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雪艳(青岛上海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来看,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时代性、特殊性,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在紧跟当下社会热点的同时更加机械化,生硬晦涩的语言和抽象难懂的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课程学习难度,最终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并衍生出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教育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创新,因此,教育体制改革一直处于变革、创新、变革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亦是如此。第一,小学生年龄小,思想道德意识较为薄弱,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生在学校树立道德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约束小学生在社会、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现象,引导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一杆正确的标尺,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二,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方式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小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提高,而小学生对此并无清晰明确的判断能力,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其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小学生规避来自社会、校园以及朋友圈的不良风险,同时在遇到不良行为时能够主动分析判断出可为与不可为,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第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小学生的思想变化带来了巨大影响,任何人都离不开网络和新媒体,尤其是电子设备、网课和线上娱乐在各年龄段群体中的广泛覆盖,小学生也成为“网民”的一分子,与成年人一样获得网络信息接收的机会,除了家长的管理,学校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其思维和行为进行科学引导,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正确运营电子设备和互联网,避免被不良信息和软件影响。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武器”之一,对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对小学生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来让小学生形成对社会、世界的正确认识,通过加深对法治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从思想上带动学生了解法律、走进法律,激发学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实现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积累、提升和行动,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计划时大多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分阶段、分时间按照目标分解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授课,并没有真正明白教学目标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无法制定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同时也无法对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形成进行正向引导。此外,大多数教师在授课中更加关注课堂知识点是否讲完,并不在意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呆板、无聊,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整个课堂学习效率不断降低。
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取以教师讲授、学生接收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担当着主要角色,而学生反而成为次要的信息接收者,这一主体地位的颠倒和混淆使得课堂更像是教师的主场,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为了将某一个知识点讲实讲细而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更多的是将相关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想象创造的空间,久而久之,随着教师对学生观点表达的不在意、不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受重大打击甚至会消磨殆尽。另外,教师在教案规划时要将知识点的讲授被放在第一位,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推进,但是这也忽略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心需求,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差距甚远。很多学生会因为赶不上教学进度对该课程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它能够让为之付出努力的学生得到肯定并对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确定,从而让学生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受主科、副科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考评和测验程序。当下,很多学校还是太过倾向于对学习成果的考量,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行为指导。随着知识和实践间转化率的不断降低,学校的考核标准也会呈现出骤降的趋势,考核形式也会更加流于表面,学生受其影响会更加关注自身在测评时的成绩而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对后续的课程学习十分不利。在上述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能带给学生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会抑制其发展,这对正处于道德法治意识建设初期的小学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国家相关部门在进行小学课程设置时明确提出了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不管是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小学主科还是音乐、体育、道德与法治这类小学副科,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制定时都要按照平均化、一致性的原则去执行落实,当然,在追求平均的同时也要根据每个学校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协调安排,从课程安排这个层面来讲,学校作为主责人要明确立场和态度,从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复杂度出发实现课程和实际生活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有用知识和行为依据,在保证学生道德法治意识正向成长的同时实现学生与社会各个成员间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且丰富,从硬核的理论知识到富含想象力的表达,处处考验着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逻辑思维,但这对于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容易。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时除了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要在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通过情感激荡来实现学校、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举个例子,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走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通过心灵沟通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态变化,以令人感动的新闻事件、真人真事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可以通过和学生分享对于这些事情的想法和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领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对教师的信任以及对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可以说,情感激荡能够让学生寓教于乐、爱上课程。
1.发掘生活素材,升华思想情感
从课堂呈现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相较于其他科目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趣味性不高,在平日学习之余不适合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籍。因此,要想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必须要注重课堂上教学所选用的素材。素材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最常提到的内容,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要主动从生活经验中找寻、积累素材,并将其分析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文字和语言,在此基础上借用活泼有趣的情景模拟会让学生读懂相关知识,提高在具体事件中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2.给课程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本设置普遍采取内容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很多教师过度依靠课后练习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随堂提问的重要性。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提问能够让学生主动将自身带入到情景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经验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问题和悬疑时,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独立思考的情境中去,并能够对学生当堂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检验,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从中获得新的收获。以讲礼貌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向学生表达核心内容,并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发想象后期可能会发生的故事,以事例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讲文明、懂礼貌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3.举办活动再现情景,精彩呈现课堂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讲授的知识点与社会各项活动息息相关,经过实践证明,情景再现是让学生迅速理解知识点概念和内容的最好办法,既能够确保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上讲授内容的具体含义,也能够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教育这门课程。情景再现主要是指针对蕴含道德法治知识的事件,让不同学生扮演参与这个事件过程的不同角色,通过亲身体会所处情境中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同类事情时为他人着想。另外,要想让情景再现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前期要对参与其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周密计划和精心安排,使得学生在参与中明白事理,增强对道德法制观念的认同感和相关义务的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
4.利用新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在防范游戏和动画沉迷的同时,小学生在手机、网络中也获得了大量新知识和新思维,提高了眼界和对社会的认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擅长利用新媒体,通过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多类型的传播手段,丰富课堂授课的技巧和内容,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专注力,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课堂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具体来说,教师要从授课技术、内容和思路等方面,利用好新媒体:一是要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ipad等网络设备,并讲述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害处,避免学生对游戏产生沉迷现象;二是要将海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提炼,选出优质的讲课内容,使用更加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网络上的精选案例对学生思想成长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能够切身体会到对个人行为和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三是要进一步开拓教师的教育思维,透过小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平台,了解小学生更加关注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总之,纵观小学课程安排,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果能够影响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表达的思想都与国家社会这个大环境息息相关,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其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树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所讲授的知识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也能够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加强自身法治观念建设,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