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荣
嫁接是板栗种植以后丰产的基础。近几年天气异常,雨水增多,涝害发生频繁,嫁接口常被水浸泡,出现根颈部位腐烂现象。板栗嫁接成活不是简单的接穗萌发,而是需要通过精心管护,保证嫁接苗伤口完全愈合。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板栗嫁接及接后管理技术要点,供果农朋友们参考。
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嫁接(插皮接,下同)。地区不同嫁接时间稍有差异,按物候期来说,通常当地桃花(食用品种,非观赏品种)开放至梨花开放期为最佳时间。
嫁接人员都喜欢在粗砧木上嫁接,因为砧木粗营养供给充足,树皮厚,容易操作。但是经笔者观察,砧木嫁接位置粗度达到3.5 cm以上时,接穗成活后嫁接口需要3年才能完全愈合;砧木嫁接位置粗度2.5~3.5 cm,接穗成活后嫁接口2年能够完全愈合;砧木嫁接位置粗度2~2.5 cm,接穗成活后嫁接口需要1年左右就能完全愈合;砧木嫁接位置粗度不足2 cm,接穗成活后嫁接口不到1年就会完全愈合。
板栗实生苗2年粗度能达到1~1.5 cm,皮层较薄,嫁接操作要求相对严格;生长3~4年,嫁接高度60 cm位置粗度可以达到2~2.5 cm,是比较合适的嫁接粗度。建议嫁接粗度不超过3 cm,否则对第2年产量会有较大影响。
通常的做法是在地面上15~25 cm处嫁接,也有直接在地表嫁接的。
但笔者近些年观察,耕地表面随施肥等在不断升高,如果嫁接口位置较低,很容易被土掩埋,或被地表水浸泡,引发根颈部腐烂。为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建议嫁接部位提高到地面60 cm以上。高接换头的高度都是在有分枝部位,或者方便树下操作的部位进行选择性嫁接。
常见的嫁接是采用手锯“平顶”(横截)后,直接插接穗。嫁接前将截面用锋利的刀具削平,尤其树皮与木质部形成层一定要整齐光滑。砧木的截面平滑与否对劈接和切接伤口愈合影响不大,但对插皮接伤口愈合影响较大。插皮接砧木的截面与水平面成30°~45°,根据砧木直径决定角度,直径越大角度越小,接穗插在高的位置,有利于嫁接口愈合。
接穗朝向是指接穗插在砧木上的位置。大多嫁接者哪里方便就将接穗插在哪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嫁接,尤其是插皮接,接穗插在迎风面,被风吹折断的概率会降低,接穗插在背风面被风吹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保证接穗的水分无论在嫁接前还是嫁接后都非常重要。水分不仅决定能否成活,还决定成活后的长势。
嫁接后有两种简单实用的保湿方法:一是蜡封。采用水浴加热是安全系数很高的方法,选用桶状容器放入一部分水,水中放入石蜡,加热至石蜡全部熔化时,将接穗插入,迅速取出,置于通风处,以接穗如涂油状,不白不裂为最佳时间。也有直接将石蜡熔化,将接穗放入迅速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的做法。蘸蜡容易烫伤接穗,适合大批接穗处理。二是塑料布缠绕,嫁接过程中用0.008 mm厚的地膜将接穗完全缠绕,包裹紧实,无芽的位置用双层,有芽的位置用单层,以便芽萌发后能破膜而出,无需人工辅助。塑料包裹费工,但对芽增温保湿效果更好。
嫁接后砧木萌发新芽会形成幼嫩枝条(萌蘖)。有观点认为,为了减少营养消耗,应将萌蘖及时清理掉,集中营养促进接穗萌发。笔者的建议是,不宜过早清理萌蘖。接穗萌发至20 cm前,萌蘖控制在10 cm内摘心;接穗萌发20~40 cm,萌蘖控制在15 cm内摘心;接穗萌发达到40 cm以后再彻底清除砧木上的萌蘖。
地上地下需要平衡,地下根系大于地上枝条,平衡破坏后需要新生的枝条与之平衡,在促进接穗萌发的同时也要保证地上光合作用。
在接穗与绑布形成的沟槽深度达到2 mm时,松绑后继续包裹,有条件的可在嫁接口处涂抹伤口愈合剂和杀虫剂。当年可进行多次,第2年春季将绑布去除。
有些生产者在接穗嫩梢长到20 cm就将绑布去除,这种做法会导致新形成的愈伤组织迅速萎缩甚至消失。愈伤组织形成的外部条件是高湿高温无光。绑布去除后不能保持水分,温度较低,光照足,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
有些生产者在嫁接新生嫩梢长到30~40 cm时进行摘心处理,去除1/3保留20~30 cm(甚至更短),去除上部两片叶子,保留叶柄,促发新梢;待新梢达到30~40 cm时重复上述操作。这样做的缺点在于:一是有些植株分枝点不利于结果(结果枝在地上60 cm以下结果率很低)和田间耕作(田间机械耕作通常最低高度为1 m);二是摘心后容易出现二枝竞争,两股杈的形式,容易上强,导致下部光秃。
正确的做法是:接穗新梢出现雌花时不摘心,等到冬季修剪时再进行处理。根据定干高度需要确定摘心。第2次摘心应主次分明,上部枝条保留要大于下部枝条,不要出现两枝竞争的现象。
接穗嫁接成活后,嫁接口处容易被风吹折断,可使用木棍、树枝等支撑保护。为了保证稳定性,至少用两组绳将支撑物(木棍、树枝)固定在砧木上,而且支撑物要尽量靠近接穗,并将接穗固定好。接穗新生枝条中最直立的枝条要与支撑物固定在一起,其他新梢可以不绑缚。
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以去除支撑物:一是休眠期结合冬季修剪时可以去除;二是嫁接口愈合2/3以上时可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