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摭议

2022-12-27 18:05福建胡连英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妙手初学者作文题

福建 胡连英

一、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好题

1.情理之中:关系型、思辨类作文题

笔者认为,2021年的高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2021年高考语文八套试卷中,有五道作文题含有较强的思辨性。在当时情境型材料作文火热的情况下,这五道作文题都没有突出情境化的要求,这就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设题以增强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为目的。可以说,这是对过去几年“情境型材料作文”的一次大变革。这种变化,正是为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思维发展与提升”落到实处。

2.意料之外:作文题的材料难以预测

考前,各种对作文主题的猜测,如“双减”“奥运”“航天”等,都奔着热点而来。而“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围棋术语,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不过,结合往年高考作文题,这种命题风格似乎也不陌生: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关于“强与弱”的论述;

2020年全国卷Ⅰ:春秋时期,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

2019年全国卷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诗·大雅·抑》)中关于“劳动”的话题材料。

这些作文材料告诉我们,不必去猜题,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才是王道。

3.好题:审题障碍小,思维强度大

近几年的作文题,命题者有意降低审题的难度,引导高考真正回归检测写作能力的原点。如2020年作文材料中司马迁的话“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作文材料中已经给出关键词“多”的释义,尽可能不让考生卡在审题环节。2022年的作文题同样如此,虽然“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术语,但材料对这些词语一一阐释。因此,在作文审题方面难度不大。

解决了作文审题的障碍,那么作文怎样才能出彩呢?

笔者认为,这一道作文题,不是背几句《人民日报》中的金句就可以应付的。材料富有哲理,思辨意味浓厚,思维强度大,更需要感悟思考。题目的这些变化,也印证了高考作文命题呈现打破套路、破除模式的走向。

三、合理质疑,辩证分析是关键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部分共有6句话,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提出并阐释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

第二层,后四句阐明“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暗示考生的思维要从“围棋”延伸到更广阔、更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明确的,即阐明围棋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而作文的构思立意是多元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

较常见的,是顺着材料指示的方向写,这是一种较稳妥的立意方式。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材料已明确指出“本手”与“妙手”的关系。考生可以以此为思路强调“基础”对“创造”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练习好“本手”,夯实发展基础,方能增强发展后劲,提质创新,成就“妙手”;同时,要警惕好高骛远、揠苗助长的不良风气,谨防成为“俗手”,不做短平快、不可持续之事,多做打基础、益创新、利长远之事。

然而,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考生一定不会满足于此。细心的考生一定会注意到材料中的限定性信息,如“对于初学者而言”“一般来说”等。这些信息一方面体现出命题者思维的严密性,另一方面也为考生审题构思、发散思维提供了突破口。打“基础”的确是搞“创造”的前提,但“基础”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去搞“创造”?“本手”要经过多久训练才能成为“妙手”?“初学者”追求“妙手”有没有价值?

经过这样的分析、质疑,考生在立意时就不会单纯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了,可立意为“既要当好‘本手’,也要勇当‘妙手’”。

思维进一步向深层推进:“初学者”应从“本手”开始,但若一味安于现状,担心出错,不敢尝试,结果不言而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已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注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因此,对个人而言,培养创造力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和方向;对国家而言,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基于此,立意为“当好‘本手’诚可贵,力争‘妙手’价更高”才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另外,有较强批判性思维的考生,可能还会继续追问:“初学者”追求“妙手”一定是错的吗?人生有限,机遇转瞬即逝,若凡事都按部就班,是否会错失大好时机?在生活中,是否存在促使人们独辟蹊径,跨越“本手”当“妙手”的情况?当人们把追求“妙手”当作奋斗目标时,可能爆发何种潜能?人类前行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因此,立志“妙手”,偶尔尝试一下“俗手”又何妨?当然,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需要考生有足够的逻辑能力举证自己的观点,否则难以自圆其说。

由此可见,作文的深刻程度,取决于考生思想的深刻程度;而思想的深刻程度,又取决于考生对作文材料的解读深度;若想深度解读材料,提高思维能力才是根本。

四、争鸣:究竟有没有思辨空间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克中认为,若从命题技术的角度来看,这道题存在瑕疵;理由之一就是材料弹性不足。他说:“此材料只给了一个确定的单向结论,这就囿住了考生的思维,课标中要求的用‘综合考查’‘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的命题目标就难以实现。相比较,去年还在‘强’与‘弱’的转化中思辨,今年连思辨性也没了。”

考虑一道作文题究竟有没有思辨空间,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1.对考生而言,作文材料中的“结论”,只是一个“结论”吗

诚然,不少人认为,材料给出了结论是命题的不足之处。对此,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也早有论述:文题体现了命题者的观点或隐含着主流观点,就等于将自己的或某种现成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迫使他们为了迎合命题者只好去说言不由衷的话。但真正的问题是:作文材料给出了结论,难道考生就只能顺着它的意思去写,成为命题者的传声筒吗?

笔者认为,对考生而言,作文材料中的结论就是论题。“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作文题中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其实就暗示我们上述材料蕴含的核心内容,即“感悟与思考”的对象,也就是提供给考生探讨的话题。从考生写作的角度而言,这就是论题。考生在理性解读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认同,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原则性问题是不能质疑的,如“人总是要死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合理质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但前提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材料中“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这是一个简单判断,而对一个简单判断进行深入细致的评析与合理的质疑、推断,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深度。

2.何谓“思辨”

思辨即思考辨析。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型、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在这里,思辨大体上等于人的抽象思维活动,是借助抽象的概念、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综上分析可知,如何看待作文题中的材料,不仅影响考生的审题立意,也影响作文评价过程中对评分标准的设定,进而决定作文的质量,影响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妙手初学者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