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创新类题型备考的研究与实践
——以河北省2021 年历史选择性考试模拟题为例

2022-12-27 08:49河北张宇宙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本题史料试题

河北 张宇宙

由于新高考改革的推动,2021 年的高考历史学科试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包括两套全国卷以及八套地方自主命制试题,这些试题均带有各自的亮点和鲜明的特色。2021 年河北省历史学科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2021 年河北卷)的16 题最为抢眼,是与众不同的创新类试题。此类型试题在2021 年1 月与4 月的模拟试题中最先出现,并在6 月的高考试题中定型。4 月份模拟卷中题目原文如下:

材料徽郡(即徽州府)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同“埆”,意为土地不平而贫瘠),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秈,不宜稻粱。壮夫犍牛,田不过数亩,粪壅缛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田少而直昂,又生齿日益,庐舍坟墓不毛之地日多。山峭水激,滨河被冲啮者,即废为沙碛,不复成田。以故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概括材料中“徽人多商贾”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徽人多商贾”的原因,并说明理由。(6分)

此题有以下特点:①材料内容形式为文言文;②相关联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史部分;③题目中的第二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并不唯一;④以一手史料创设的新情境为载体。下文对其创新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创新之处

1.史料情境

本题的第一小问要求学生“概括材料中‘徽人多商贾’的原因”,从必备知识方面来说,它涉及“明清经济”相关知识,但是此题并没有从常规考查方向出发,如考查“商帮与会馆”“农产品商品化”“赋税制度变化”等。而是以一手史料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从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来说,文言文史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概括、提炼。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看,本题聚焦“史料实证”这一素养,通过这一段材料,使学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2.史料运用

本题的第二小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补充一条‘徽人多商贾’的原因,并说明理由”,进一步提高了问题的难度。本题既可以说是对史料进行新的运用和挖掘,也可以说是脱离了史料,考查学生对同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知识的迁移程度,旨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需要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思考回答问题的角度,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够组织语言,论证自己提出的问题。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来看,本题聚焦“历史解释”这一素养,“能够客观论述历史现象,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本题答案并不唯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难度很高。

3.试题综合性

第二小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思考“徽人多商贾”这一历史现象,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作答。如政治方面的国家统一、政策支持,经济方面的营商环境,思想文化方面的徽商精神等。它注重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这些内容的相互渗透。

4.试题立意

本题从“四层四翼”视角出发,最终指向“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

该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科素养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较为清晰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从培养“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人到培养“解决问题”的人。同时,高考试题具有“引导教学”的功能,本题的创新性也必然能在一定程度引起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内容和理念上的改变。

二、备考策略

在应对此类试题的备考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供大家参考。

1.增强长时段、新方法的备考意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所以教师应该从新授课时就开始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练习。针对历史事件,教师在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转化思维,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进行解读。如“汉承秦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秦制”使秦失天下,而汉能相对长久的稳天下的原因。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并能准确地运用历史术语建构对历史的解释,以适应考试的要求。

2.加强文言文史料的训练,提高阅读速度与表达能力

中国古代史的文献史料均以文言文呈现,而学生在日常解题中大多会对这类史料,出现紧张情绪与抵触心态。史料阅读是“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阅读的速度与质量关系着答题的速度与准确度。因此要加强文言文史料的阅读练习。同时,学生在解答文言文材料题时,出现很多“照抄材料”的作答,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文言文的精准理解能力,不能运用材料构建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最终影响考试成绩。所以在日常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逐步变换教学方式,从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分析,给出答案,到写出范文供学生模仿,再到独自构思答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学生实现从模仿参考答案的表述,到体会材料语言与作答语言,再到独自完成作答的转换路径,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突破。

3.模仿命制创新题

教师可以模仿命制创新题,引导备考方向。笔者在明确本题特点后,选取中国古代史经典史料进行命题。第一问以史料为基础,考查史料中呈现的历史信息。第二问进行提升,设置不同角度与立意的开放性问题。

具体试题如下:

材料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观点。

(2)依顾炎武之意,能否挽救晚清政局,实现“厚民生,强国势”,并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潮流;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有不足之处;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①不能;晚清政局面临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仅仅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能挽救内外交困的局面。

②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地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自主性,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实现富国强兵,最终挽救晚清政局。

本题节选自顾炎武《郡县论》,该文章是研究顾炎武思想的一手史料。第一问基于史料,根据必备知识指向中国古代的分封制与郡县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这一关键能力。第二问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创设了新的情境,即把顾炎武这一思想置于晚清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中,考查学生在熟练掌握分封制、郡县制、明清政局等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从不同角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猜你喜欢
本题史料试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