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本,从“新”出发,指向语言解码能力
——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评析

2022-12-27 18:05广东陈秀莲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学类解码命题

广东 陈秀莲

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主要有两大特点:试题内容上,以“文”为本;试题形式上,从“新”出发。这表明高考语文命题直接指向对于学生“语言解码”这一关键能力的考查。而在现实教学中,与命题趋势相反的模式化、套路化教学却长盛不衰。作为一线教师,应将提升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和备考重点。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常规考点外,更要关注文本特色,努力将“应教点”转化为循序渐进的“可教点”,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必须落在学生的关键能力上。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这两种能力实际上就是借助言语形式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忽视从言语形式入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这一环节的教学。这一弊端带来的影响,在小说的教学中,表现为学生难以从课堂上获得阅读小说的方法、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学生答题随意性强,答案偏离题目的要求却浑然不觉。

下面,本文主要通过评析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来谈一谈文学类文本阅读板块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试题设置特点

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冯至的《江上》,取材于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第六节。从题干设置来看,和往年模式化的考题有很大区别,试题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

1.试题内容——以“文”为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明确提出,命题应“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能够依据文本内容设问,抓住文本特色设题,这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够引导语文教学走出套路,走向深层次的文本解读。

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6、7题以“文”为本的倾向非常突出。第6题四个选项分别针对文中“大片绿色和原野”“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这几处进行考查,具体考查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而第7题则抓住文中人们在江边谈论季札的部分进行设题。这两道题均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唯有仔细研读文本方能准确选择。

主观题也是如此。第8题“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要求考生分析子胥“所见”并逐步把握其“所感”,考生只有紧紧抓住文中所描述的子胥“所见”之处——“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望着江水发呆”“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等,再由“所见”分析出“所感”,才能准确地把握子胥的感受。

第6、7、8题很明显都是根据选文的文本特点来设题。事实上,以“文”为本这一命题特点从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和第9题“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中就有所体现,只不过这几道题主要从“大”处,即主旨角度设题。到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卞之琳《石门阵》考查“多处使用反复手法”的“效果”,就逐步走向针对文本细处分析的考查。到了2022年,设题面更广,题干与文本的联系更紧密,这正体现了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对于学生关键能力考查的侧重。

2.试题形式——从“新”出发

每年高考语文试题虽选用的文本不同、考题不同,但所依托的“四层”“四翼”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是不变的,这就容易导致命题形式的固化——命题出现“套话”,答题出现“套路”。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命制在避开试题固化、套话、套路上继续探索,呈现出另一大特点:从“新”设题。这一点在第9题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这道题要求考生对比历史故事改写前后所展现出的不同文学效果,这实际上在试题中增加了一个真实情境,即考生必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验进行特定情境下的有“我”解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于情境和情境活动的命题要求。从高考试题的延续性来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的第9题,要求考生结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属于情境化设题;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卞之琳的小说《石门阵》,选文本身具有很强的情境性;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江上》则是选文情境化和考题情境性的结合。

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题干有目的地将熟悉的用词进行陌生化处理。纵观往年高考试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等表述形式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也直接导致以“套路”指导备考的现象愈演愈烈。但在2022年的试题中有了“新”的呈现方式,第9题中,命题者将常见的“表达效果”表述为“文学效果”,这一相对陌生的字眼无疑提高了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要求,也考查了考生对词语的解读能力,回避了简单的“套路”设问方式。同样,2022年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干中出现了比较陌生的“艺术表现”字眼。可以说,用词陌生化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探索的一大突破。

二、教学改进对策

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所体现出的两大特点——以“文”为本和从“新”出发,都表明对学生“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变化。面对高考命题形式和试题内容的变化,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摒弃模式化教学、套路化备考,将提升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作为教学和备考重点。针对教学模式的转化,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考点,更要关注文本特色

教师备课时总会依据高考“考什么”来确定课堂“教什么”。比如,鉴赏小说抓住“三要素”,鉴赏散文抓住“形散神聚”……此类教学现象愈演愈烈,导致割裂了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割裂了散文“形”与“神”的联系、割裂了鉴赏手法和鉴赏内容,偏离了阅读、鉴赏的根本目的。这导致了原本基于相同文体、不同选文的教学变成了近似同一文体的模式化教学。

而从2022年的高考题来看,笔者认为,命题者先关注的是选文“有什么”,再通过思考“考什么”来确定命题点。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要求考生比较“渔夫”这一形象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考查“王石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的“效果”等。这都是建立在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选文特色再结合考点进行考查的命题形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扭转原有的“重考点轻文本”的教学方式,转变只要遇到小说题就教学生套用“三要素”的做法,改变学生重答题模式、轻文本内容解读的错误观念。比如,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应重点鉴赏“风雪”这一自然环境描写,而讲授《祝福》一课时,却应将重点放在文中所描绘的社会环境上。周康平老师曾在示范课《小说叙事学题型的探究和突破》中引导学生抓住《祝福》一文的特色命制一道主观题,抓住《夜晚的潜水艇》一文的最大特色修改高考题。若能像周老师这样将课堂聚焦于文本解读,将学生关注重心引向文本特色,何愁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不到提升!

2.将“应教点”转化为循序渐进的“可教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当前模式化、套路化的教学背后,体现的是师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一直聚焦于最终目标——应教点(即高考必考点)的教学活动,必将导致教师在阶段性教学中产生挫败感,而难以阶段性地逐步纠错、逐步提升,注定只能着眼于“大处”备考,模式化、套路化教学也随之产生。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师生们对于成绩一时提升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却为教学埋下了一大隐患。

要想避免这一现象,唯有理性地将“应教点”转化为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可教点”,方能逐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性作用。要想教授“新知识”,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的知识基础去同化“新知识”,进而使学生形成更加高级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新的知识基础。基于这一理论,提升学生“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不应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而应该以“层进式”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研究“应教点”,将“应教点”转为“应教线”,在“应教线”上找到不同学习阶段的“可教点”,让低阶段的“可教点”不断为高阶段的“可教点”提供知识支撑,这样方能顺利完成“应教点”(即高考必考点)的教学。

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以“文”为本的特点,正是在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时从“应教点”回归到支撑“可教点”的文本本身。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强调,“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这都说明要把学生成功带入语文课堂学习中,就必须在文本的“语言解码”环节下功夫,真正落实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否则,若将教学单纯地聚焦于“应教点”,即在课堂上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知识,学生学习会产生倦怠情绪,严重阻碍其关键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学类解码命题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抓住文本细节,把握形象特征
——文学类文本人物形象概括
解码eUCP2.0
文明 解码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文学类
年度图书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