一个人将其他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观念态度、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2]。这就说明,当认同现象发生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活动。
第二,高职学生为什么要认同思政课?国家正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学生更迫切希望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将精力更多地用于专业课、实践课当中。相比本科生,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常忽视指导实践需要的理论依托。专业课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思政课对弘扬工匠精神和树立崇高理想更有价值,有理论有实践才能更好完成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认同作为一种“情感趋向和价值趋同”[3],学生只有自发地认识到思政课有价值,才能从行为上作出回应,正确的思想引领有助于学生“三观”的塑造,这也是学生需要从心理上认同思政课的原因。
第三,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学术界认为:“教师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及目标成本等方面着手,有意识地、积极地融入课程学习”[4],上课不枯燥、学习有收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将学生心理认同分为两个部分,即认同意愿与认同行为,学生认同意愿越强烈,认同行为越主动,教育效果就越显著。通过认同思政课进而对思政教育认同,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将对思政课的认可迁移到对社会活动的态度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5],高职学生心理认同思政课,是“基于对思政课的属性、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课程的喜爱偏好,对课程所蕴含的价值观的认可,以及自觉运用课程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行为趋向”[6]。也就是说,心理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从意愿层面延伸到实践层面。
第二,思政课是厚积薄发的课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急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对于理论性稍强、收获不能立竿见影的思政课而言并不重视,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存在的意义是“无用”“混学分”,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是需要长期、系统、深入地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正是长期的积淀能更清晰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科学素养。
第三,从思政课认同上升为政治认同。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工作,配齐思政课教师,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分享经验等,高职院校也纷纷响应,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思政课采用小班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专业性,将任课教师安排相近专业授课,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来保障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助力,特别是让学生认识到“我能为国家建设做什么”,即“强国有我”而奋斗。李克强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思政课教育,就是让新时代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当前高职学生思政课的认同程度是什么情况,单纯理论研究是不能够清晰说明问题的,需要加以实践调查。研究选取一个高职院校,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程度大致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覆盖教育学院、健康护理学院、文化旅游与国际交流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传媒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根据统计学原理对不同学院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首先,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课程认识、上课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总体分为两个维度,意愿与行为,进而汇总数据,并对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进行科学分析,删减无效信息;其后,将得到的全部有效数据依次进行建模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度分析,针对有歧义的部分会在多选题中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其中,访谈可以对调查问题进行初步的锁定,将调查的问题进行合理优化,对影响因子进行初步判断。调查问卷可以精准锁定影响因子,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而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得到更精准的调查结果。
在制作调查量表之前,首先选择了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进行访谈,初步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期待与授课效果评价。为确保访谈结果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平衡和控制性别、年级、学院、生源地等特征。访谈时,要求受访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思政课的授课理念、授课模式等方面进行总结。本次访谈将面谈和电话访谈有机结合,其中99人接受面谈,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电话访谈45人,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所有受访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相近;一年级学生居多,为80人;9个学院均有14位同学参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居多,为90人,其余来自城市。
访谈样本选取,既兼顾了不同专业,也兼顾了大学生个人属性的差异,从而确保样本能够较好地支撑研究。
1. 作为参考的现有研究量表
目前,学术界对组织认同程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出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本文主要借鉴赵书松[7]在Sai Ho Kwok 、Sheng Gao、Renzl和唐炎华、石金涛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具体需要,进行了特定的量表开发。该量表更符合对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认同的特点和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量表的具体设计
在借鉴赵书松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认同程度内在逻辑,初步设计出适合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认同程度的调查量表,并参考预调研的结果,对量表进行了若干修正,以形成最终量表(见表1)。最终量表由认同意愿、认同行为组成,共13道题目,其中认同意愿有4道题目(矫正后),认同行为有7道题目(矫正后)。
表1 最终调查量表构成
基于量表的问卷采取五分位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正向赋值并导出计算,从而确定影响因素。其中“1=很不愿意/绝对不会”“2=不太愿意/会”“3=说不清楚”“4=偶尔愿意/会”“5=非常愿意/肯定会”。
正式调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大学生,共发放960份调查问卷,根据两个标准对调查问卷进行有效性判断:第一,答案的完整性,若出现空缺则视为无效答卷;第二,答案的规律性,全部选择一个或有明显规律性的问卷视为无效答卷。根据这两项原则,笔者共删除36份问卷,有效收回92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25%。问卷数据借助SPSS26软件,完成频数统计、相关性分析、隶属度分析等一系列量化分析,以准确衡量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本调查通过了解受访高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常居地、民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院、政治面貌等因素以提出假定影响因素。
1. 受访者性别分布。其中男性占比26.8%,女性占比73.2%。
2. 年级分布。其中一年级占51.7%,二年级岁占48.3%。
3. 常居地分布。其中农村占比62.1%,乡镇占比21.5%,城市占比16.4%。
4. 民族分布。其中汉族占比65.5%,少数民族占比34.5%。
5.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其中29.1%担任学生干部,70.9%为普通同学。
6. 学院分布。其中教育学院占比12%、健康护理学院占比11%、文化旅游与国际交流学院占比10%、化学工程学院占比11%、经济与管理学院占比12%、传媒与信息工程学院占比11%、机电工程学院占比13%、城市建设学院占比9%、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占比11%。
7. 政治面貌。其中群众占比10%,共青团员占比70%,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20%。
1. 搜集数据的效度分析
问卷中初始方差为1,共因子方差提取值Q7=0.350、Q8=0.639、Q9=0.713、Q10=0.555、Q11=0.403、Q12=0.542、Q13=0.436、Q14=0.468、Q15=0.445、Q16=0.437、Q17=0.422、Q18=0.349、Q19=0.486,考虑到7题、18题提取数值偏低,所以删掉重新计算。其中KMO值为0.838,大于0.8,检验结果的P值小于0.01证明数据有效。
2. 搜集数据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α系数来确定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根据SPSS软件的Cronbach's α系数统计结果显示:总体量表项目数为13,校正后项目数为11,精简之后更加符合调查研究规律,可作为研究项目。Cronbach's α的系数为0.787,接近0.8,说明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认同程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此外,从认同意愿和认同行为这两个维度计算了量表的Cronbach's α的系数。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相近,分别为0.739和0.747,与总体Cronbach's α系数相差不大,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非常高,可排除受访大学生乱填问卷的情况。
3. 隶属度分析
将每个维度的测评指标体系分别视为一个模糊集,其中每个测评指标的总分数为A(x)∈[11,55],那么测评指标的隶属度为:R=A(x)∕11,R 的临界值设为3,即当单项指标隶属度低于此临界值时,就需要专项研究如何出现相关情况,在这个指标上衡量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意愿倾向。
思政课认同意愿分项数值为Q8=3.98、Q9=3.78、Q10=4.12、Q11=3.06,根据计算得出传统文化认同意愿均值为3.74,超过R的临界值,但是部分数据得分较低,如Q11“您认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老师’这样的说法是否赞同?”大部分同学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想法较为模糊,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并不会对课程的质量起重要影响,在后续的访谈中,针对此情况会重点研究。
思政课认同行为分项数值为Q12=3.41、Q13=3.48、Q14=3.1、Q15=3.43、Q16=2.96、Q17=3.26、Q19=3.61,根据计算得出传统文化认同意愿均值为3.36,接近R的临界值,但是个别数据偏低,说明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行为较弱,特别在Q14“上思政课时,您会主动克制玩手机吗?”、Q16“在思政课课堂上,思政课教师的言谈举止会不自觉地影响我吗?”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克制玩手机是困难的,言行举止不会影响我,说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塑造是有困难的,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玩手机上,针对这一现象,后续访谈也会重点研究。
4. 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在对思政课程认同意愿方面,通过软件测算皮尔逊相关性的“性别”指标,发现Q10数值为0.074*,说明以Q10为代表的思政课认同意愿受“性别”正相关显著影响,1=男,2=女,即女生的认同意愿高于男生。
根据皮尔逊相关性的“年级”指标得出:Q11数值为0.123**,说明以Q11为代表的思政课认同意愿受“年级”正相关显著影响,即二年级比一年级的认同度更高。
大学生在对思政课程认同行为方面,根据皮尔逊相关性的“性别”指标的得出:Q13=0.097*、Q16=0.078*、Q19=0.123**,说明以Q13、Q16、Q19为代表的思政课认同行为受“性别”正相关显著影响,即女生对于思政课的认同行为高于男生。
根据皮尔逊相关性的“年级”指标得出:Q14=0.076*、Q16=0.069*、Q19=0.076*,说明以Q14、Q16、Q19为代表的思政课认同行为受“年级”正相关显著影响,即二年级的认同意愿高于一年级。
图1 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可能的原因
根据皮尔逊相关性的“担任学生干部”指标得出:Q12-0.065*、Q15=-0.098**,说明以Q12、Q15为代表的思政课认同行为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负相关,即学生干部的认同度高于普通同学。
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性别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程度,其中女生对思政课的认同程度高于男生,在智力水平无差异的情况下,更可能是意愿与行为对思政课的偏向,后续的教育引导重心要向男生倾斜;受“年级”正相关影响,随着受教育程度加深,二年级的认同度优于一年级,可见思政课是一门细学精读的课程,长期的学习会带来更大的成长;研究发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也会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程度,学生干部会与指导教师沟通较多,相比普通同学出现思想困惑能及时得到反馈,更利于思政课的认同程度。
针对上述调查中的模糊项,采用随机访谈法进行补充研究,部分题目列举如下。
图2 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调查得出,Q1“思政课缺乏吸引力可能的原因”集中在教学方式单一、语言表达枯燥、讲授内容与现实脱节,可见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认同可反映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当中,特别是Q2“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题中,选项被选择的概率超过80%,可见高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品格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全方位的高素质,包括“思想修养”“教学能力”“责任感”“人格魅力”“学术造诣”等方面,即“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其他因素未造成显著影响,综上所述,认同意愿与认同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影响,接下来的分析也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专项引导。
上述调查从认同意愿和认同行为对高职学生思政课程认同程度进行分析,对高职学生心理规律把握,构建认同模式可以提升认同程度;从教师职业使命感出发,也可以提升学生认同程度。除此之外,对外部环境进行干预,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树立正确风气,进而提升学生思政课认同的实际效果,即社会价值。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作为“讲道理”的课程,需要教师先读懂,再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科学性,表达大众化。具体体现在教师要提高威信,即提升人格魅力。思政课展现的是科学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指导实际问题,正是思政课的魅力所在。看似“枯燥”的知识点,或许是没有找到讲授的切入点。理论来源于生活,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将“枯燥”的理论通俗化,将书本上的知识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找到思政课与现实对照,展现思政课的“活性”,摘掉“照本宣科”的帽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树立正确的“三观”。正如,当下正发生什么样的事,事情发生是基于什么原因,背后又蕴含着什么道理。教师将看待事情的逻辑教授给学生,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会提升对教师的崇敬,那么在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同时也拉近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最终达到增强对思政课的心理认同程度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8]。学生作为思政课认同的主体,需要归纳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调查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普遍增强,但是男生和女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特别是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对于授课教师贴近专业的内容尤为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巩固与加强,避免思政与生活脱节,“两张皮”现象出现。其次,关注学生的“需要”,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认同意愿,却缺乏认同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观念层面进行优化,促使其对思政课的认同由基础想法到具体实际。此外,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思政课教学要“个性化”,用学生喜欢听的方式传道解惑,寓教于乐,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作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特别在“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完成学业更要对职业合理规划,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确保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部分。首先,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组织创办思政宣讲类社团,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自发传播宣传,认知到情感再到行动,从校园文化认同迁移到思政课认同;其次,推动特色就业实践活动,突出“国防工业”特色,培养机械,光电等精密加工专项人才,让学生明白青春是奋斗出来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此外,推选朋辈榜样,讲好身边故事,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让思政课成为高职学生的自觉追求。
国家历来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作为关键一环的思政课更是如此。“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国之根本。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是当前高校特别是对不擅长理论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任务。故对学生思政课程认同程度进行跟踪和考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教师能够在不同学院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多加引导,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抬头率,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接受教师引导,了解社会的发展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又会给社会的发展贡献些什么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本文的探究对于样本容量,典型案例精准性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与普通本科学生认同度进行对比,这也为接下来的探索提供了空间,我将继续在此领域探索,为课程效果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