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建筑的史迹

2022-12-27 03:56张道明
关键词:情报站齐齐哈尔分校

张道明,王 森,刘 平

(齐齐哈尔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是东北讲武堂重要组成部分。东北讲武堂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东三省讲武堂。[1]1919年,张作霖改校名为“东北陆军讲武堂”。1928年张学良将东北海陆空各教育机关统归讲武堂管辖,因此,原陆军讲武堂的“陆军”取消,称为“东北讲武堂”。1928年10月,张学良在齐齐哈尔增设了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它坐落在原黑龙江省城所在地齐齐哈尔,从1928年至1930年“九一八”事变,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共计招生399名学员,分别是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和第十七学员。[2]

目前,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依然保持原有风貌,矗立在齐齐哈尔城东北双华路军校街北端,是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是由会堂和营房及附属设施组成。其院落规整,建筑以会堂为中心,呈凸字形左右对称,在风格上,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传统复兴主义基调下的“中国式”建筑的特征,显示了当时中国万国建筑博览的共时性,也显示对后期传统复兴“中国式”设计理念承接的历时性。

一、建置沿革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源于黑龙江都督宋小濂在民国二年(1913年)成立的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该养成所是宋小濂为了加强边防,培养黑龙江军事人才在齐齐哈尔创立的专门培养陆军军官学校,并于1928年10月改编成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2-3]

东北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天津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三大讲武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保定军校、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四大军校之一,在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具有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1]东北讲武堂起始于1919年,张作霖在原东三省讲武堂旧址重新开办讲武堂,并命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为奉军培养军事人才。而原东三省讲武堂为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借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成立的,[1]从1919年到1931年,东北讲武堂共举办十一期,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同时,东北讲武堂前先在北京、热河和黑龙江设立分校[1]。因此说,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是东北讲武堂重要组成部分。

二、军校的史迹

(一)军官养成所的史迹

黑龙江陆军养成所为中华民国陆军部批准,黑龙江都督宋小濂于1913年即民国二年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最初校址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商埠地小火车车站西,(今第二机床厂东,三百间房北处)。[3]从1913年至1928年改编为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25年间,共计培养了六期学员802人。其中,1918年至1920年养成所停办。根据齐齐哈尔军事史资料二,养成所在1928年改编为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校址未动[3],说明在1913年至1928年之间,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从齐齐哈尔商埠地小火车车站西北迁至今天双华路东段,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所在地,而养成所具体搬迁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挖掘。

养成所陆军军官培养对象为黑龙江省内各部队的现职的官佐。根据齐齐哈尔军史资料,养成所章程规定:凡在武备学堂以及讲武堂毕业获得文凭的军官,不能到养成所学习,说明当时黑龙江陆军中还存在大量清代末期黑龙江武备学堂的军官。[3]根据哈恩忠收集的清代末期武备学堂档案材料和齐齐哈尔市志军事志,在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成立之前,在齐齐哈尔市先后建立了黑龙江武备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黑龙江将军恩泽创建),清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创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陆军小学堂,其位置在齐齐哈尔原内城东门里,同时,程德全设立黑龙江速成将弁学堂。[2-4]因此说,作为北国边疆大省的黑龙江,肩负北部边疆国防重要责任。从清末至民国,建立军校培养现代军事人才,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一直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国防建设工作任务之一。

养成所的课程主要由学科、术科和技术科组成。其中,学科课程包括站法学、兵学、筑垒学、地形学、军制学、陆军卫生学、马学、内务和各类操典;术科主要包括教练、野外演习、实兵指挥、战法实施、测图演习、筑垒演习和野营演习等;技术科主要包括马术、剑术、体操等,而且其选拔、考核和管理,非常严格,制定了完整的《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章程》,[3]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的军事人才培养的课程与同一时期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军事人才培养的课程对比,无论是学科的课程,还是术科的课程都是基本一致,而且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乙班的学制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军事人才培养的学制完全相同。[1-3]这一切说明了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具备陆军初级军官培养的能力,也说明它与东北讲武堂的历史渊源,也是东北陆军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黑龙江分校史迹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是民国17年(1928年10月)张学良改编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而成军事院校。其校址在黑龙江省原省城齐齐哈尔市,隶属于东北讲武堂奉天本部,由驻江副司令长官方福麟兼任分校监督,教育长先后由王静轩、戴联玺和赵锡庆出任。分校下设教育处、庶务处、军需处、车医处、兽医处、书记处、教育部和训育部和技术部。[3]1928年冬,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开始招生,其招生对象是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现职初级军官和各兵科军官候补生,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陆军初级军官。1928年10月招收首批学员200人,分别编成步兵队120人、炮兵队10人、骑兵队70人,为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员,其中,199名学员1930年8月毕业。1930年再次招收200名学员,为东北讲武堂第十期学员。因“九一八”事变,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停办。[3]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的课程体系与奉天本部陆军初级军官培养的课程完全一致,其课程设置为学科、术科2种,其中,学科以军事理论为主,设有战术军制、兵器、筑城、地形、交通6门课程;术科以典范教学为主,设有兵种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筑城教范、通俗教范、体操教范制式教练、战斗教练8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没有政治教育课程,其教育采用校方长官训话代替政治课程教育。[3]

(三)红色革命印记

东北讲武堂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军事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名声显赫的军事将领,如张学良、孙烈臣、吕正操、万毅、韩家麟。其中,部分学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共和国开国将军吕正操、万毅,马本斋、白乙化,常恩多等30多位红色中共将领。[5]

在1931年夏末,中共党员苏子元和朱绍华携带电台、经费,秘密来齐齐哈尔。他们在今天中环广场附近开设“龙江医院”,建立了齐齐哈尔地下军事情报站。在情报站工作人员中,情报站的负责人纵精博和情报员白瑞是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走出的红色谍报人员。[6]

纵精博,安徽省萧县人,1927年考入黑龙江陆军教导队,1930年考入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解散。纵精博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为他后来从事军事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10月,在哈尔滨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32年经党组织派遣,纵精博前往地下军事情报站工作。他先后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将照片、图纸类等无法电报传送的情报,从瑷珲、绥芬河、萝北、满洲里扎赉诺尔越境成功把大量的日军军事情报送达目的地,共计12次。同时,纵精博多次化妆成工人前往机场,通过照相、绘图等方法,收集到重要的军事情报,孤身一人前往新京(长春)侦察在铁北日本人修的飞机场和日本细菌实验室,化妆成地主前往洮南、北安、哈尔滨等地绘制沿途道路桥梁等军事设施。这些都显示出他机智勇敢,具有非凡的地下军事情报工作方面的才干。

1935年纵精博受训返回齐齐哈尔,任情报站负责人。他重新组建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情报网,情报站再次发展到十多个人,并建立了北安、泰来、肇东、博克图等情报点。1937年,因哈尔滨情报站被敌人破获,朱国钧被捕,写信让纵精博去解救他。因朱国钧曾经是齐齐哈尔地下军事情报站的情报员。纵精博不顾个人安危前往哈尔滨了解情况,机警避开了敌人布下的陷阱,防止敌人放长线钓大鱼,关闭情报站,断绝任何联系,步行前往长春,就此隐性埋名,保护了情报站的同志。

白瑞,回族,原名白宇清,与纵精博同为东北军十五旅下级军官,陆军讲武堂同学。经纵精博的介绍,1932年春加入情报站。白瑞打入齐齐哈尔伪军第三军管区司令部,任参谋处上尉情报员。他利用工作之便,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翻拍军事地图、密码本。他卓有成效的谍报受到了上级嘉奖。他为了工作方便,经组织安排,于1935年与不识字的张春华结为夫妇,在永安大街83号建立了“白公馆”情报点。从这里送出了大量重要的军事情报。因白瑞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直至日本投降都没有暴露自己。

在前后八年地下情报工作期间,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纵精博和白瑞一直战斗在敌人心脏,舍生忘死,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此期间,齐齐哈尔地下军事情报工作站的红色情报员用生命构筑了一条看不见抗日战线。纵精博和白瑞是他们典型的代表。

三、黑龙江分校旧址建筑的解析

根据王铁军著的《东北讲武堂》中记载,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建于1930年,并于1931年7月举行了落成典礼。1931年8月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第二期学员迁入该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新校舍。它坐落于今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双华路东段,军校街与双华路交汇处。

20世纪20年代,在中外建筑文化相互碰撞的形势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教会学校建筑,如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格致楼、思颜堂、孟思堂。而后,金陵大学、华中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都出现了传统复兴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式”的建筑。他们主要的特点是把西式的建筑平面、结构形式、立面装饰与中式建筑的屋顶等有机糅合,引领了当时新建筑对“中国固有形式”建筑传统形式的复兴。[8]

建于1930年的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无论在整体布局、单体建筑、以及局部构造上采用同样东西合璧的设计思想,体现了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国各类学府建筑普遍采用采用传统复兴“中国式”设计理念。而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建筑是这一建筑设计模式学校类建筑的代表。这种建筑设计思潮影响下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平面几何特征布局,砖砌外墙的券拱门窗、巴洛克式的女儿墙,突出砖砌立柱、檐口线和腰线分割的假楼层等西洋建筑造型,显示了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为新式陆军军官学校,是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的军事院校。

(一)建筑设计理念

这类建筑反映了近代中国建筑形式和建筑思潮的复杂性。在形式上,既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又吸收了西方新建筑体系的设计理念。因此它在外观上具有西方洋建筑风格的特征,而院落布局、空间秩序、建筑的形制有保留中国传统的建筑意匠。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的旧址在院落总体布局上采用由学员书舍围合而成的四合院形制,符合中国传统内向性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模型,是这一观念文化在该军校建筑上的投影。而这一观念文化与建筑文化同构不仅仅平面布局,通过军校南侧正中的大门,也在立面彰显中国传统公共建筑门屋与院落空间秩序文化与阴阳有序的环境观文化的同构。在这种观念文化的引导下,该军校大门和礼堂建筑构成了军校院落南北中轴,体现了军校院落坐北朝南,以礼堂为主,东西对称,为等级森严的建筑群,符合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下的主从方位关系。

(二)建筑本体特征

该旧址以礼堂为核心,两侧布置学院宿舍、教室和其它附属设施,礼堂与教室、学舍通过廊道相连,大门在中轴线最南端。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院落式布局图1,2,其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礼堂设置在院落中轴线后侧,坐朝西北,面向东南,与双华路保持平行。整体建筑群平面对称布置,而且中间院落两侧各有一个独立院落。院落之间采用房舍分割和围合。其中房舍以军官学员宿舍为主。

其中,礼堂采用了早期传统复兴“中国式”设计模式。其外立面虽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其立面纹饰至今依然清晰可见见图3,4。礼堂通面阔20.47米,进深14.87米,堂址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前后各有4个窗户,前侧中间开门。礼堂山墙为砖墙,每侧山墙上有两个窗户和一个双开的门。堂址背面墙体采用直砌到屋檐下的封护檐墙,灰砖材质。堂址正面装饰设计吸收了西方建筑设计风格,采用的拱券门和拱券窗,拱券窗共有四个,在门和窗的顶部都有精美的浮雕刻装饰,在拱券门的两侧有柱子作为门框,柱子有猪头和柱础。在堂址的前屋檐下雕刻有浮雕装饰,在屋檐上有类似栏杆式的女儿墙,在拱券门的上方,高出女儿墙的部分是一段女儿墙。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的另一部分是宿舍,面积两千余平方米,所有宿舍采用的是相同的建筑形制。

宿舍和礼堂结构均采用钢屋架和青砖砌筑墙体,纵墙承重承重,墙体为采用白灰砂浆砌筑,门窗过梁均为砖砌券拱过梁。学舍内部采暖均采用火炕,虽然目前已经拆除,但学舍外侧烟筒能够证实其曾经存在过。宿舍和礼堂屋顶均为中式硬山,俄式的铁皮坡屋顶。其中,礼堂屋顶正面采用散见于东南沿海骑楼檐部的女儿墙,并且在女儿墙和底层之间设置了假楼层,配合通顶排柱增加建筑立面效果,形成排柱、假层、女儿墙组成三段建筑立面构图效果。

宿舍和礼堂两侧的山墙采用流行于闽南、广东的五行山墙。五行山墙就是将山墙做成五行的形状如图,即“金、木、水、火、土”。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采用类似“土式”五行山墙,显示其培养的是陆军军官,同时,使用五行山墙配合欧式建筑立面浮雕纹饰,使建筑看起来形式富有变化的现代中西混合式建筑。

综上所述,东北讲武堂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军事将领。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旧址建筑实物方面,保存完好,其建筑设计无论是在建筑整体平面布置,细部构造,都显示了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传统复兴早期中国式设计思想。在史迹方面,其史迹沿革清晰,但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致使其被迫停办,致使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仅仅招收了两期学员,从这两期学员中,走出来两名红色谍报员,为其增添红色文化印记。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建筑见证了黑龙江省从清末至民国黑龙江省军事发展的历史,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历史军事建筑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情报站齐齐哈尔分校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齐齐哈尔冰球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情报站
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