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雯仙(昆明市呈贡区乌龙小学/云南省昆明市)
习作是学生的创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写作,小学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写作习惯,要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勤思考、勤练笔,对习作产生认同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育机会,时时渗透习作的小技巧,让小学生在习作中自由展示自我,提升写作水平。
现阶段,学生在习作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点,习作内容空泛。学生由于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在习作中可表达的内容很少,提笔时脑中空空。这是观察意识和写作方法欠缺的表现;第二点,习作结构格式化。学生习作存在优美语句雷同的问题,有千篇一律之感。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对写作手法有详细学习,但在行文中欠缺个人情感的注入,文章缺少真情实感,这是写作兴趣和写作功能意识欠缺的表现;第三点,厌写心理。小学阶段作业普遍较短,易于完成,而习作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篇幅,这是学生厌写的原因之一。此外,部分学生对习作并不擅长,因此面对习作任务时会有惰怠、抵触心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在学习中多加练习,习作水平才会得到切实提升。
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未来更高难度的学习做准备。小学阶段的习作要重视随笔习惯的培养和习作兴趣的点拨,以便未来能跟上集体步伐,掌握更高级的写作技能。
第二点,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和阅读是一个信息传送的完美闭环,学生从阅读中采集信息,在脑中整理信息,在习作中输出信息,习作直观体现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写作技巧,可以切实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点,积累人文底蕴,掌握实用技能。人文底蕴是中国学生的六大必备核心素养之一。而写作是文职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底蕴,又能锻炼实用技能,为学生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提升小学生习作技巧,对小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等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掘写作功能,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增强心理认同感的有效策略之一。发掘写作功能可以从实用角度和精神角度出发,从实用角度考虑,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语言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便签、写信、记笔记、总结概括等。精准用词,打动人心的语言可以提升个人好感,展现个人能力;从精神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教学生用随笔记录心情,用摘记记录即兴想法,用日记抒发内心情感,用定期反思总结自身成长。习作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教学生看穿习作本质,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正确看待习作,发掘习作的多样用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将语言优势充分作用于生活,用习作改善心情,用习作辅助成长。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写日记》教学活动中,本课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日记的格式,并能正确写出一篇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想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设计课堂问题:“你最高兴的经历是什么?”学生展开课堂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用“我最高兴的经历是……那天我和(谁)一起去(哪里)做什么,我们共同经历了(故事发展过程),我的心情是……我的收获是……”此类语句表述自己的经历。学生整理思路后发言。教师在逐个点拨后,着重让同学们回忆个人感受方面的记忆。教师:“大家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把有趣的经历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大家换着看,分享快乐吧!”学生对分享情绪体验的习作活动非常热衷,按照教师的课堂指导积极参与写作。教师趁机向学生明确习作的好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很多美好的回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被我们忘记了,非常可惜,如果像今天这样,坚持写日记,把高兴的事记录下来,下次一拿起日记本,读到这一篇文字,就能回想起快乐的时光。日记有很多功能,大家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教师根据习作的题目,发掘出习作的优势“记录高兴的事”。以此为兴趣点鼓励学生写日记。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对习作产生了初步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小学生习作技巧,是切实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巩固文学常识的有效策略之一。习作技巧可以详细划分为字词运用、行文结构、优美句段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结合当堂课文内容,渗透习作技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精讲教材文本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将课文案例与习作命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举一反三,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切实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字词的学习进行造句练习,带学生细致了解同义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让学生咬文嚼字,细致分析,在习作中下笔流畅,用词凝练精准;教师可以用优美句段赏析的方式渗透习作技巧教学,分析优美句段的同时教会学生此类文字在习作中的用法,让学生产生知识联想,将语文学习内容和提升习作水平相关联,从学习中养成习作提升意识。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我来编童话》教学活动中,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写童话。在习作中锻炼想象力和故事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考,带领同学们设定命题:“你想以什么为主题编写童话呢?你的童话故事主人公是谁?”学生确认了自己的故事主人公后,教师又引导:“有了主人公,我们就要想一想他发生了什么故事了,我们可以从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来考虑。”学生思考自己的故事,教师提示:“现在我们大致有一个故事的模型了,还有一些小细节要处理好,让故事更有画面感,比如说,主人公在面对事件的时候,他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情绪可以用多种方法呈现出来,表情、脸色,动作,语言等,都是传递情绪的手段。”在教师的思考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基本习作构思方法。技巧指导让学生的习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随笔习惯是帮助学生整理语言表达思路,养成写作思维模式的有效策略之一。习惯的养成基于频率,而不是效率。教师可以将习惯养成拆分成少量多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养成随笔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随笔练习的好处,让学生理解随笔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列举产生随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握学习机会,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在特定学习情境中产生随笔意识。如:课堂笔记、读书写即兴感想、学习时的感触等等。思想是不断跃进的,学生每天会产生千万种思绪,都是习作的良好素材。但这种思绪转瞬即逝,为了捕捉日常产生的灵感,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准备一个专门记录随笔的本,在产生思考的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定期整理关键词背后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通过各种随笔方法,学生可以逐渐整理出习作思路。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带刺的朋友》教学活动中,本课围绕着作者遇到小刺猬的过程展开,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记录了小刺猬觅食的场面。教师想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记录随笔的习惯,帮助学生整理语言表达思路,因此设计课堂任务:“找到文中小刺猬的动作,并圈出来。在空白部分写上你对这句话的感想。”学生找到特定课文内容并记录感想,教师将此类课堂任务固定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随笔习惯,积累写作素材和思考痕迹。学生初期的随笔较为随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入,学生的随笔内容逐渐丰富,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会翻阅自己的随笔,寻找习作灵感,培养随笔习惯,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习作内容更丰富。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趣味习作命题,是让学生充分接触多元文体,拓展知识视野的有效策略之一。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教师可以发掘创新型写作题材,转换故事视角,以书信体、第一人称拟人、剧本体等创新型写作命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舞台剧本格式和常见要求,请学生完成舞台剧节选习作练习;教师可以用故事接力的方式,让学生一人写一段故事,进行接龙,评选出最有趣的一段;教师可以选择开放类题材,让学生获得巨大的自由创作空间,抒发内心情感,写其所想,充分展现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奇妙的想象》教学活动中,本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将奇思妙想融入习作,打开习作思路,锻炼习作技巧。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创意习作命题,让学生接触新颖的写作格式,因此设计命题:“用剧本的格式写《奇妙的想象》作文,不限字数,不限内容,省略心理描写和形容词,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呈现故事。”剧本类习作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创新习作,教师为学生搜集几篇优秀剧本范文,学生按照范文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小故事。既锻炼了想象力,又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完成趣味习作练习,在对新兴事物的探索中拓展了知识视野,锻炼了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素材积累,是捕捉即时灵感,丰富知识储备的有效策略之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就像没有砖瓦的建筑,内容空洞乏味。习作素材可分为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教师在学习中应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生活观察意识的锻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习作人物原型,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写作素材积累的习惯,将阅读素材详细分类,将优美语句与习作内容相结合,产生习作意识。教师可以请同学们用摘抄本专门记录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将优美句段和阅读中值得借鉴的部分摘抄在本上,并发散思维,自行思考该句段在不同习作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习作思维,提升习作水平。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我的植物朋友》教学活动中,本课内容是让小朋友写一篇和植物有关的内容。教师想在课堂上渗透“注重生活观察”相关概念。因此布置预习任务:“观察一种植物,撰写观察报告。”观察报告包括植物的外观、成长变化和细节。学生按要求完成预习内容后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向同学们明确生活观察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仙人掌》《梅花》《含羞草》三个优秀范文,以供参考。在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的双向积累下,学生对习作的撰写产生了自己的看法。重视素材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捕捉习作灵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拓展优秀范文,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强化学生文学鉴赏力的有效策略之一。优秀范文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大量写作经验,为学生的习作指点方向;学生在优秀范文的熏陶下,逐渐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筛选优质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自选的优秀范文,并深度赏析范文的精妙之处;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外拓展任务,找到优秀范文佳作,在课堂上与他人分享;教师可以将搜集优秀范文的渠道教给学生,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为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美丽的关山牧场》《外婆家后面的桃林》《颐和园》等优秀范文。教师在课堂上赏析:“三篇文章虽然各写了不同风格的地方,但在描写上都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大家可以深入体会移步换景带来的画面感。”学生在优秀范文中找到自己习作的灵感和行文思路,在锻炼习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发掘习作的多样功能,让学生多角度看待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习作技巧,避免内容空泛,提升写作水平;培养随笔的习惯,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设计趣味写作题目,让学生练习多元化文体习作;重视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养成捕捉灵感的意识;拓展优秀范文,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以上均属于小学教学过程中提升习作水平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