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晗 王青羽 张 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6)
颜色词是人类对色彩认知所固定下来的语言表达,不同民族对色彩的认知既有共性,又有因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而存在的差异。中西语言文化在颜色词上存在诸多差异,古汉语颜色词的英译必须充分挖掘汉语文本的直接使用环境,在此基础上找到英语中准确的表达。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颜色变化预示着患者的生与死,《灵枢·五色》曰:“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人体颜色也是诊断的重要标准,例如望面色而诊,“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又如“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金匮要略》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从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来看,中医典籍中的颜色词使用发生在独特的中医药情境语境中,中医药颜色词翻译只有紧扣语境才能准确翻译。本文将以中医医学典籍《金匮要略》[1]颜色词英译为例,探究古汉语颜色词在中医药情境语境下的翻译策略。
从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中医药”“颜色词”可见现有中医颜色词翻译的研究主要运用跨文化或概念隐喻理论,从历史文化和认知角度探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中涉及的颜色词汉译英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 跨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及历史因素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概念隐喻强调人的认知对翻译过程的影响[2]。
跨文化角度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宏大,但涉及某一具体文本,仍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知隐喻角度是内在视角,而对认知过程和隐喻机制的阐释同样必须落实在真实发生的语言应用上。由此可见,对具体的语言活动情境具体分析,始终是准确翻译最可靠的基础。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即以文本发生的情境语境为基础,强调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3]。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概念,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情境语境变化引起的语言变化称为“语域”,包括“话语范围(语场)”“话语基调(语旨)”“话语方式(语式)”3个部分[3],由于“话语基调(语旨)”和“话语方式(语式)”分别代表的是人际关系和交际媒体并非中医术语翻译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主要从“话语范围(语场)”角度对译文的情境语境进行分析。
“话语范围”是指语言交际活动的话题和题材,它“决定了交际内容和交际性质,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使用。译者只有熟悉源语和译语在相关语场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翻译”[3-5]。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下称《金匮》)是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经典著作,全书列举病证60余种,方剂262首,本书话语范围可概括为:以诊断和方剂为主的中医中药语境。《金匮》中的颜色词对中医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成书时代早,颜色的使用并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常见一词多义、一意多词的现象,翻译时切不可简单的照字面直译。《金匮》罗希文译本能够让不熟悉中医文化的读者对《金匮》接受度更高,更善于通过原系统内已有的词汇来让系统内读者理解《金匮》[6]。这种翻译风格恰恰体现了译者沟通原文译文情境语境的能力。因此本文将以《金匮》罗希文英译本[7-9]的颜色词英译为例,探讨中医中药语境对古代汉语颜色词翻译策略的影响。
颜色是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概念,“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配合阴阳五行,衍生出了颜色和五脏、五感等其他中医基础元素的关系,辨色诊断成为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金匮》全书颜色词共出现约451次,在罗希文英译本中,可见到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翻译策略[10]。
3.1 颜色词相同 对象不同 在《金匮》原文中,同一颜色词修饰不同对象时,往往要根据被形容对象所在的上下文,具体分析其诊断或用药情境,以此确定对应的英语精准翻译[11]。
以“黑”为例,black 和dark存在程度上的区别,black是指“having the very darkest color”,是程度最高的“dark”;dark在表示颜色的时候也有2种含义,一是指“a color that is close to black”,意为接近黑色的颜色,另一含义 “closer in shade to black than to white”,dark的后一个意义实际是“暗”。
例1: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译文]When the tip of the nose is black-dark, this indicates stagnation of the pathogenic Water.
据刘蔼韵译注[12],“鼻头色微黑”是指“面色晦黑有水肿”,并非黑色的鼻头,而是肤色晦暗的鼻头,罗希文译为 “dark-black” 兼顾字面的“黑”,也没有丢掉“晦暗”的内涵。
例2: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金匮要略·卷中·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译文]Jaundice due to over-drinking treated by purgative may become Black Jaundice after a period of time. Black Jaundice has the symptoms of bluish eyes, dark facial complexion.
“目青面黑” 的“黑”指的是“面色青黑”。西方文化中通常用dark委婉表述有色人种的肤色,因此在罗希文译本将“目青面黑”翻译为 “dark facial complexion”,即面色青黑。
例3:(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译文]Continuous uterine bleeding with dark blood.
“漏下黑不解”意为“黑色瘀血漏下不止”,血液并非黑色,只是颜色暗沉,因此译者选用了dark,翻译为“dark blood”。
再以“青”为例,中国古代对青色的定义是一种介于蓝色和紫色之间的颜色,如《荀子·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中医语境又有其独特之处。
例4: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金匮要略·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译文]Symptoms and signs of blue-purple lips and sensitivity to cold are indications of the invasion of pathogenic factor into the Viscera, which is fatal.
《金匮要略译注》[12]解释“唇口青”为由气滞血瘀导致的唇部青紫,这里的青仅表示唇部紫色甚至蓝色的状态,因此译者直译译为“blue-purple”。
例5: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金匮要略·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