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枳四君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感悟

2022-12-27 01:57马慧骄吴秋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太子参胃脘气滞

马慧骄 吴秋玲

(1.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具有长期、反复、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平均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慢性胃炎[1]。有研究[2]显示,慢性胃炎仍然是最常见的严重大流行性感染之一。在胃镜检查中,慢性胃炎占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0%~90%。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胃痛”“胃痞”“呃逆”等病。柴枳四君消痞汤乃吾师吴秋玲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的自拟方,为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所得,既具有健脾和胃之功,又具有理气疏肝之效,对辨证属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效果甚佳,笔者遂跟师整理,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 方证来源

四君子汤收录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由人参9 g,白术9 g,茯苓9 g,甘草6 g组成,有益气健脾之效,其中人参味甘,大补元气,为君药,气能生血,血以养气,气血旺盛,脾胃得以健运。臣以白术,性温,味甘苦,苦燥法除中焦湿邪以健脾,脾喜燥恶湿,顺其性则健,逆其性则病,且能增加君药益气健运之力;茯苓性平,味甘淡,为佐药,淡渗除下焦湿邪,与白术相配,增强其健脾祛湿之功;甘草为使,补脾调中。且此方把《伤寒论》“理中丸”中辛热之干姜换成平淡之茯苓,故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四药配伍,益气健脾之功显著。本方主要运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气血乏源导致的疾患,临床以面色萎白、四肢乏力、食少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使用依据,是脾胃气虚的常用方剂,也是补气的基础方剂。

四逆散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主治有二,其一阳郁厥逆证,表现为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其二肝脾不和证,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而本文主要追溯第2种情形。柴胡、芍药、枳实、甘草4味药配伍成方,方中柴胡为君,苦、辛,微寒,入肝胆经,有疏肝解郁之功;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与藏血,白芍苦酸,性微寒,取其酸能收、能敛之性,彰显敛阴柔肝之功,是为臣,与柴胡合用,一疏一敛,相互为用,使肝血得补,肝气得疏;佐以枳实理气破结,与柴胡相配,升降相宜,疏通脾胃之气机;与白芍为伍,通敛合用,共达调血和血之功;使以甘草,补脾调中。诸药相合,共奏调和肝脾之效。

两方合用,补而不壅滞,行而不伤正。脾气升,胃气降,气机调畅,中焦运化有力,精微物质得以充养则身体自然强健。且其所含中药相配伍,药性不热不燥,药效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2 现代药理学研究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较好[3]。相关研究发现,白术能够抗炎、抗肿瘤,具有胃肠调节功能[4]。茯苓中茯苓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5]。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抗炎、抗抑郁等药理作用[6]。芍药中所含的芍药苷是一种水溶性单萜类糖苷,具有抗抑郁、调节免疫、镇痛、抗炎等功能[7]。枳实可有效激活抑制兴奋胃肠平滑肌,减轻其张力,缓解痉挛,以调节机体胃肠道功能,改善临床表征[8]。甘草总黄酮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减缓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9]。

3 医案举隅

张某,女,30岁,出租车司机。2019年10月25日首诊。主诉:反复胃脘部胀痛1年余,加重3 d。刻下:胃脘部胀满疼痛,进食后加重,发作时揉按或热水袋外敷减轻,食欲差,食量减少,全身乏力。3 d前生气后上述症状加重,胃脘部胀痛明显,自行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后症状稍缓解,不思饮食,眠一般,大便3 d未行,小便可,舌淡白、边尖红、苔白,脉虚稍弦。查体:腹部叩诊鼓音明显。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脾虚气滞型),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治法:健脾和胃,理气疏肝。处方:柴枳四君消痞汤(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处方为:柴胡10 g,枳实15 g,白芍10 g,太子参15 g,茯苓 15 g,白术15 g,厚朴10 g,大腹皮15 g,陈皮10 g,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

11月2日复诊,患者自诉服药后胃脘部症状大减,进食量较前稍增加,大便2 d一行,质可,矢气多,小便可。2 d前再次与家人争吵,现胃脘部胀痛与前相同,纳差,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上方加焦神曲15 g,知母10 g。继服7剂。

11月9日三诊,患者诉无明显胀痛,食欲可,饭量增多,眠一般,大便畅通,质软,日1次,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嘱患者畅情志,规律清淡饮食。

4 案例分析

4.1 分清虚实 治标固本 因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在临床上很少见到单一证型,往往兼有其他证型,如本案例中脾虚气滞型。此时分清虚实显得尤为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方向,甚至于决定治疗效果。

《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气虚无力,水谷精微运化受阻,胃腑失养,其生理功能无法正常运行,抵御邪气侵袭、自我修复的能力降低,久之则滞,即引发胃脘胀痛。此例患者主要的证候特点虽为气滞,然观患者舌脉为舌淡白、边尖红、苔白,脉虚、稍弦,提示并非一派实证之象。此例患者的证候特点以气滞为主,看似为实,实则因虚致实,病久则虚实夹杂。气滞为标,脾虚是本。故吾师以脾虚气滞的病机为治疗原则,把握疾病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治标固本,一击即中。

4.2 用药精准 有如掌兵 此病例患者反复胃脘部胀痛常达一年之久,衍生出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状,应以补气为主。与原方相比,此方用太子参代替人参。吾师认为,一则,太子参较人参补气作用缓和,对身体的刺激比较小,避免虚不受补,牵连本体。二则患者病久则郁,郁而较易伤阴化火,太子参既可益气,又可滋阴。结合患者舌边尖红,生气后病情加重,可知用太子参一举两得。患者胃脘部胀满,查体腹部鼓音明显,考虑其年纪尚轻,各脏腑功能尚健,虽虚不至受攻伐之气反噬,故在陈皮理气醒脾的基础上加用厚朴、大腹皮增强下气除满之效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二诊中患者纳差,加用神曲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与家人争吵后再次出现反复症状,结合患者弦数之脉象,得出其兼有阴虚火旺之症,吾师用知母以滋阴兼清热。不难看出,在临床中吾师善用古方,辨证准确,用药精准,直达病所。

4.3 理念先行 重治未病 患者三诊,其症状已趋于稳定,嘱患者畅情志,规律饮食。吾师运用中医调理脾胃,重视“治未病”,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善患者症状,更需注重预防及防止复发。《黄帝内经》的“治未病”理念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经历代医家的发展,目前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0]。三诊时着重强调瘥后防复:(1)从饮食上指导。注意饮食规律,患者作为出租车司机,应按时进餐、营养均衡、合理膳食。饮食清淡温和,以保护胃肠道。毕竟疾病痊愈“三分药物,七分调养”。(2)情绪调节。五脏与其五志一一对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怒喜思悲恐等情绪,皆可引起脾胃升降失调,使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医碥·五脏生克说》曰:“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肝疏泄失调,气机阻滞,导致脾失健运,则出现痞满、嗳气、呃逆、反酸等症状。此例患者生气易复发,正是肝气犯胃之表现。故精神应保持恬淡虚无,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气血调畅,则疾病不再发生。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 小结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差导致慢性胃炎频发,积极防治慢性胃炎已经刻不容缓。西医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良作用明显,且临床症状较易反复。中医在治疗该病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实践方式,获得显著疗效。笔者跟师学习,见其运用自拟柴枳四君消痞汤治疗慢性胃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临床上善用古方而又不拘泥于古方,往往能取得惊人的疗效。若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使宏观之“方”与微观之“药”相得益彰,更有利于临床医生灵活化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太子参胃脘气滞
太子参须对禽Ⅰ型副黏病毒疫苗的增强作用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闽产太子参主产区连续式清洗机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太子参愈伤组织与植株再生培养基和外植体的筛选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