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探析

2022-12-27 03:56蒋晓东

董 良 ,蒋晓东

(1.湖南信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2.长沙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大命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1]198此后,习近平多次谈到对外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基本问题。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我们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一、深刻分析了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意义重大。“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1]207-208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对外展示我们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经济文化、生存模式,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以赢得国际话语权。

(一)我们有底气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鸦片战争前,我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各个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是世人敬仰的天朝上邦,我们有底气讲中国故事。鸦片战争后,我们从天朝上邦变成世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外敌入侵,国破家亡,没有资格讲中国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多故事可歌可泣。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在“挨饿”,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不足。改革开放后,我们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故事更加精彩,但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的却不是中国人,我们还常常“挨骂”。党的十八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强起来了。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我们跳出了西方设定的模式,以一种非西方的方式实现了一个人口巨大国家的崛起,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重量级选手”。正是具备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我们才有底气和信心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1]208 -209

从国外经验看,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国家形象的塑造,对外讲述本国故事就成为必然选择。17世纪后,英国通过一系列血腥的战争逐渐成为世界霸主,但其将对亚非国家的殖民侵略自诩为文明对野蛮的胜利,将殖民地的非白人称为野蛮人和未开化的人,塑造了一套以英国为世界中心的文明观和普世性话语,标榜英国就是世界的文明。美国建国伊始就一直在讲述美利坚故事,把自己打造为自由、民主、平等的象征,是世人仰视的“山巅之城”。在美化自己的同时,美国不忘给那些不符合西方价值观和利益的国家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如“邪恶轴心”“失败国家”“无赖国家”。一些亚非拉国家由于发展缓慢落后,底气不足,无法将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无力撕掉西方国家强贴的标签,国家形象一落千丈,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

(二)我们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认为,日趋激烈的国际斗争凸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树立我国良好形象,才能赢得国际话语权。习近平多次回顾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斗、奋发图强,历史性地解决了“挨打”“挨饿”两大问题,但“挨骂”的问题还一直存在。西方社会凭借国际话语权的优势,要么造谣生非,丑化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奔溃论、中国不可持续论到中国威胁论、非洲殖民论,西方扣在我们头上的帽子不下十余顶,每顶帽子都充满着西方的傲慢和对我们的污蔑。要么牵强附会,将我们的成功归结于学习了西方,淡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中国的成功归结于完全照搬了西方,将中国道路归结为“国家资本主义”“儒家资本主义”“威权主义”。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故事不是中国讲述,中国形象不是中国塑造,中国经验不是中国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1]212这大大玷污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导致一些人对我国存在误读、误解,以为中国会走西方“国强必霸”的邪路。

习近平认为,与西方国家不同,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想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想知道中国成功的密码。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不久纷纷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但很快就走向了缓慢和衰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势头强劲,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方案;而西方国家至今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增长乏力,债台高筑,社会矛盾突出,治理混乱,广大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局限性。在西方的民主、自由的神话破灭后,他们迫切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们羡慕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渴望了解中国求发展的经验、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团结人民的经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畅销书就是证明。

二、科学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

习近平认为,中国故事必须反映中国的价值观,体现中国的特色,阐释中国的道理,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主要讲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习近平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就没有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一是要讲好中国人民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经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后,经过反复比较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发展中国。习近平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深厚的底蕴;而且善于运用革命故事深刻诠释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血肉相联的关系。2015年,习近平在津巴布韦用两国人民会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密切军民关系。

二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求发展的故事。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一穷二白,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小岗村到雄安新区,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解决温饱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摆脱消灭了贫困,建成了小康社会,建有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过的路,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我们有“小岗村的故事”“深圳特区的故事”“雄安新区的故事”“精准脱贫的故事”“乡村振兴的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三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一个又一个“草地”,跨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夏明翰、陈树湘、江姐,到和平建设时期的雷锋、焦裕禄、古文昌、牛玉儒、罗阳、张富清,他们身上涌现了无数共产党人的故事。他们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英雄,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他们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二)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

习近平认为,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创造和演绎的,中国人民是中国故事的主角。

一是讲好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故事。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建设了万里长城、大运河、三峡大坝、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伟大工程,举办了举世无双的北京奥运会,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我们国家的耕地不多却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我们的资源不足却是世界工厂,我们的人口众多却同心同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努力工作,相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4年,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上讲述了一位约旦商人在义乌开了一家阿拉伯餐馆、演绎出彩人生的故事,强调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造就了中国,也贡献了世界。

二是讲好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故事。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从历史上的“和为贵”到新中国我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新时代我们提倡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表明中华民族没有称王称霸、奴役他人的基因。2014年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巧妙借用拿破仑的名言,把中国形容为一只和平的、可爱的、文明的狮子,有力地反击了“中国威胁论”。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指出: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2]545

三是讲好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习近平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3]276从古丝绸之路到当代“一带一路”,从玄奘取经到白求恩援华抗战,从抗击新冠疫情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我们贡献中国力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总体上就是一部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讲起了瓦莲金娜和她的中国儿子相认相见的故事,印证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2021年习近平复信斯诺、马海德等国际友人的亲属,传达了与世界人民携手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愿。

(三)讲好中国优秀文化的故事

习近平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有效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中国优秀文化。

一是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来源。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涌现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等大思想家,他们大胆求索,探究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系统而磅礴的思想理论体系,至今还具有重要影响。唐宋时期,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涌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以及韩愈、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等大文学家,世界各地的人们至今还在传颂他们的作品。明清时期,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是阅历中国古代风俗习惯、人文历史、政治地理的知识宝库,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是讲好中国革命文化的时代光彩。革命文化代表过去,支撑现在,指引未来。习近平认为,革命文化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们的光彩。从宏大叙事的长征故事、抗日故事、解放全中国的故事,到具体而微的“半床被子的故事”“江姐的故事”,中国革命故事浓缩了中国革命文化,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讲好革命文化并不是要输出革命,而是要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2015年,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抗日战场上“外国八路”的故事。可以说,不了解中国革命,就不会了解今日之中国。

三是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习近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代相适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延续,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有了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系列精神,涌现出了雷锋、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进人物。在全国文艺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创造更多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讲好中国精神,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三、系统指明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认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但发展优势不会自然而然转化为话语优势,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一)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

一是理论学术界要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主持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非常重要,我们国家要走在世界前列,同样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他要求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要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回应外界的关切,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4]对国外的理论、话语、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有我们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二是构建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理论的观念表达和外在表现形式,思想理论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话语体系的有无与强弱,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价值理念有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同,话语体系的争夺本质上是价值理念的交锋。中国故事当然要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建构,表达的只能是中国的道,展现的只能是中国的美。如果用西方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的也只能是西方的价值理念,中国故事就会变味、变质。习近平提出,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打造标识性概念。

三是提高国际叙事中议题设置的能力。议题设置是引导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世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抓住一些重大议题,把我们想说的说出来,引导国际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中国梦”等议题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总的来说还需要拓展。我们要围绕中国的“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方面设置议题,寻找利益的共同点、情感的交融点,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出我们的声音。

(二)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

一是搭建自己的平台。在国际舞台上,西方几大通讯社占据了国际新闻市场70%的份额,大部分国际新闻由几大通讯社制造。在新媒体领域西方也处于优势地位,Facebook、Twitter就是这个领域的巨无霸。这些媒体就是西方控制世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工具。一直以来,西方媒体也积极配合西方政府在台湾及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麻烦,诋毁我国形象。习近平指出,要优化战略布局,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1]214习近平也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中央的同志要讲,而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部门要讲、媒体要讲,而且实际工作部门都要讲、各条战线都要讲”[5]122。要发挥我们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用好“文化节”“国家年”“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等平台,举办各类活动,用活多种文化交流形式,增强世界人民对我们的了解。

二是充分参与公共平台。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G20、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世界主要组织的重要成员,和其它国家或国际组织共同创办了中国与东盟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性论坛,这些国际组织、论坛以及其它国际场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平台。习近平认为,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重视公共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把我们的主张变成各方共识。

三是大力支持别人平台。习近平认为,在国际舞台上有时候他说更有说服力,要把自说和他说结合。中国一直以来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舞台上秉承公正立场,不以大欺小,不以强凌弱,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要大力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国际友好人士搭建平台,使他们有地可讲,有话可讲。

(三)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术

习近平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1]212

一是讲事实。中国故事是否精彩,能否说服人,关键是用事实说话。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4]100年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既要讲中国成就、中国经验,也不要故意掩饰我们曾经的失误;既要讲过去的中国,也要讲现在的中国;既要讲经济上的中国,也要讲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上的中国。

二是讲形象。习近平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4]要用好我们的语言,挖掘我们的历史,用好我们的艺术,生动塑造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良好印象。习近平在如何塑造国家形象上树立了榜样。2013年,他在坦桑尼亚深情回顾了50多年前中国人民为坦赞铁路的修建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中国与非洲兄弟的珍贵友谊。

三是讲感情。感人先者,莫先乎情。情感不会自发产生,要么源于双方共同的经历,要么源于双方的友好交往,要么源于对方的无私奉献。讲好中国故事,要选择这些情感爆发点,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亲和力。2015年习近平在巴基斯坦用“汶川大地震”“巴基斯坦特大洪灾”“也门撤侨”等双方的共同经历,深情讲述了中巴国家交往、民间交往,诠释了中巴之家的深厚友谊。

四是讲道理。习近平认为,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讲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中国的价值追求和理念主张。针对西方国强必霸道的理论,我们要讲中国的和平发展;针对西方中国“搭便车”的奇谈怪论,我们要讲欢迎搭中国的“便车”;针对西方对我们的人权歪曲,我们要讲中国的全过程民主;针对有人攻击我们的抗疫政策,我们要讲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