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贺春祥 谭 江 杨 拓
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北方苹果生产中的毁灭性枝干病害,被称为苹果树的“癌症”。陕西延安作为国家优势苹果产业带和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2021年苹果总面积超过330万亩,总产量400万t。
随着果园的老化和间伐改形力度增大,延安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日趋严重。调查表明,2021年春季该病整体偏重发生,重点在延安南部塬区,平均病园率超过90%,平均病株率35.2%,平均单株新发病斑2.1个,严重果园平均病株率64.9%,平均单株新发病斑3.8个,最高单株新发病斑9个。2022年该病在延安苹果挂果园普遍偏重发生,新发病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占60%左右。
从多年调查、实践可知,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品种、树势、养分供给、气候条件、农事操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下面从苹果树腐烂病流行规律及发病影响因子两方面作以分析总结,为生产提供借鉴指导。
1.1 发生规律 研究表明,陕西产区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为梨壳囊孢C.carphosperma和苹果壳囊孢C.mandshurica,侵染来源于国外树苗携带病菌或我国野生苹果属携带病菌。
苹果树腐烂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形式寄生在病斑皮层、组织上越冬,春天孢子萌发,以分生孢子器形式通过昆虫、雨水、气流侵染往年遗留的病斑及果枝剪口。一般1年有2次侵染高峰,分别在春季和秋季。3—4月,随气温回升,病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5—6月,随树体抗性增强,发病率降低;9—11月,枝条停长,树体抗性降低,病斑继续扩散。
1.2 发生条件 陕西产区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菌菌株在5~38℃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25~28℃为最适温度;菌株能在pH值4~9的环境中生存,最适宜pH值5~6的微酸环境;菌株能在不同光暗处理条件(24小时光照,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24小时黑暗)下生长,但光照对各分离株的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发病株率还随树龄增大而提高。
2.1 品种 调查表明,不同品种对腐烂病抗性存在一定差异。陕西洛川红富士抗病性优于其他主栽品种,红星抗病性较差,嘎拉、千秋、乔纳金抗病性一般。小黄海棠、西府海棠、樱叶海棠等属于抗性砧木。抗腐方面,少部分弘前富士、烟富10、红星、金冠、嘎拉、王林、新乔纳金发病严重,首红、新红星、乔纳金发病较轻,秦冠居中。
2.2 树势 苹果树腐烂病菌是典型的弱寄生菌,其致病程度主要取决于树体健康状况。树势强壮时抗病性强,病菌潜伏或危害程度低,树势衰弱后,病原菌会在老病斑、剪锯伤口或冻害等部位复发并表现症状。因此,苹果褐纹病和早期落叶病会造成树势衰弱,发病较重。
2.3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板结、质地黏重,水分胁迫、根系生长不良,复合肥不足、偏施氮肥、结果过多等情况都会造成腐烂病暴发。养分方面,氮、钾失衡,尤其是氮含量过高、钾不足会促进腐烂病发生。生产中需要有效提钾控氮,建议将叶片钾含量1.25%、氮钾比小于2∶1作为防治腐烂病的树体营养标准。
2.4 气候 冬春冻害易致使树体抗病性降低,组织坏死,树皮冻裂或与木质部分离,树势衰弱,为病原菌侵入创造条件。孙红云等(2020)统计了30年气候数据,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是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最大气候因子。
2.5 农事操作 一是刮治操作不规范,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刮治病斑时,大多都是在病斑四周留斜茬,未切到好皮上。病斑涂药1年仅1次,且主要在早春。二是伤口保护不彻底。对刮后的伤口未能及时保护,只用油漆、乳胶等简单封口,杀菌效果差,愈合能力弱。三是工具不消毒,造成交叉感染。病原菌依附在农事工具上,在修剪、环切(剥)、疏花疏果时将病菌带入伤口。
综上,可从寄主、病原、环境、药剂选用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防治。具体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砧木,加强养分管理,提钾控氮,减少病菌数量,阻断病菌侵染途径,及时刮除病斑、涂抹药剂,减轻冻害、日烧,科学修剪、工具消毒、保护伤口。
总之,腐烂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理念,早期应注重预防,加强农业和生物防控。发病后以化学防治为主。最好联防联控,发现一点,控制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