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中药学专业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12-27 01:57孙艳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药剂学制剂中医药

张 宁 孙艳妮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与工业化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与中成药生产和临床用药密切相关,是连接中药研究、生产、医疗实践的关键环节[2,3]。中药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和弘扬古今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经验理论,融合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尝试利用现代科学的可量化和指标化选出最优的中药配方并选择合适的剂型,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探究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让中药药剂从经验开发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积极寻找药剂辅料与制剂形式的创新点,以适应中药药剂的发展需要[4]。西北大学为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中药学专业于1999年设立,现隶属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立足生物学和化学科学,结合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知识底蕴,培养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中药学人才。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以生物学和化学教学为主,学生中医药基础相对薄弱。在此学术环境下,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在多年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大学客观实际,不断探索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存在问题

1.1 课时少 有些专业基础课尚未学习 调查其他院校中药学专业中药药剂学课程,理论课108学时,实验课72学时,共180学时。而西北大学中药学专业该门课程仅90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36学时,课时相对较少。此外,有些专业基础课尚未学习,比如在介绍剂型的重要性与选择内容时,学生药理学的相关知识还未学习,会导致教师课堂上必须补充药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授课时讲什么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融合相关基础知识又将中药药剂学内容传授并使学生掌握,是作者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课程理论知识枯燥 知识点庞杂 逻辑性差 学生不感兴趣 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枯燥,知识点多且庞杂,缺少逻辑性。例如,介绍各类制剂辅料时,这些知识点非常重要,需要熟记于心,但知识内容多且枯燥乏味,缺少逻辑性、联系性,学生缺乏兴趣;此外,本课程实践性极强,许多理论知识需要经过实践之后才可掌握。各剂型制备工艺是其核心内容,然而理论授课时难以展现实际生产过程,如在讲授泛制法制备丸剂时,介绍其工艺过程“起模→加水→撒粉→滚圆→筛选”,教师单纯讲授,而学生未见实际过程,难以理解丸子是如何泛制成型的,若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图片、动态视频呈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其生产过程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作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喜欢本门课程的实验课。因此,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呈现,增强课程知识点的逻辑性,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是作者多年不断探索并在授课过程中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作者在多年授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只为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则全部丢至脑后,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中药药剂学的学科思维方式,教会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知识思考与解决问题,也是作者授课过程中努力尝试的内容之一。

1.4 中医药氛围不浓厚 学生中医药基础相对薄弱 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氛围不浓厚,学生中医药基础相对薄弱。在此学术环境下,如何在中药药剂学授课过程中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双思维”培养要求,是作者近年来努力的方向。

2 教学体会与改革措施

作者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改革。

2.1 使教学内容适合专业特点 中药药剂学课程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及质量要求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概况。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课时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尚未学习,而本课程知识点中难点并不多,有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西北大学为一本全国招生,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本课程学科思维与分析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授课时以传播课程体系、培养本课程思维方式为主,确定课堂讲授内容,改掉以往满堂灌教授知识点的授课方式。教师注重引导作用,课前采用任务驱动式及问题导向式方法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再通过课上小测、师生分析讨论及学生汇报等形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考查。比如,考虑到课时有限,在不脱离教学大纲范围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类制剂的含义、特点与制备等方面;对于辅料的介绍,采用课前学生自学基本知识,课上教师总结及学生讨论参与的互动学习模式。对于各类制剂的质量要求,教师侧重介绍为什么做这些检查项目,并引导学生查阅药典,而具体的方法及方法的原理会在中药制剂分析课中介绍,本课程不重复介绍。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并总结,如在介绍高分子溶液时,学生需要课前学习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与特点等内容。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模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此外,适当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研究思路,这样可大大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生动讲解枯燥的知识以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继续探寻下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知识点多且庞杂,但难点不多,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将实践引入课堂。如在讲授各类制剂时,可以将制剂实物,特别是生活中少见的剂型带到课堂,让学生实际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制药卫生时,视频展示药厂卫生环境及制药人员洗手入场过程;讲授水丸的制备时,视频演示“起模→加水→撒粉→滚圆→筛选”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展示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辅料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了制剂的成败与好坏,对于枯燥难记的辅料知识,采取课下与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即学生课下自学,教师课堂总结,最后给出处方实例,由学生分组讨论,再进行处方分析的汇报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各类辅料的性质与用途,教师课堂归纳总结并巩固学生课下的学习效果,以查漏补缺。学生分组讨论处方实例、影响制剂成型的因素,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让学生掌握各类辅料的性质与应用。变枯燥为生动,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作者积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把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实践教学引入课堂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5,6]。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能力(分析问题)、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2.3.1 启发式教学法 本课程知识点多且庞杂,枯燥难记。作者常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讲授各类制剂的制法时,先介绍各类制剂的原料、辅料及制剂的性状,重点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推导该制剂的工艺流程,然后教师介绍,最后让学生看与自己推导的结果是否一致。由此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既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断提出能促进学生思考并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每节精心准备1~2个问题,不给出答案,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滴丸时,提出问题: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得到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

2.3.3 讨论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个别内容合适的章节作为讨论内容,如制药卫生如何实现、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处方分析、影响制剂成型的因素等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及日常生活常识进行讨论,结束后,组间互相指派代表讲解,教师以此给出各组的平时成绩。这个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3.4 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中药药剂学课程实践性极强,教师单纯课堂满堂灌,学生学完后会很快将知识点遗忘,但通过学习所建立起来的学科思维方式是不会忘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学习掌握本门课程的学科思维方式,作者采取了把实践教学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拟定题目(如××片剂的制备),规定期刊的种类及时间范围,学生查阅文献,并对其中1篇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及教师提问并讨论,根据讲解及参与讨论的情况给出成绩,并作为学生本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此项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讲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对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的锻炼,加深学生对本课程体系与思维方式及应用的理解与认识。最后在期末考核中,以综合性、设计性题目为主进行测试,通过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解决及归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教学成效。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已经以期中考核的方式开展了多轮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一方面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锻炼了学生本课程的学科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汲取知识,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准备积极,课堂上讨论热烈。学生从开始不知道在哪儿查阅文献、查阅哪些文献,到最后讲解文献时能够指出文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学习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本课程文献的能力,培养了本学科的思维方式,还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2.4 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 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氛围不浓厚,学生的中医药基础相对薄弱。作为本课程的一线授课教师,需要努力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自我的中医药思维,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增强传承发展中药制剂技术的责任感[7]。如介绍传统剂型汤剂,努力挖掘汤剂的历史沿革,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笔者的科研成果如“桂枝汤配伍产生新成分及生成机理”[8]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努力做到“双思维”培养的要求。在介绍蜡丸时,介绍蜡丸的历史沿革,并结合蜡丸的现代研究联系现代制剂中的缓释制剂,让学生体会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课程思政方面,笔者也在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引入古今事件(故事)、教材中未收录的经典中药传统制剂的制备等素材,展现中医药文化底蕴、中药传统制剂的考究、目前面临的困境,从而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

3 结语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综合性大学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学科思维方式、中医药思维及科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药剂学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猜你喜欢
药剂学制剂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