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历史规律”总结 提升高考复习效率
——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为例

2022-12-27 08:49湖北肖建柱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皇权宰相本题

湖北 肖建柱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即便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其记忆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而历史学科高考考查中更是使用了大量教材以外的新材料。但纷繁的史实之中也蕴含着普遍的历史规律。高考历史学科很少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中“细枝末节”的记忆,主要以历史材料中蕴含的普遍规律性和时代性为基础,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提高试题区分度,发挥高考选拔功能。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历史规律的总结与应用,既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应对高考。鉴此,本文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变化的规律”为例,说明强化皇权,同时提升中央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变化的总趋势,其中主要有五个“规律”。

一、重用外戚、亲信和近侍

汉代重用外戚,维护皇权。西汉武帝重用尚书等亲信近侍,形成内朝,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权力被大大削弱,皇权得到了强化。尚书令本是皇帝身边的文书人员,由于皇帝的重用,权力不断扩大,有了专门的宫外办公衙门,但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皇帝又重用新的亲信。中书和门下,起初也只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侍从,至隋唐时期发展为与尚书并列的朝廷中枢机构。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最初也只是皇帝身边的亲信顾问,后来都发展成了朝廷中枢机构。对宦官的重用,东汉、唐代和明代尤甚,其他朝代也有类似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宦官作为皇帝的“近侍”,比较容易得到皇帝信任。

例1.(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B)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分析】材料反映尚书台权力的扩大,权同宰相,可知选项B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皇帝重用的亲信“尚书台”权力不断扩大。

例2.(2020·全国卷Ⅲ·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分析】材料反映明代时,内阁最初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顾问,其权势不断增大,可知选项A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明朝为强化皇权,重用由亲信顾问发展而来的内阁。

例3.(2017·全国卷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分析】宦官读书识字,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明代让司礼监宦官牵制内阁,统领东厂西厂等,宦官权力大增,可推知选项A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明朝为加强皇权,重用“近侍”宦官。

例4.(2015·全国卷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C)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分析】据材料可知两汉重用外戚维护皇权,选项C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汉代为巩固皇权,重用母族亲属。

二、从程序上、内容上及人数上分散制约相权

从程序或内容上分散制约相权,主要是增加宰相数量,从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同时减少政令失误。隋唐三省制从中央权力运行程序上分割相权,中书省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令,再交给门下省审核,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宰相数量大增又相互制约,从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又能减少失误。宋朝从权力内容上分割相权,中书门下平章事掌宰相职权,但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权。

例5.(2020·1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以下简称为浙江卷)·4)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

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分析】材料反映唐朝宰相人数增加,可知选项A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皇帝通过增加宰相人数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例6.(2018·全国卷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C)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分析】根据材料,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且更替频繁,分散削弱了相权,这样就可以确保对宰相的控制力,从而强化武则天对朝政的掌控,可知选项C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武则天为强化皇权,分散相权。例5 和例6 考查的角度,是基本一致的。

例7.(2017·11 月·浙江卷·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B)

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分析】结合所学宋朝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可知选项B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三、从内容上扩张皇帝的直接权力

加强皇帝对选官、历史编撰等方面的直接管理控制,进一步扩大了皇帝权力。明朝更是废丞相,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掌握中央行政大权;后续设立的辅政机构内阁始终没有法定的地位,职权范围也并不明确。至清朝时期,中央一般事务仍通过内阁初步处理再由皇帝定夺,但军国大事皆由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处理;军机大臣具有临时性,只备顾问,传达皇帝旨意。此外,明朝皇帝通过特务机构,清朝皇帝通过密折制,也直接行使了部分监督权。

例8.(2020·全国卷Ⅱ·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 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C)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分析】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选中的被称为“天子门生”,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也使殿试成为科举考试最高的层级,可知选项C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宋太祖借科举弊案设“殿试”,在选官方面扩张了皇权,也完善了科举程序。

例9.(2020·1 月·浙江卷·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

【分析】材料反映清朝军机处的临时性与简陋,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军机大臣只是顾问,只能传达皇帝旨意,清朝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处理军国大事,进一步强化皇权。

例10.(2018·11 月·浙江卷·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B)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分析】根据材料“密陈朕前……为朕之耳目”,结合所学可知选项B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清朝皇帝通过密折制监视官员,皇帝直接行使部分监督权。

例11.(2017·全国卷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C)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分析】皇帝亲自参与编撰史书,意在让历史为统治服务,这扩张了皇权,增加了史书编撰的政治性,极大影响官修史书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可知选项C 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皇权扩张到史书编撰工作中。

四、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

皇帝为减少政令失误和追求历史名声地位,设置了有限的针对皇帝的制度约束,开明帝王也愿意接受大臣劝谏,减少过失,建立更多功绩。秦汉以来,历代多设有专门针对皇帝的台谏官,规谏皇帝过失,但约束效果取决于皇帝个人能力和品德,因为台谏官的任免取决于皇帝,规谏也没有硬性约束力。此外,历代也设有史官专门记载皇帝言行,这些内容作为历史材料保存下来,既可成为后世历史编撰的依据,也可作为评价皇帝功过得失的依据,对皇帝起到了一定的道德约束作用。

例12.(2016·全国卷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分析】材料反映宋太祖担心失误会被史官记载,影响对他的历史评价,所以不高兴,这表明重史传统对宋太祖是一种道德约束,可知选项A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本质,是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道德约束。

五、中央行政效率日益提高

中央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强化了皇权,同时也需确保中央行政效率,以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的需要。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从权力运行程序上分权制约,但也影响行政效率;门下省没有参与起草诏令,容易驳回诏令,尚书省对决策意图和过程了解有限,影响执行效果;最后三省都在政事堂议事,提高了效率,但也逐渐一体化。北宋从权力内容上分割相权,同样影响行政效率;元朝中书省总揽一切行政大权,效率高,但也出现宰相专权问题。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统率六部,效率大大提高;皇帝负担过重,设内阁辅助,但内阁始终没有法定地位,没有明确职权。清朝沿用明朝制度,设军机处处理军国机密大事,军机大臣可以把皇帝的诏令直接传达给六部或地方大员,而内阁只处理一般政务,使皇权达到顶峰,同时中央行政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权力的分割制约可以减少失误,防止权力滥用误用,但会影响效率;权力的集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也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误用和腐化,应该根据国情和时代需要适度集中权力。古代中国的民族、文化、经济、人口、地理气候等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举世罕见,这就决定古代中国中央政务繁杂,需要高效的中央政府来适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的需要。明清时期伴随中央政府效率的提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巩固。

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以及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在高三二轮复习中重视历史“规律”的总结,既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的综合整理,又能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提高复习效率。在习题评讲中,特别是在高频错题和典型试题评讲中运用历史“规律”来解析,既讲透了试题,又温习了历史“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猜你喜欢
皇权宰相本题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找规律
中华宰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