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2-12-26 14:18明秀萍曾丹英周欣奕张树东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负相关学业

明秀萍,曾丹英,周欣奕,张树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北京 100875)

心理健康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1]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儿童与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同龄儿童相比,更能自我感知身体健康状态,表现出更好的阅读技能、出勤率、学业自我认知和学业目标,获得更多的来自同学和父母的社会支持,表现出更少的社会问题。然而,当前日益突出的影响着全世界10%~2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因大众过分关注儿童的学业成绩而被忽视[2-3]。因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需给予充分关注。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等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其心理潜能等为基本原则[4]。可见,对儿童青少年要以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5]。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6]。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是指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下,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或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困难,并经常伴随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其原因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不包括有明显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情绪障碍的儿童[7]。按照国际上7%或10%的学习困难检出率,我国目前学习困难群体庞大[8],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群体。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自我和社会生活适应等方面较普通儿童表现出显著落后[9],尤其在学业方面的低成就,使其较普通儿童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和无助感,从而更多出现低自尊、社会交往障碍和心境恶劣等适应不良的倾向,且更易于出现焦虑、抑郁、愤怒、沮丧、过分敏感、轻度身体疼痛、孤独、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这些倾向及状态又反过来影响其学业成就[10-11]。据统计,学习困难儿童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患病率为31%~41%[12]。鉴于学习困难儿童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高患病率,以及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充分重视。然而,相较于对学业成就方面的关注,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学习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相对不足[13],而在已有的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尤其缺乏以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两者之间关系为视角开展的研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积极心理品质为重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两者关系进行探究,以期为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借鉴和思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某区随机抽取1所小学,对3~6年级的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筛查,最终参考其学业成绩,选出学习困难儿童;随机抽取年龄、学校、年级、性别等相匹配的非学习困难儿童(普通儿童)作为对照。学习困难儿童筛查标准如下:① 由教师自评的学习问题筛查量表评估被判定为疑似学习困难;② 数学或语文学业成绩位于班级后10%;③ 识字量测验得分位于班级后10%;④ 采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 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排除ADHD;⑤排除视觉、听觉、器质性损伤及智力等问题。

1.2 研究工具

1.2.1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该量表由官群等[14]编制,主要测查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共61题,包括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公正、节制和超越6个维度,共15项积极品质。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5分),其中,1=非常不像我,5=非常像我。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积极情感水平越高。经检验,该量表在信度方面,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4,各维度克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0以上;在效度方面,总量表与6个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669~0.782 ,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362~0.607。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 MHT)由周步成[15]修订而成,主要测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共100题,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维度和1个效度量表。采用0或1计分。量表总分≤55分表示正常;55<总分≤64分表示有轻微问题;总分≥65分表示问题较为严重,已构成心理障碍,需要接受个别辅导。单维度得分≥8分,则被试在该内容维度上存在某种倾向,需给予特别辅导。若效度量表分≥7分,则该测试结果不可信,可将该问卷作废。经检验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对变量进行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学习困难儿童67名,普通儿童(对照)64名,基本信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表

2.2 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对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6个维度得分和具体的15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2.1 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 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上,学习困难儿童总均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P<0.05);在6个维度得分上,学习困难儿童的总均分均低于普通儿童,但仅在勇敢、人性、公正和超越4个维度上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整体而言,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均分均略高于量表标准均分(3.00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困难儿童发展最好的3个维度是超越、节制和公正;普通儿童发展最好的3个维度是超越、公正和人性。详见表2。

表2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s

表2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s

?

2.2.2 15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15项积极心理品质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在执着、爱、友善、领导力、合作力、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这7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学习困难儿童发展最好的3项积极心理品质为心灵触动、宽容、合作力,发展最差的3项积极心理品质为创造力、领导力、思维与观察力;普通儿童发展最好的3项积极心理品质为心灵触动、信念与希望、合作力,发展最差的3项积极心理品质为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观察力。详见表3。

表3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15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s

表3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15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s

?

2.3 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对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得分和8个维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界定标准(得分≤55分为正常),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具体8个维度上,按照单维度得分≥8分则被试在该内容维度上存在某种倾向,需给予特别辅导的界定标准,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各维度得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者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这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详见表4。

表4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健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s

表4 学习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心理健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s

?

具体而言,学习困难儿童在8个维度上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自责焦虑、身体症状焦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其中,学习焦虑维度接近8分临界值;普通儿童在8个维度上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2.4 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4.1 相关分析 对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积极心理品质总分、智慧和知识、勇敢均呈显著负相关;学习焦虑与智慧和知识、勇敢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人焦虑与智慧和知识、勇敢、超越均呈显著负相关;孤独倾向与勇敢、人性、超越均呈显著负相关;身体症状与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均呈显著负相关;恐怖倾向与勇敢呈现显著负相关;冲动倾向与勇敢、公正呈显著负相关。详见表5。

表5 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2.4.2 回归分析 以积极心理品质的15项具体品质得分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及其8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5个积极心理品质中仅执着对学习困难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977,P=0.004),可有效解释12.0%的变异量。在学习焦虑维度,执着对学习焦虑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3.341,P=0.001),心灵触动对学习焦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403,P=0.004),2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15.9%的变异量;在对人焦虑维度,创造力对人焦虑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2.661,P=0.01),可有效解释9.8%的变异量;在孤独倾向维度,真诚(t=-3.092,P=0.003)、友善(t=-2.249,P=0.028)对孤独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21.2%的变异量;在身体症状维度,执着对身体症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3.875,P=0.000),谦虚对身体症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153,P=0.035),2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20.9%的变异量;在恐怖倾向维度,真诚对恐惧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058,P=0.044),可有效解释6.1%的变异量;在冲动倾向维度,执着对冲动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827,P=0.006),可有效解释11.0%的变异量。详见表6。

表6 15项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8个维度得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在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学习困难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16],但明显低于普通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在于学习困难儿童作为一个异质性群体,他们自身的学业成就问题无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自然的改善与提高[17],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认知与评价较低,加之受到来自父母、老师或他人的消极评价比普通儿童多[8],由此在身心方面承受着较普通儿童更大的压力,呈现出更低的积极心理品质。但同时,学习困难儿童在形象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18],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在阅读、推理等方面所减弱的自我认知等能力,从而使其积极心理品质达到中等水平。

在6个维度及所包含的15项具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上,学习困难儿童均达到了中等水平,但在勇敢、公正、人性、超越4个维度上与普通儿童相比差异显著,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16]。具体而言:第一,学习困难儿童在勇敢维度的执着这一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原因可能在于,执着这一积极心理品质主要考察个体在身心上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能力,然而,学习困难儿童存在着即使再努力,也会与普通学生在学业某方面存在差距的问题[17],这种长期遭受的持续性学业失败,久之使其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较普通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退缩、逃避甚至放弃等行为。第二,学习困难儿童在人性维度的爱、友善这两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这一维度主要是对人际能力的考察[14],然而,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同龄儿童低,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无法预料、不恰当的行为较多,容易出现冲动、好攻击、不合群、孤僻等心理行为问题[8],且更会因学业失败产生自卑、敏感等,由此影响了其人际能力的正常发展。第三,学习困难儿童在公正维度的领导力、合作力这两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级中属于极容易遭受嘲笑、排斥等校园欺负行为的一类儿童[19],其领导或组织活动的机会相较普通儿童少,加之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因自身的学业成就落后等因素而被边缘化的现象,因此其公正维度得分较低。第四,学习困难儿童在超越维度的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这两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这一维度主要考察精神信念的力量[14],对学习困难儿童而言,其在学业上遭遇的失败和挫折较多,成功的情绪体验较少,更容易对自身能力产生认知偏差,陷入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中,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成功,久之影响内在动机,导致信念感不强[20]。

3.2 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差异分析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整体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21-22]。第一,在学习焦虑维度,学习困难儿童得分接近8分的临界值,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学习焦虑。对学习困难儿童而言,其一方面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一方面又受限于自身在听、说、读、写、推理、计算等单一或多方面存在的明显落后,加之其落后情况在现有教育体制中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的机会相对不足,因此使其长期性、持续性地处于学业期望与学业失败的巨大落差中,进而产生较高水平的学习焦虑。第二,对人焦虑这一维度主要考察个体的人际交往技能,而研究表明,约有75%的学习困难儿童存在社交技能缺陷[23],其在交往中多采取消极的交往方式,甚至逃避交往,且多倾向于选择学业失败者或者低年龄儿童作为交往同伴[24],加之其长期的学业失败导致自信心不足,影响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进而呈现出较高水平的对人焦虑。第三,学习困难儿童的自责倾向较为明显,可能与学习困难儿童的归因特点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归因风格较为消极,倾向于把消极事件的发生原因归于自身[8],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造成的,缺乏对自身优点的积极认知,因此出现明显的自责倾向。最后,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的自我调控水平低,在遇矛盾冲突时,不善于克制自己,容易冲动行事,且其情绪容易波动,经常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发怒、无缘无故大哭大叫、攻击性等行为[8,25],因此其在身体和行动上较同龄儿童表现出更明显的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

3.3 学习困难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首先,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学习困难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总分以及智慧和知识、勇敢这2个维度得分与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仅执着这一项品质对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较普通儿童而言,长期处于低成就状态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业问题的改善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在此过程中,执着这一品质的重要作用凸显。当学习困难儿童以执着的品质勇敢面对学业挑战时,意味着其自身对学业成就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掌控力和主动性,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其因学业落后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心理健康状态更趋稳定。其次,在学业焦虑上,智慧和知识、勇敢这2个维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执着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灵触动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原因可能在于,勇敢、坚持的特质使学习困难儿童感受到自己在为学业成就的改善而努力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业焦虑。而要求学习困难儿童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并感恩,会使其感受到的精神信念的力量与实际的低学业成就之间巨大的现实差距更加凸显,从而加剧学习焦虑。第三,在对人焦虑上,智慧和知识、勇敢、超越与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创造力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学习困难儿童大脑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在创造力、推理等高级语言、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7-18],因此当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时,既能提升自身自信水平,又能迅速拉近与同伴沟通的距离,从而借由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缓解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焦虑。第四,在孤独倾向上,勇敢、人性、超越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真诚、友善对该维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与普通儿童相比,学习困难儿童的孤独感水平偏高,同伴接纳水平明显偏低,更容易遭到同伴拒绝和忽视[10],因此,当其在同伴交往中感受到真实、诚意、热情、友善等态度时,会产生被接纳感、集体融入感等,相应的其孤独感水平将显著降低。第五,在身体症状上,智慧和知识、勇敢、人性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执着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谦虚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学习困难儿童较普通儿童更容易出现过度敏感、轻度身体疼痛等身体症状[11],而执着这一品质所展现的勇敢、坚持等特质,作为一股强大的、正向的、积极的精神信念力量,能够在必要时协助学习困难儿童战胜并克服身体症状焦虑。然而,学习困难儿童自身因学业问题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较低,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10],且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方面更消极[8]。因此,谦虚虽为一项积极品质,但当让学习困难儿童积极表现这一品质时,会因与其实际特质不相符,表现出心理压力,甚至产生认知或行为上的冲突,进而表现出更多的紧张等情绪,引发更严重的身体症状焦虑。第六,在恐怖倾向上,勇敢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真诚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当学习困难儿童能够真实呈现并表达自我时,其内心会更加坦然,由此产生更少的恐惧感。最后,在冲动倾向上,勇敢和公正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执着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能原因在于,执着这一主动性的品质能够使学习困难儿童意识到自身坚持的意义,必要时缓和、稳定自身情绪,发挥自控能力,减少冲动行为。

综上所述,执着、真诚、创造力、友善、谦虚、心灵触动这6项积极心理品质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开展对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负相关学业
艰苦的学业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