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北湖中心小学/浙江省杭州市)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作为整个语文学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合以往的教学可以发现,重视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会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并且从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又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下面就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阅读作为整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素材,对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逻辑意识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新的教育需要下,这一教学的重要性再次得到显现和加强,这也使得这一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多文本阅读方式实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将一组文章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组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整个阅读更具独立性、探究性,学生还能够在阅读中更好地体会和掌握文本的具体内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思考能力的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这一阅读教学模式下,也可以进行师生共同探究,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课题进行集体阅读和探究,建设阅读机制和架构,最终获得相应知识和阅读体验。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体现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大胆与创新,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得整个教学思想变得更加新颖。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出发,可以知道,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建设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书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这对学生成长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阅读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调,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总阅读量应当在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应当在100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仅依靠课本中的文章根本无法达到。部分教师为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需要,多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这样的阅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却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选择的书籍类型较为单一,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产生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和分辨能力较弱,面对海量的阅读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筛选,反而会造成阅读积极性的降低。而通过多文本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还能够在阅读中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去粗存精、筛选重点,进而从中获取相应的学习体验,并有助于培养阅读信心。
结合以往的阅读教学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对学习的过程重视度不高,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体验,学生在整个教学呈现出机械反应、被动接受的状态。再加上部分教师奉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在其中发展自身的思维和探究意识,阅读思维和意识的建设出现问题。
其实,多文本阅读方式能够很好地改变以上困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体会文本中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同时在阅读中还能通过质疑、合作学习以及总结等方式对阅读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就能得以高效地提升。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有助于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还能够建设语言思维能力,对整个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深入。
上文提到,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部分学校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注重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例如班级中设置图书角、定期开展图书阅读会等。这一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对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负面问题更多。例如,部分图书角的设置旨在方便学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但是此时期学生的自制力较弱,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再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对学生的阅读不重视,家庭中缺乏阅读环境,学生也很容易放弃阅读,这样,他们的阅读量与《课标》要求之间就会存在差异。
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重心在于学生层面的探究和体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学到了写作模式,体会到了写作情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语文阅读课堂仍旧采用教师主讲、学生思考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即使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仅能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短期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都会被忘却,对阅读文本也可能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上文中提到,多文本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语言思维以及逻辑意识,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助益。但是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并没有突破以往阅读教学的困境,教师的教育思维始终停留在“学习等于提升学习成绩”的理念中,因此学生也是“为了学而学”,不能在课堂中很好地体会和感悟阅读的乐趣。在教学实际中,阅读的主体还是教师,教学模式呈现出单文本教学多、多文本阅读教学少的现象,这也导致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想要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教师必须转变和突破以往教学模式的限制,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天然的学习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听话上,并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影响会很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中较为被动、机械,无法发现学习乐趣,继而产生不良的意识。
而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联系拓展等方式强化对文本的理解,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分寸”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进行教学。此时期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语文基础相较薄弱,直接进行多文本教学,学生难以掌握,针对此,教师可以从单篇向多篇进行过渡,先引导学生掌握单篇文本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多文本阅读学习。例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文本进行赏析,通过这一题目进行联想,然后通过深情朗读的方式积累文本中的优美的句子和重点语句,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教师便可以借助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教学深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发挥自身想象力的同时对文本有独特并深刻的见解,教师再引入相似主题的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便可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上文中提到,多文本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建设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段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直接采用多文本教学。但这种方法不一定可取,因为如果不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缺乏有效、科学的过渡,多文本阅读就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达不到效果。
阅读学习的不合理过渡,会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扎实掌握单篇文本的写作内涵和手法,教师便直接推进到多文本阅读模式,这样一来,在整合学习中,学生对阅读主题和核心内容的把握缺乏实效性和科学性,会造成逆反心理。针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过渡,采用适合的引导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掌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的阅读中,为方便学生,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较为相似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然后将提取本单元的主题,将学生的阅读视角由单篇转向多篇整合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这五篇文章的写作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特点等进行比较、联系,深化理解。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归纳和总结,学生的阅读学习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同时,阅读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进行引导。在教师的陪同下,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更加深化、有效,这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上文中提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关键阶段,加强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对头目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特别是学生的写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量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学生阅读量匮乏,也会造成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对此,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并且,在阅读中借助多模式、多类型的文本,对学生的学习视野开阔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除却教材中的文本学习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设备进行教学的深化,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和内容。教材中的内容设计都是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的,而课外的阅读资源肯定与教材内的文本存在差异,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要与核心文章有着关联性。例如针对本课,主题是可以设置为“鲁迅先生的叙述”。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拓展,并对相关的文本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掌握推理、连接、归纳的阅读方法,真正达成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本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学习的基础。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写作。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等得以发展,但是若不进行创作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始终得不到内化,久而久之也会被忘却。
对此,教师可以将多文本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使写作与阅读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就以《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几课为例,在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学习后,教师可以借助写作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习作的主题可以是《家乡的风俗》。为保障写作的质量,教师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要对上述文本的写作题材、写作方法、词语描绘等进行深化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手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者续写,强化文本阅读的转化效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对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素质培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通过加强阅读兴趣建设,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热忱;重视阅读文本过渡,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意识;丰富课外阅读资料,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深化读写结合,提升学习质量。由浅至深、由简到难地培养学生的多文本阅读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真正具备语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