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荣,厉传艺,聂立深,邵 晨,张雪冬,黄 帅,潘泷璐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1 胸外科;2 康复科,江苏 226011)
目前中国肺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78.7 万[1],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2]。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肺癌微创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3]。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静息和运动心肺功能,对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4]。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重建取决于术前肺功能,术前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可改善预后[5]。研究显示,住院期间术前系统预康复可提高60 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0 岁以上患者46 例,探讨术前短期预康复对患者术后吸气肌肌力和肺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男性患者46 例,其中肺癌患者40 例,炎性假瘤1 例,支气管扩张1 例,良性病变1 例,机化性肺炎1 例,曲菌球感染1 例,慢性炎症1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3 例。预康复组年龄60~79岁,平均68.09±5.61 岁;对照组年龄61~78 岁,平均69.10±5.38 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临床、影像学判断需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年龄≥60 岁;(3)无下肢功能障碍及其他运动禁忌证;(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肾等其他严重疾病;(2)不能耐受训练者;(3)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前宣教,未进行康复训练。预康复组在入院后至手术前1 天接受2~4 天的预康复训练,包括四肢联动训练、吸气肌抗阻训练和激励式肺量计训练。(1)四肢联动训练:每次20~30 分钟,2 次/日,强度阻力为6 档,初始载荷为患者体重的60%,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运动后嘱患者饮水,预防感冒等。(2)吸气肌抗阻训练:采用K5 训练仪(POWER BREATH),初始负荷为平均肌力指数的50%,以后每次增加2~4 cmH2O,30 个/次,1~2 次/天。嘱患者以最快最用力的方式经口吸气,放开咬嘴后缓慢呼气。在3~5 个吸气后休息片刻,以不引起患者极度疲劳、头晕为宜。(3)激励式肺量计训练:患者端坐位,自持激励式肺量计与视线齐平,经口缓慢吐气后,含住咬嘴,经口做缓慢深吸气。吸气过程中流速指标保持在第二格。10 个/组,3 组/次,3 次/日。
1.3 评估指标 (1)吸气肌肌力指数:分别在入院时和手术前1 天采用K5 训练仪进行评估。(2)肺功能:采用激励式肺量计测量患者吸气量,吸气3 次,取最好成绩。采用电子呼气流速峰值仪测量患者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3)术后胸管带管时间(从手术放置胸管至拔除时间)、住院时间。(4)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入院时及术前吸气肌肌力指数及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吸气肌肌力指数、吸气量、PEF、FEV1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4 天的预康复训练,预康复组术前吸气肌肌力指数、吸气量、FEV1(P<0.001)、PEF(P<0.01)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吸气肌肌力指数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吸气量、FEV1、PEF 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气肌肌力和肺功能术前-入院时变化值比较,预康复组吸气肌肌力指数、PEF、FEV1(P<0.01)、吸气量(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及术前吸气肌肌力指数和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术后胸管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预康复组术后胸管带管时间8.74 ±3.80 天,短于对照组的12.17±6.15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10.17±4.80 天,短于对照组的13.26±6.36 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预康复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 例,其中肺不张2 例,皮下气肿1 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5 例,其中感染2 例,肺不张2 例,皮下气肿1 例,预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的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手术切除是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有效的围手术期康复干预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有研究对患者进行4 周有氧运动训练,显示患者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及FEV1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术前肺康复可改善高龄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7]。
本文大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即准备手术,术前康复的时间不多。预康复组在入院后至手术前1 天进行康复训练,为期2~4 天。结果显示术前预康复组吸气肌肌力指数86.65±18.00 cmH2O、吸气量3.03±0.78 L、PEF 400.78±92.83 L/min、FEV1 1.62±0.36 L,分别高于入院时73.36±17.69 cmH2O、2.47±0.83 L、379.04±86.51 L/min 和1.52±0.35 L(P<0.01)。对照组的吸气肌肌力指数也明显高于入院时,这可能与患者第一次测试时对操作不熟练有关。预康复组吸气肌肌力指数、PEF、FEV1(P<0.01)、吸气量(P<0.001)术前-入院时变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前预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和肺功能。预康复组术后胸管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胸管带管时间的缩短,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患者术前训练时间短,术后未及时出院有关。预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的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系。
综上,术前预康复可明显提高60 岁以上肺叶切除患者术前肺功能,缩短术后胸管带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