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质量教学的制约与突破:工具理性及其超越

2022-12-27 00:02
教育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高校教师高质量

周 波

一、高校高质量教学的时代呼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里提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引擎。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此实现高校高质量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根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关键。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追逐个人利益的得失和外在需求的满足,把实现教学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与目标,忘却了“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人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是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与归宿”[1]。工具理性使高校教学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危机。

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特有的精神属性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基本属性与基本能力。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把人的理性划分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韦伯认为,“工具理性(工具合乎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2]在现实生活中,工具理性具体体现为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等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以其巨大的威力不断侵占、吞噬、摒弃了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使人类走出了愚昧、盲从却又陷入了简单化、片面化,陷入了意义危机和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境地。”[3]人的本性蕴含着趋利避害,高校教师作为现实中的人也无不受其本性的驱动。在高校教师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评价、“非升即走”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师教学表现出浓郁的工具理性倾向。为此,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克服工具理性倾向,保持高校教师教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想之间的有效平衡,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

二、高校高质量教学的现实困境

工具理性影响到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损害了师生的根本利益,使高校教学表现出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形态。

(一)高校教学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工具理性的内核,它以可计算与可预测的功利价值作为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的根本指南和根本依据,并主动把事物或行动的功利价值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功利主义在高校教学上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高校教师追逐教学的功利价值愈发凸显。在功利主义大肆横行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或主动投入或被动卷入到物质利益的追逐之中。拥有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本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生命对话与交流的重要载体。但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物质利益,部分高校教师却把实现教学的载体即知识作为自身追逐名利的“资本”。“资本”作为实现与创造利益的重要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保值与增值。知识作为高校教师获取名利的“资本”已经改变了知识的本来意义,教学成为高校教师实现“资本”扩张的手段与工具。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高校教师教学愈发呈现出功利价值取向。

二是教学服务于社会利益目标的实现。功利主义在高校教学中的价值主张与社会的利益诉求就转化为教学的价值追求、社会的需要就转化为教学的需要、社会的意志就转化为教学的期待。在功利主义视域下,高校教学应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社会发展与经济政治建设要求是教学的根本指南和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在高等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与相互作用日益紧密的今天,高校教学的外在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表现的更加显著,教学的本源意义日渐式微。高校教学日益沦陷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与手段,与师生的生命价值世界的鸿沟愈发宽广。

(二)高校教学的技术主义

技术主义以技术标准作为衡量与评价一切事物的绝对标准与终极标准,而这种绝对标准背后隐藏着对效用的追求与崇拜。技术主义所勾勒与支配下的世界是一种“见物不见人”“重技术轻人文”“重手段轻目的”的图景。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追求也深受技术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精确化。技术主义教学目标观认为,教学目标精确性越高就越有利于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把知识的精确掌握作为价值目标,而忽视了教学主体自身的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提升,是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的一种具体体现。二是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在技术主义主导下的教学活动,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就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导致高校教师由“人师”贬低为“技师”甚至是“操作工”。技术主义主导下的高校教学过程演变成既定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变成教学预设的演绎。高校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同高校教师生命价值无关的纯技术性的程式化操作活动,导致教学过程缺之基本的生命价值属性,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和生命意义。

三是教学手段的技术化。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普及,改变了教学组织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过于关注与依赖教学技术手段。有的高校教师把丰富的教学内容简化成PPT。教学手段的技术化使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制于技术本身,忽视了教学主体的生命价值世界与精神家园,导致高校教师自身主体性与生命价值的弱化。

(三)高校教学的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指凭借已有的经验、习惯、传统等因素分析和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缺之创新与超越品性,表现出经验化、惯常化、封闭化、常识化等。高校教师的教学往往依赖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教学常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往往被抛弃在教学生活之外。随着高校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提高,教学行为与过程呈现简单化、重复化、惯常化的特点,失去了探究教学生活价值的兴趣、热情与动力。教学成为高校教师的一种自在自发的、惯常化的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意义。

三、高校高质量教学的实现路径

教学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和高校教师的根本职责,如何对待教学事关教学质量、事关人的生命成长、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新时代,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高质量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点。高校教师应充分、全面、科学的认识与把握高校教学的本然价值,主动自觉地走出教学的工具理性泥潭。

(一)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价值

高校教学是“现实的生命价值世界”和“可能的生命价值世界”的有机统一。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生动的现实世界,是满足高校教师现实生命需要的重要载体与主要方式,满足当前需要和追求现实的生命价值是高校教师生命存在的基础。高校教师应立足当下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改善教学,把教学实际同生命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把现实生命价值追求和现实生命价值世界的构建融入到活生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实现生命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有机统一。同时,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的特性,不仅存在于当下,还对现实存在不满和否定,企图在扬弃当下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更加令人向往、令人期待的“未来生命世界”。因而,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高校教师不仅生活在当下的教学生活中,还生活在未来可能的教学生活中;不仅追求教学的现实生命价值,还追求教学可能的生命价值。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价值追求就是处在一个“现实的生命价值世界”和“可能的生命价值世界”的一个矛盾交错过程之中。

高校教学是“高校教师自我生命价值”与“高校教师社会生命价值”的有机统一。高校教学作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其生命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成我”与“成他”的双向度,即高校教师教学“成我”的生命价值称之为高校教师自我生命价值,“成他”的生命价值称之为高校教师社会生命价值。高校教师自我生命价值和社会生命价值是高校教师教学追求和实现的生命价值的一体两面,是融合在高校教师教学生命价值追求的整个过程之中的。高校教师教学不仅具有为我性,还具有为他性。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他是教学生命价值追求的目的;作为教学客体,他是教学生命价值追求的手段。高校教师教学生命价值追求的“成他”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社会等,其主要是通过对引导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实现与提升来间接满足家长、社会等主体的需要,这就是高校教师社会生命价值。因而,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处理好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创建一种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文化环境,唤醒与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生命反思意识、批判精神与超越能力,把教学实践作为一个生命碰撞生命、生命润泽生命、生命感动生命、生命丰富生命的过程,使教学实践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思维品质的活动,而且是学生增强生命价值意识、提升生命智慧、形成生命品质、提高生命质量与价值的生命历程。

(二)树立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

教学作为高校教师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高校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毫无目的和无所作为,他总是企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的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自觉把生命价值的实现、生成与提升作为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教学不是为了外在的名声、金钱、地位等,而是为了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与提升。教师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从事教学活动,而是通过传播知识实现自身存在更有生命意义;学生不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参与教学,而是为了通过获得知识与技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树立高校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利于克服高校教学的工具理性的局限,它是各项教学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三)树立崇高的高校教学生命价值理想

高校教学生命价值理想指高校教师在对教学的生命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有关未来生命“蓝图”的观念与形象系统。它是高校教师教学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和根本部分,是核心的教学价值观,对高校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行为具有统摄性的指导作用;为高校教师实践活动提供了实现生命价值的价值目标体系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首先,培育高校教师教学的生命价值意识。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4]。清晰和强烈的生命价值意识是崇高生命价值理想的基础,也是引导和规范高校教师教学理念、思想与行为的内在精神力量,能够使高校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生命价值内容有着更加全面的、敏捷的、准确的觉察与觉解,并引导和促使高校教师为了实现与提升教学生命价值而积极作为。具有清晰而强烈生命价值意识的高校教师不再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看作具体的、活生生的、未完成的生命体,把教学看作多元主体之间的生命交流、对话与生成的过程。发展生命和提升生命价值不仅是高校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还是职业生命的乐趣和幸福所在。

其次,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教学的生命价值信念。生命价值信念是高校教师对教学生命价值理念和生命价值追求持有信任感的精神状态。树立生命价值信念能够使高校教师持有科学合理的生命价值观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对生命本质与前进方向做出价值判断与选择。信念是形成理想的前提,理想是信念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一个人对某物某事如果不具备起码的信念,是不可能形成相应的理想的。因而,坚定而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是崇高高校教学生命价值理想的重要条件,也是崇高生命价值理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理想是信仰对象的未来形象,是具体实践者的信仰。它是在坚定信念和信仰的基础上,经过抽象上升到了高度具体化思维的产物。”[5]

(四)引导与促进高校教师积极自觉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作为高校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现实土壤和根本途径,为生命价值提升与超越提供现实的依托与载体。积极自觉的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与精神状态,能够使高校教师的生命发展从潜能转变为现实。尽管高校教师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可能性不会自然地变成一种现实,把可能性转变成现实关键在于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让教学成为把可能性转变成现实的载体与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技能、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改善思维、润泽生命。高校教师作为一种未完成的生命存在,批判性和超越性是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生命存在的重要特性和精神品质。高校教师不仅生活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之中,还生活在未来可能的教学世界之中。高校教师应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生新的潜能。高校教师的生命价值实现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与渐进实现的过程。高校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生命价值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主动的教学实践中把整个教学职业生涯变成一个生命发展与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时代要求。教学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成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也是其内在要求。当前,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虽然受到工具理性影响,表现出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倾向,在实际层面导致教学中心地位的遮蔽,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危机,制约了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深度推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的背景下,高校教学作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它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发凸显。因而,我们应自觉把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还应全面地认识到教学作为师生生命互动与成长的活动,建设与实现高校高质量教学不仅是要实现学生生命的高质量发展,也是要实现教师生命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是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内在动力。因而,高校教师应自觉把建设高校高质量教学作为自身的首要使命,自觉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高校教学的生命价值意识、树立崇高的高校教学的生命价值理想,确定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对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情感等,主动自觉地关注教学、研究教学、关心学生成长,不断改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和实现高校高质量教学中彰显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高校教师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