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做任务 快乐去评价
——以《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例

2022-12-26 04:08刘晓园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歌谣童谣课标

文|杨 花 刘晓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那么如何让低年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得快乐、有法、有效呢?

一、着眼课标精神,制定素养目标

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中提出:“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可见,让孩子爱上读书、快乐读书是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重点。基于此,制定《读读童谣和儿歌》阅读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歌谣,能在课下选择长知识、有趣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歌谣自主阅读,感受歌谣的丰富有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歌谣之情,树立文化自信。

2.借助多种形式朗读歌谣,激发阅读歌谣的兴趣。能运用课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自主阅读歌谣,感受歌谣语言的韵味美和阅读歌谣的乐趣,初步形成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3.在活动中大胆展示阅读成果,并乐于和小伙伴分享自己阅读歌谣的成果,勇于探索创新,做一个快乐的分享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聚焦素养目标,实施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同时,低年级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课程应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因此,低年级“快乐读书吧”教学应聚焦素养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素养。

(一)设置学习任务,让学习更真实

《读读童谣和儿歌》是一下“快乐读书吧”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师通常的教学比较简单:课上领着学生读读书本中推荐的两首童谣和儿歌,再让学生课下去搜集相关的童谣和儿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读没有情境,趣味不足,很难激发学生爱读、乐分享的兴趣,同时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需要借助驱动任务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任务中推动学生探索读读童谣和儿歌,达到自主实践、有效阅读的效果。

例如,围绕《读读童谣和儿歌》,设计“争做歌谣推荐官”的学习任务,通过“冰墩墩推荐”“书本推荐”“老师推荐”和“小朋友推荐”四个学习活动创设“推荐歌谣”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明确学习歌谣的任务——学习推荐歌谣的方法——自主推荐喜欢的歌谣”三个相关联的小任务中,借助四个推荐活动,学习“选择配乐读”“做动作读”“拍手打节奏读”“创意朗读”以及“联系生活改编儿歌”等阅读方法,将多形式的朗读贯穿于每个小任务中、每个推荐活动中。在逐个推荐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怎样选择推荐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学会如何做一名好的歌谣推荐官;课下就能运用课上所学,主动阅读大量歌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谣,完成自主推荐的任务,真正落实学习任务“争做歌谣推荐官”。

(二)关注学段特点,让学习更有趣

2022年版课标提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因此,教学时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学段特点,在“有趣”上下功夫。

1.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

围绕“有趣”来设计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学习活动,能轻松地抓住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在“玩”中学本领。在《读读童谣和儿歌》任务二“学习推荐歌谣的方法”中,笔者针对“书本推荐”,设计了“为《摇摇船》选择配乐读、边读《小刺猬理发》边给‘小刺猬’理发、联系生活看图改编儿歌《小花猫洗脸》、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谣个性自由朗读”四个有趣的活动。

2.邀请有趣的学习伙伴。

统编教材的编写十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很多地方都设计了学习伙伴,包括“快乐读书吧”,用学习伙伴来陪伴学生的学习。因此,低年级教学时不妨也邀请学习伙伴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循着这样的思路,《读读童谣和儿歌》的教学邀请了当时的最热明星冰墩墩。开课伊始,通过冰墩墩和孩子们的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就能得到冰墩墩专属印章的奖励,培养阅读习惯;课程结束,根据获得的笑脸兑换冰墩墩贴花。在冰墩墩的全程“陪伴”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被点燃,热烈且持久。

3.线上展示学习成果。

“快乐读书吧”板块是一座桥梁,教学的意义在于它决不能止步于这一节课,而是应通过这节课为学生埋下一颗爱读、会读、乐分享的种子。

以《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例。借助“学做歌谣推荐官”的任务,让学生课下尝试整本书阅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谣,录制成推荐小视频发送到微信、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展现了自我,还影响了更多的人来阅读童谣和儿歌,真正成为了一名“歌谣推荐官”。

三、基于目标评价,导向学习有效

华东师大崔云漷教授在解读2022年版课标时强调:有目标就一定要有评价。基于目标进行评价的课堂,导向清晰。

(一)全程镶嵌评价,准确反馈学习效果与方向

2022年版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应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应该将过程性评价有机地镶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用全程评价来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准确反馈学习效果和方向。

1.聚焦目标,制定评价量表。

2022年版课标在关于课堂评价的建议中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可见,围绕素养目标,针对教学活动,制定可评可测的、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评价量表,能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效果。

在《读读童谣和儿歌》的四个推荐活动中,每个活动都有具体的评价量表。其中,在活动二“书本推荐”中设计以下评价量表:

活动内容 评价标准 量化评价 评价主体1.能为《摇摇船》选择合适的配乐,并配乐朗读。 师评、自评活动二:书本推荐............2.能给“小刺猬”理发,做动作读。 互评3.能联系生活,和同桌交流“小刺猬”是谁。 互评4.能联系生活改编《小花猫洗脸》。 师评、互评5.能发现书本中推荐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谣和儿歌。 师评

2.聚焦目标,关注评价主体和方式。

聚焦素养目标,在过程性评价中还要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读读童谣和儿歌》的活动二中,针对每个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也不同,其中有师评、自评、生生互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汲取评价的力量,反思学习结果。

除此之外,2022年版课标评价建议中还指出,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在《读读童谣和儿歌》的四个学习活动中,通过量表评价、激励性评语、笑脸鼓励、印章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好地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形成评价总表,导向课外阅读有法更有效

评价不是一时兴起的三言两语,一定是有目标的评价。这个目标既有阶段目标,也有总目标。因此,评价除了有针对阶段目标的过程性评价,还应该有指向总目标的终结性评价。例如在教学《读读童谣和儿歌》时,将每个阶段针对歌谣内容和朗读方式的评价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以下评价总表。借助评价总表,联结学生课上学习和课下运用,使学生对如何做“歌谣推荐官”清晰明确,防止出现课后阅读仅有热情而无方法的现象,学习成果才能有效且百花齐放。

活动内容 评价标准 量化评价选择歌谣标准 朗读标准............冰墩墩推荐 长知识的歌谣 能大声分享读过的歌谣。书本推荐 有生活的歌谣 能选择配乐,跟着节奏朗读,或做动作朗读。老师推荐 有趣味的歌谣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朗读。小朋友推荐 有出处的歌谣 能有表情、有动作、声音洪亮地朗读。....

猜你喜欢
歌谣童谣课标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春天的歌谣》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