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论

2022-12-27 03:56郭大章
关键词:法西斯希特勒旗下

郭大章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刘盛亚于1915年2月6日出生于重庆市巴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20世纪30—50年代的一个重要作家,一生创作颇丰。“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是刘盛亚1935年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期间,所见所闻的德国社会现实,可算是刘盛亚真正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代表作,在其创作生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共有16篇,以纪实的手法,从各个方面详细刻画了德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成为了德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抗战散文中极其重要和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作品。

一、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所反映的德国社会现实

首先,是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历史上,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极其残酷,可以说是到达了顶峰,尤其是大屠杀,几乎彻底摧毁了犹太人在欧洲两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对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事实,进行了彻底的暴露和辛辣的讽刺,让纳粹德国的罪行,赤裸裸的暴露于世人面前。

刘盛亚十六篇“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涉及到犹太人受歧视和迫害的散文就有好几篇,这些散文中,真实记录了犹太人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的低贱地位和悲惨生活。《长街纪事》里,当我得知房东罗尔希太太是犹太人的时候,她“嘶声喊着”“颤抖着”,对我说“大学生不能住犹太人的房子”,当肉店老板卖肉给罗尔希太太时,会遭到党员的质问,“为什么把肉卖给犹太人呢”?[1](297-298)《求名者》里,当女戏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柏林艰难的站住了脚的时候,却因为她是犹太人被“赶出了境”;[2](547)《恐怖的林子》里,老头子的女儿因为嫁给了犹太人而不能回国;《狗的故事》里,全是聋哑人的房东一家,因为是犹太人,“在街上走路也不太自由了”;[3](839)《信徒》里,不公正的待遇使得俄籍犹太人终于明白了:“他们仍是犹太人,不会受到保护,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的”。[4](942)在纳粹德国,犹太人没有自由,没有公平,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被残酷地剥夺了。

其次,是德国民众苦难而悲惨的生活。当时的德国,国内普通民众的生活过得异常艰难和悲惨,他们和我国的百姓一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长街纪事》里,长街里住着各种艰难求生的底层百姓,“一屋子都堆的是肠子”的肉店老板一家;“有五个儿子,天天只喝面汤和马铃薯”[1](298)的电灯匠;拿着最低的工钱,干着最辛苦的活的租住在顶楼的那对贫困母女;对面二层楼上自杀的失业工人,等等,这些德国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竟然使我这个中国人萌生出“我得走,太悲惨了!我住不下去!”[1](300)的想法,可见其艰难程度,是何等的惨不忍睹。《死刑底判决》里,犯人因“不能生活”而去“打劫”,最终被判处了死刑,让我“想到了人与人间的残酷”。[5](375)《德国的求乞者》里,描述了德国众多的求乞者,“像这样的求乞者我遇见过多回。后来我到了柏林,见到的更多了”,比如我在“菩提树下”后边的一家戏院遇到的那个“贫血的女人”,“我低下头去,我的眼睛和那一双使我永远难忘的眼睛接触了”,我甚至“写不出她那时的情形,我只觉得她全身都猛烈地震颤着,像马上要崩溃似的”,还比如为了一口剩饭,去饭店门口站班几个小时的四十多个乞丐,等等,而且,这些“只是我所见的许多求乞者中的一小部分”,[6](337)可见德国有多少的求乞者了,更可见德国的百姓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了。

再次,是国家社会党及其党员的特权。1921年,希特勒出任纳粹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纳粹党成为了德国的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在当时的德国,国家社会党及其党员,可以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拥有无数的特权,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对此也有真实反映。《纽仑堡纪游》里,因为国社党年会散会,致使我们的汽车“是不能走国道的”,而且“我们有八天没有吃到肉了”;[7](468)《信徒》里,因为那个少年人“是挂着卍字章的原故”,不仅“对我是傲然的”,更是在被警察带走后,“这件事情延迟了很久”,警察局既“没有把犯人关起来,也没有送交法院”;[4](941-942)《纳粹党员》里,更是从各个方面详细展现了纳粹党员在德国的各种“特权”,只要入了党,便能顷刻间“飞黄腾达”,“于是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的党员就一天一天的增加起来”,从“最初真正的纳粹党员只有七个”,到“现在在第三帝国之中却随处可见了”,[8](875-876)但也正因为这种毫无节制的“特权”,使得其党仅有一个巨大的“空壳”而已。

第四,是政府的虚伪无耻以及希特勒的独裁和暴行。纳粹德国政府是虚伪和无耻的,做着很多肮脏而虚假的事,《长街纪事》里,我和肉店老板娘谈到“现政府提倡的多育问题”时,我问她,“儿子多,政府不有帮助么?”,老板娘却说,“帮助?那是空话,只是一张纸罢了”,“生四个给三百马克,三百马克够什么呀?吃,喝,穿,哪一样也不够”;[1](298)《德国的求乞者》里,明明到处都是乞丐,“然而德国党人却一定要加以隐瞒”,在“全德国任何城市的住宅门前,都贴着禁止乞丐的花条子”,而且让一些拥护者也跟着说瞎话,就像我那个女房东,当我说到乞丐时,她竟然“一连串说出这些话来”,“不,不!没有的,他骗你的。德国没有饿人。他自己懒,不去作工”,但是,事实如此,“谁能隐瞒了真实呢?”;[6](337-338)《死刑底判决》里,“古装的法官出庭,坐在受难耶稣的脚下”,明明做着草菅人命的勾当,“法官的手一挥,那个人的生命就算完结了”,却明目张胆的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第二天报上把全案详尽地登载出来,对破获此案的警探大大地歌颂一番,把法官和犯人的问答也纪载得很清楚”,然而,“唯有对我所纪述的,一个字也没有提及”;[5](376)《纽仑堡纪游》里,“除了柏林和几个大城市的大馆子而外,肉是见不到的”,“因为大城市里有外国的高等游客,怕他们将来出去宣传”,[7](468)以败坏政府名声;《世界公敌第一号》里,为了宣传“反苏联”,印制了大量的宣传画来展览,然而这些宣传画“一部分是剪接的,一部分是假造的”,比如“一张大宣传画上是二十七张半身像,全是苏联当政的要人。上面除了列宁而外差不多都贯上‘犹太’二字”,“最清楚的一张大像片是苏联女共产党员受军训的,那下面陈列出三封俄人写的诉苦底信”,[9](905)简直无耻到了极点。

纳粹德国政府不仅虚伪无耻,更是推行暴行,他们不仅用非常手段镇压民众,更是在全国设立了多个集中营,用于关押和残害“异己”。《青田小贩》里,那些做生意的青田小贩们,经常毫无缘由的被德国警察所拘捕和侮辱;《信徒》里,白俄老板所做的生意,“早被统制起来,所赚得的都归了政府”;[4](941)《乡居小记》里,农人们被希特拉颁布的法律严密的监视了起来,一有小错,便会被请进监狱里去;《纽仑堡纪游》里,那保存下来的残酷至极的刑讯室和刑罚,以及由此想到的更残酷的集中营里的刑讯;《恐怖底林子》里,那些设在密林深处的集中营,等等,无不昭示着纳粹的残酷。

第五,是严酷的思想钳制和疯狂的个人(领袖)崇拜。在当时的德国,思想是没有自由的,纳粹为了钳制和禁锢思想,采取了各种措施打击先进思想和文化,实行专政。《一个朋友的遭遇》里,就讲到了纳粹德国对于文化的钳制和摧毁,“希特拉上台的时候,德国的文化就起始被摧毁了!不过在最初,对于书籍还没有一大批一大批的焚烧,但是人们早就知道那是必然要来到的”,[10](656)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就遭遇了警察对他书籍的查禁;最能体现严酷思想钳制的,要数《恐怖底林子》了,里面讲到的两个故事,尤其典型,其一是老头子儿子的故事,老头子的儿子“因思想前进而被捕了”,[11](726)关进了集中营,饱受虐待,其二是那对关在集中营里的夫妇的故事,“一对未婚夫妇,不管其中的哪一个被捉进集中营去,当他被释出之先一定得在一张纸上签名,纸是印好的;以后决不同从前的未婚夫或未婚妻结婚。据说,这是怕影响了未来子女的思想!这样的父母,被他们认为不能教养子女!”[11](728)

另外,疯狂的个人(领袖)崇拜,在当时的德国也很盛行,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同乐会》里,校长在宣布晚会开始前,先叫了声“希特拉万岁”,然后才开始演讲;《四日纪游》里,和我们同行的一个法国女孩儿,因为和德国少年们问候晚安的时候,没有说“希特拉万岁”,从而发生了争吵;《纽仑堡纪游》里,纽仑堡大街上众多的“英雄崇拜者”高喊“希特拉万岁”,为了“瞻仰领袖的风采”,大量的民众在大雨中逗留,简直疯狂到极点。

第六,是民众对共产党的仇视以及部分人民对希特勒的反对。希特勒上台以后,大肆宣扬“反共主义”,造成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仇视,他们视各国共产党为“洪水猛兽”:《恐怖底林子》里,一个“高大的SS”,“他最爱说的话是‘您看我们怎样对付这些共产猪狗’!”;[11](726)《高丽朋友》里,我的那位高丽朋友,最终因为“作共产党”,已经被“押送回东京去了”;[12](454)《一个朋友的遭遇》里,当德国警察得知我的朋友不是共产党员时,“他的态度变了,并且小心而有文法的用‘您’字来讲话”;[10](657)《世界公敌第一号》里,希特拉政府采取各种无耻手段来污蔑各国共产党;《乡居小记》里,甚至连隐居在乡村的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和汽车夫,对共产党也极度仇视,我和那个孩子去进行打枪练习,“他每当打中目标时,总说:‘刘先生,我打着共产党的头了?’”,汽车夫叫易得勒,他“非常恨共产党,他说:‘要是我的父亲是共产党的话,我一定把他打死’”。[13](1009-1011)

当然,在德国,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拥护希特勒的,其中也有不少的反对者的声音,《长街纪事》里,住在顶楼的那个母亲在同我谈话时,“讲丈夫是怎样死去的;‘随便他们怎么说,我饿死了也不让卡青去喊希特拉万岁!’”;[1](299)《纽仑堡纪游》里,虽然很多人疯狂的崇拜希特勒,但也有不少人对希特勒失去了信心,“希特拉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反是那些不能在风雨中期待他的民众们底渐渐地散去使我特别地注意。当他初上台时,他得到好多人底拥护,然而现在却一天不如一天了。他使人像在今天一样失了望”;[7](469)《四日纪游》里,那个在深夜于墙上写希特拉死于XXXX年的黑影,让我知道了“在别的较大的城市里我见到好些反纳粹的人,就是这么小的小城中也洒得有自由的种子啊!”,而且,在死谷,我更是听见了几个德国人在谈论着希特勒,说他“把一切德意志的优秀份子都害死了,放逐了,囚禁了!在目前国内只剩下一些疯人!”,觉得“要是果真这样下去,不特不是德国的福也不是世界的福!”。[14](976-977)

刘盛亚在谈到“卍字旗下”系列散文的创作时曾说:“中世纪曾被人称为黑暗时代,而那时候又流行着一句名言:‘谁手中有鞭子,谁手中就有权力’!罗马在古代因了奴隶而发着光荣,盲目的史家把荣光堆到英雄们的头上。而现代偏有人要把时代拉回去!而那样的人还被人推崇,效法,于是这世界上就有一部分的土地掉进最悲惨的命运中去了。我有机会在那个国家里住得很久,我同那些受难者生活在一起,一部分被我写出来,我给它们取了一个总题目:《卍字旗下》。”[15](36)

这就是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真实的法西斯德国,它是那么的黑暗、腐朽和不堪,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个“人间地狱”,而刘盛亚正是用他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来对此进行毫不留情的展示,呈现给国内读者一个真实而满目疮痍的法西斯德国。

二、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的主题

刘盛亚用“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描绘了一个真实的法西斯德国,被郭沫若誉为“神童作家”,也是著名的“反法西斯作家”,名列在“反法西斯文化战士的行列”,[16](44)他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也成为了国内著名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坛,自然有着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对我国的“抗战文学”和“抗战”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和有益的启示。

首先,是对希特勒政府的“暴露”与“讽刺”。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反映了德国人民生活的惨象”,“这些生活在卍字旗下的人都是三十年代德国国境内真实的人,正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同类者,在那块土地上演出了人类史上空前的悲剧”,[17](2-3)这些作品“将德国法西斯血腥统治下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反映了在希特勒统治下德国民族矛盾的尖锐和德国阶级矛盾的激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影响”,[18](158)从各个方面对希特勒政府进行着“暴露”与“讽刺”。

前面提到的那些德国社会残酷的社会现实,皆在刘盛亚的“暴露”与“讽刺”之列,除此以外,“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另有部分内容,更是极具“讽刺”意义:《德国的求乞者》里,德国街头遍布的求乞者常常“用法文或是英文求乞”,“他们极客气的请求异国人士同情的施予,手中拉丁文的博士文凭常会出现在我的眼前(现在改用德文的了)”,[6](337)博士成乞丐,这也算德国的一大奇景了;《死刑底判决》里,法官坐在“受难耶稣的脚下”草菅人命,更是荒唐;《同乐会》里,明明宣扬“同乐”却找各种借口不与拭地板的太太们跳舞;《纽仑堡纪游》里,残酷的刑讯室里本有一块标语,“共产党人和民主政治者注意!”,但是政府为了隐瞒事实,“在开第十一次世界运动会以前取掉了”;[7](470)《恐怖底林子》里,明明在集中营里做着惨无人道的事,却对外宣称“我们是宽大的,我们希望他们改悔”;[11](727)《世界公敌第一号》里,为了“反共”,进行着无耻的作假,更是凸显出希特勒政府的毫无底线。

其次,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宣扬。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虽然是以“暴露”与“讽刺”为主,但其中也隐含着作者刘盛亚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长街纪事》里,当我得知房东罗尔希太太是犹太人时,她“嘶声喊着”“颤抖着”,但我却想方设法的安慰她,“我就给她解释我的见解和希特拉是不同的”,我对她说,“我是人,你是人,我们同是人……”;[1](297-298)同样,在《求名者》里,当我在巴黎国葬院大街上遇到求名的女戏子,她对我说她并不是德国人,而是嗫嚅着说自己是犹太人时,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同样是人”,而且,“我们更热烈地拉着手”。[2](547)在刘盛亚那里,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种族的差别,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生命,那些试图以等级来划分和歧视人类的行为,都是可耻的,也是必须反对的,这正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鲜明体现。与此同时,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还体现出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帮助的博爱精神。《死刑底判决》里,当我学法律的朋友对我说“宣判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看的人很多”时,我回答他“也许吧”,“但我心里却想到了人与人间底残酷”;[5](375)《青田小贩》中,我对青田小贩给予的帮助,《长街纪事》里,我对住在顶楼那对母女的帮助,以及在很多篇章中,我对生活在法西斯德国底层人民的同情,等等,都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另外,德国和日本虽然是法西斯国家,但在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我却有不少的德国朋友和日本朋友,这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再次,是“战斗”精神的提倡和展现。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在“暴露”与“讽刺”法西斯德国的同时,隐含着强烈的“战斗”的主题,它不仅是一部法西斯德国统治下的底层民众的苦难史,也是一部德国底层民众反抗希特勒的“战斗”史。在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有许多德国人民不甘于被希特勒统治,他们明里暗里进行着各种反抗和斗争,比如那个于深夜咒希特勒死的黑影,比如那些被关进集中营的先进分子,比如那三个因逃离德国被捕的德国人,等等,在这些反抗者身上,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们起来反抗。同时,德国有很多镇压反抗者的集中营,这其实也意味着反抗,因为“纳粹的集中营本身,就表示着反抗者的力量,集中营数量越多,越表示着反抗力量的壮大”。[17](3)此外,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的“战斗”精神,在“我”和其他非德国民众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比如《青田小贩》中,“我”在德国警察面前的据理力争;比如《世界公敌第一号》中,“我”对电影场一个SA的有力反击:“我一进场就遇见一个同我打招呼的SA:‘您是日本人?’‘我是中国来的。’‘啊,您是生长在中国的日本人。’‘不,我是中国人。’‘您的双亲一定不是中国人。’这个呆瓜的问话对我真是极大的侮辱,我感到非常的难过,于是我就问他:‘您是法国人罢?’‘我是德国人。’‘您一定是生长在德国的法国人。不然您的双亲也是法国人。’我们彼此都不再说”;[9](905)比如《一个朋友的遭遇》中,朋友和同乡在刑事侦探面前的斗争;《高丽朋友》里,“我”的那位反日的日本朋友,等等,都体现出极其强烈的“战斗”精神。

三、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对抗战和抗战文学的意义

首先,是其罕见的题材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反映现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为主,很少有涉及国外生活的作品,就算有,也只是偶有提及,在作品中运用一些国外的素材而已,像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整个都是以国外现实生活为题材和内容的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因此,像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这样的题材,这样稀有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启迪读者的心灵,而且也为现代文学的百花园”,尤其是现代“抗战文学”的百花园,“增加了新的品种与色彩”。[17](4)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的写作对象是西欧的法西斯德国,这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更是绝无仅有,可以说,刘盛亚是“在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写出揭露法西斯的文学作品”,因此,这也使得他“才20多岁,就跻身于罗曼·罗兰与斯蒂芬·茨威格等反纳粹作家行列”,[19](32)成为声名卓著的作家,这不得不说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占了题材的便宜。

其次,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信心。德国、日本、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和轴心国,三个国家间有着非常的默契和极其特殊的亲密关系,虽然中国抗击的最大敌人是日本,而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也写的是德国的事,攻击的主要矛头是希特勒,但是,世界上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斗是相通的,抗击其中一国所取得的成绩和胜利,必然会成为抗击另外两个法西斯国家的强大动力,增强其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是德国社会生活的一个轮廓”,“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三十年代德国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尖锐地揭露了希特勒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野蛮与残酷,那是比中世纪还要黑暗得若干倍的到处散发着血腥味的政权”, 同时也写到了德国人民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反抗,其实,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有力地抨击了法西斯独裁政治的野蛮和残酷,预示着希特勒政权必将崩溃的前景”,使中国的读者意识到,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国“貌似强大,而实际上是大厦将倾前的虚象”,“整个德意志成了悲哀和疯狂的海洋,整个德意志象一座炸药库,随时等待着爆炸和灭亡”。[17](1-5)尤其是德国那被誉为第一大党的“纳粹党”,“一九三三年以后党员日渐增加,在人数上说是德国的第一大政党”,但是,“其中一小部分是老年和中年的,他们最初是没有党籍或是其它的党员,也许是纳粹的反对党也说不定。然而为了求一个职业或是职业上有所保障,他们就入了党”,[8](875)更是点出了德国法西斯表面的“虚假繁荣”。其实,法西斯德国的现实,可以让中国人民联想到法西斯日本的现实,对德国的反抗和德国社会的“将倾”,也从侧面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再次,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的《高丽朋友》里,刻画了一个“反日”的日本人形象,他对日本军人的行为极其不耻,对“死去的抗日同志”充满尊敬,为中国人民“失去土地和自由”感到愤怒,在说话的时候,“牙齿咬得格格地发响”,把啤酒当成“日本军人的血”,一饮而尽,后来,还被当作“共产党”,从德国“押送回东京去了”。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的这个日本友人形象,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它让中国人民明白,在“抗日”这条战线上,中国人民并不孤单,我们是有伙伴的,而且这伙伴中,还有日本人,这就极大的振奋着我们,也启迪着我们,想要取得“抗日”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的统一战线,这样才能早日争取到胜利。同时,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写到的德国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德国人民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反抗,以及“我”对歧视中国人的德国人的反抗等等,“不仅可以激起读者憎恨德国法西斯,唤起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激情,而且也启示着读者思考与认识德日法西斯帝国之间相互勾结、共同侵略别国的本质”,还“可以启迪中国读者,放开眼界,把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连接在一起,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民主阵营各国人民的利益连接在一起,以进一步增强整体观念,树立必胜信念”,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起来一致抗日,以“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7](5)

最后,是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和向往。刘盛亚“卍字旗下”系列散文中,还体现出了作者对于自由和胜利的渴望及向往。通读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不怎么明显,但却隐约存在:从第一篇《长街纪事》起,到最后一篇《乡居小记》止,人们对德国法西斯的反抗越来越强烈,对于逃离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对于自由和胜利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刘盛亚十六篇“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前面的篇目中,大多数人民是不怎么反抗的,但是到了最后两篇,其反抗意识却变得极其强烈了,倒数第二篇《四日纪游》中,那个于深夜咒骂希特勒死亡的黑色身影,那几个谈论着希特勒暴行的德国民众,以及那三个偷渡捷克边境的德国人,都预示着反德国法西斯的斗争越来越强烈,直到最后一篇《乡居小记》里,作者刘盛亚甚至自己“跳”将出来,喊出了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我离开德意志了,我追怀着这老头子,他们所盼望的自由,也许不久就会真的到来罢”。[13](1011)“我”是带着对自由的向往离开德意志的,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美好的愿望,当然,这更是“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这一点,刘盛亚在“卍字旗下”系列散文的《跋》中,说得很清楚:“人类能有现在这样的文明是不容易的。人类得有今日的文明是有过数不清底昨天的,而昨天是非常艰苦的。我们昨天的同志,没有停止地用他们血和汗甚至于性命和艰苦斗争,不管他们幸与不幸,他们都死去了。在他们底骨丘上生长出比他们在生时更鲜艳的花,自然,这些文明的花朵是用了他们底血肉来作肥料而养育出来的”,“过往的同志为什么不看重他们的汗血与生命而要和环境作生死底搏斗呢?同现在也没有例外,纯是为了‘自由’两个字。他们不特是为了本身或仅仅是那一代人的自由,而正同后代人同未来的人类一样为着本身,这一代人与未来的后人争自由而死斗”,“昨天是艰苦的,而前一个昨天则更艰苦。这其间的进展虽然极少极少,可是这极少的进展,极少的‘好转’就是一个最大的刺激,最大的引诱。因此,更多的后来人,投向自由底怀抱中去了,死恋着她!”,“他们不断的为自由文明而死斗,为那一代而也为了以后的子孙”,“文明的祖先住在树上,住在洞穴里,而我们现在是住在这样安适的环境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是这样的而昨天是那样的。文明是那样的艰苦而自由则尚不曾完全的获到人们的手中”,“自由神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城市里直立着。可是是不是真作了自由的标帜呢?也许连那城市的市长,也不是完全自由的罢?”,“近来,完全的自由已经有了影子,世界上已有真正得到自由的地方了,而正相反,它的紧邻却不是那样的”。[15](35)由此可见,刘盛亚创作“卍字旗下”系列散文最大的意图,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和为自由而斗争。这,必将极大刺激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这一代人的自由,也为下一代人的自由而战。

综上所述,刘盛亚的“卍字旗下”系列散文就是以这“罕见的题材”,强烈的“暴露”与“讽刺”精神,反法西斯的坚强决心和信念,以及对自由的强烈向往,来充实着中国的“抗战文学”,来激发和启迪着中国人民的“抗战”,在宣扬“抗战”的众多散文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法西斯希特勒旗下
党旗下的誓言
永远很遥远
法西斯的“撸子”
永不忘党旗下举过手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关注历史中的人与课堂中的人
夕阳,如何在党旗下闪光
法西斯是一种刑具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