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贺树军
202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作为语文试题创新的“试验田”与“百花园”,全国甲卷和乙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题方式有了全新的变化,特别是成语题和语病题由多年来的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这让那些习惯了刷题的考生一时无从下手。
2022年全国卷试题命制形式的变化,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必须坚持为高校选拔人才、引导中学教学的要求。2022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更加强化了对考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日常语文教学与备考中,只有着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考试时方能从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现笔者就成语填空题这一新的考查方式及应试备考策略简析如下:
成语题是高考语文多年来的必考题型之一,以往成语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判断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二是从近义成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成语。不管如何变化,均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当然,客观题虽然是标准化考试的一种趋势,但是这种只有四个选项的考查方式难以很好地反映考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水平,更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考导学,学为考,这就导致了成语教学中存在违背“语言建构与运用”规律的现象,学生或简单归纳成语误用类型,或脱离语境大量机械记忆,或盲目重复刷题;在考试中也许能选出正确答案,或猜出正确答案,但对成语本身依然一知半解,甚至无法正确使用。这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要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离,而2022年高考成语填空题的考查方式很有可能改变这一现象。
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沿用了近年来的选材思路,即选取相对完整独立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生活化倾向的一段或几段语言材料,如“博物馆+高科技”、照相馆拍照体验,这些语料创设了丰富又有趣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考生的兴趣,唤起考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了考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类文本情境中设置的成语、语病等题目,很好地遵循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在“情境在命题中的运用”部分指出的“在命制试题时,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的要求,体现高考试题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强调基础性、应用性的考查特点。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指出,学生要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成语填空题则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能真实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须在语境中整体审读,结合经验,认真比较,盘活积累,才可能最终锁定答案,填写出正确成语。考生整个思考作答的过程需在文本情境中进行,思维路径是完整清晰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能力体现是多元综合的,而不是线性单一的。回顾以前,考生解答选择题时大多关注词语间的区别而轻视对文本语境的整体审读,有些考生甚至只根据两个词语,便能确定正确答案,而完全忽略对其他词语的理解和辨析,还美其名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法。2022年全国甲卷、乙卷的成语填空题的命题形式将彻底改变这种投机取巧的思维模式,从而改变考生机械记忆和盲目刷题的现状。此外,成语填空题还考查了考生的书写能力,即使考生锁定应填入的成语,若书写错误,依然无法得分,这无疑是对已中断多年的书写能力考查的一种回归。
1.整体阅读,把握语境
成语填空题不单是考查成语含义,更是考查考生在文本中灵活使用成语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做成语填空题时,应先整体阅读文段,把握文段中心,体会具体语境,然后再确定填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成语。如2022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中“‘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这句话,是文段的核心句。前面几句均为其铺垫蓄势,第二段是对这句话的举例说明,可以说,这句话是理解文段和解题的“钥匙”,在此基础上审读应填成语的前后语境,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看“与过去相比,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的变化”是无法准确判断应填成语的,这种变化是大还是小?是全面的还是局部的?根据后文关键句以及所举例子,不难判断这种变化是巨大的,因而就比较容易确定所填入的成语为“天翻地覆”“翻天覆地”之意的成语了。
再如2022年全国乙卷中语言文字运用Ⅰ的第①空,前后两句均独立成句,第①空所填成语不与前后句形成修饰搭配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判断推理的难度,作答时需结合语境,厘清语脉,仔细审读,方可锁定正确成语。第①空前文有“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从“一律到照相馆留影”“只有一家照相馆”可知,当时人们照相别无选择,只此一家,再加上“照相而入‘馆’”中“馆”字用引号强调,突出了人们要想照相只能入“只有一家”的照相馆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因此,第①空就不难推断应填“顺理成章”之意的成语。
早些年,高考中判断成语使用正误题的语境相对单一,词义和语境之间往往形成直接对应关系,而成语填空题语境较为复杂,有些可能要在整体阅读、结合多重语义后方可确定需填入的成语,这也正体现了成语填空题的命题价值。
2.熟知用法,灵活判断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已经定型的词,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有很多成语源自古代神话、典籍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因此,成语的含义较为稳定,语法功能也较为固定,在解答成语填空题时应辨析成语用法,灵活判断,特别要注意使用范围、对象、搭配、感情色彩等方面。
如2022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第②空,“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此处需填入的成语应作“事情”的定语,结合前后语境可推断,此处成语的意义应是以前无法实现的事情,在“科技的助力”下“都已成为现实”,根据语段整体意义,特别是最后一段“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可以推测此处应填“遥不可及”之意的成语,但学生应知晓“遥不可及”既可作谓语也可作定语,这样方能最后确定答案。又如第④空,“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学生可轻易判断“妇好墓葬”为主语,应填的成语作谓语,结合语境,因为采用了“虚拟技术”,便可更好地观赏“上下6层、深达7.5米”的规模宏大的妇好墓葬,自然可以推测出此空应填“尽收眼底”或“一览无余”之意的成语。
又如2022年全国乙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的第②空,“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________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所填成语应作“高贵感”的定语,且根据前面“给人一种”可知这个定语描述人的感受,结合“半神秘”“端庄含蓄”“幽暗”等词语可基本确定应填“不言而喻”或“难以言喻”之意的成语。再如相对比较简单的第③空,“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________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所填成语应作状语,表达兴奋、急切、期盼的心情,这样就不难选定“迫不及待”这个成语了。
1.广泛积累,关注常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强调积累的学科,无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谈起,厚积才能薄发。因此,要想做好成语填空题,积累才是王道。填空题毕竟不同于选择题,没有捷径可走,再加上考试特殊的氛围和作答时间有限等原因,学生必须在考场上快速激活记忆,盘活“库存”。如果没有丰厚的成语积累,是很难正确作答的,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语积累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学生在积累时,应关注常用成语,因为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选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生活化倾向明显,这就决定了语段中的成语大都是我们日常交际和阅读中常见的。因此,为了提高记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备考时应大胆取舍,更多关注常用成语,将复习资料中的成语进行分类,依次为高频、常见、次常见、低频几个类型,并用数字序号标出,以方便复习和重点记忆。此外,成语积累不单是记住成语的含义,还要联系生活。生活是最大的语境,成语是一种语言,考查的成语一定还“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词典里的意义置于生活的情境中才能真正知其义、晓其用。
2.辨析近义,知晓用法
积累是前提,辨析提取才是关键。成语填空题的难点不在于能否解读所填成语的含义,而在于能否在近义成语中进行辨析并最终选定更恰当的那一个。因此,学生在平时积累和训练时,应该在成语近义辨析和用法判断上多下功夫。有些近义成语意义的侧重点不同,如“不由自主”与“情不自禁”意思相近,但前者强调下意识及环境的影响,后者突出心情激动和兴奋。有些近义成语范围大小不同,如“咄咄逼人”与“盛气凌人”,前者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可指人,还可指形势、命令等;还有些近义成语语法结构不同,如“一语道破”与“一语中的”,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当然,近义成语还有使用对象、情感(语体)色彩等方面的不同,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在考试时,想到一个成语后不要急于作答,可再想想这个成语有无近义词,如有,应进行比较辨析后再作答,以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比如2022年甲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第③空,“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的情趣”,学生比较容易想到“身临其境”,但有一个与之很相近的成语“亲临其境”,前者多强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而后者强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仔细辨析方可填入正确答案。
3.旧题新用,训练思维
虽然成语填空题在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中首次出现,但近年来在整体语段中辨析并选择正确成语的选择题却很常考,各地模拟题及众多复习资料也都以此为参照命题。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依然有非常丰富的资料可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将选择题改为成语填空题,以此来训练学生审读、推断的能力,原选项中的近义成语还可训练学生比较、辨析的能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除了扩大成语积累外,更应该关注语段整体语义、语境的设置、推断的路径、辨析的方法以及错误归因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
4.理解词义,正确书写
所有的阅读、理解、推断、辨析都是为了临门一脚——写下正确答案,因此,必须保证成语书写准确,否则将功亏一篑。保证书写准确的重要方法是理解词义,尽可能将成语的意义落实到每一个字上,只有正确理解的记忆才是最牢固的记忆。试举一例,如成语“走投无路”,平时学生在书写时就极易写成“走头无路”,好似也可以理解为“走到尽头,没有路”,但如果关注“投”字的偏旁是“扌”,我们就很容易判断“投”为动词,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投奔”“投宿”“投递”“投篮”“自投罗网”等诸多词语,这样理解之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书写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