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根植“梅”的种子
——“寻梅”教学实录

2022-12-26 08:11刘美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花语

文|刘美娟

【教学理念】

梅花为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通过花语为引,与学生共同整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等书写梅花的篇章,带领学生品味梅花之丰姿与风骨,走进梅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品读美文和诗词,走进历代文人雅士的“梅世界”,探“梅语”。

2.感受梅花的美,品味其高洁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梅自古是文人的最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丁立梅的《才有梅花便不同》,题目源于一首诗。

出示:

杜耒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师:读着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你又闻到了什么?

生:寒冷的夜晚,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围火深谈;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师:一起美美地读。花是有语言的,你知道哪些花的花语呢?

生:康乃馨的花语是母爱。

生:百合花的花语是百年好合。

师:梅花的花语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二、寻梅语

出示:

默读全文:文中的哪些词可作为梅花的花语呢?用“_____”标记出来。

(小组交流: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梅花花语的理解。)

师:找到梅语了吗?

生:慷慨、甜蜜、俏丽、安慰、温暖。

师:这是一篇写梅花的文章,读这三个镜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

有了一树的梅,竟是不一样了。连同邻家那个不苟言笑的男人,他在梅树下进进出出,望上去,竟也有了几分亲切。

她那略带天真的样子,让我微笑起来,人生至老,若还能保持着这样一颗喜爱的心,当是十分可爱且甜蜜的罢。

简陋的笔筒,因了一枝梅,变得活泼起来俏丽起来。

生:因为有了梅花,不苟言笑的男人更亲切了;因为有了梅花,老妇人可爱而甜蜜了;因为有了梅花,简陋的笔筒俏丽了。

生:心境不一样,读到的梅语也就不一样。

师: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明月朗照,梅香阵阵,围炉畅谈,杜耒笔下梅花的花语是什么呢?

生:温馨,温暖,情谊。

师:无论是丁立梅天黑折梅、临窗赏梅,还是杜耒寒夜以茶代酒,围炉畅谈,有了梅,寻常的日子芬芳起来了。

三、赏梅语

师:自古文人雅士偏爱梅,同样恶劣的生长环境,不同诗人的笔下,梅花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两首词,一起来赏梅语。

出示: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一读,结合注释读懂词的大意。(2)抓住关键字词品一品,比较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语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内说一说,再练习读一读。)

师:你读到了两位作者笔下怎样的梅花?

生:陆游笔下的梅花:无奈、悲哀、孤独、孤芳自赏。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坚强、无畏、奉献、大度。

师:读诗先读作者,让我们来看看创作背景。

出示: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作此词。

生:这是一株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梅花,也是词人自己的真实写照。

师:梅花的香不像玫瑰的浓烈,郁金香的浓郁,它清幽淡雅,正如这份坚贞和傲骨,将解读的梅语读成词中的一句。

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师: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

师:再看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出示:

1959年至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写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生:它花蕊点点,傲放枝头,这与众不同的姿态正如毛泽东主席的无畏、乐观。

师:你能将他笔下的梅语读成一诗句吗?

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毛主席的豪放,笔下梅花的谦逊、乐观、无畏,融进了他的挥毫中了。(欣赏书法)

师:大胆去想,两位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梅呢?

生:他们想做梅花一样的人。

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梅就是人,人就是梅。这样的手法叫作——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学后记】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梅既有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端庄幽雅,也有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骨,既有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高洁,也有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的大度。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这样的味道应该根植于学生心中,今天的教育,本应是根的教育——如何将这样的传统文化在一堂课中渗透、融入,让学生们对“梅”有感有触呢?

一、巧妙整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说到梅花,自然就会想起“高洁”“傲骨”“无畏”“谦逊”……可是如何引领学生由远及近地走近梅花,寻它的花语呢?我决定由“近”及“远”。近——我选用丁立梅的《才有梅花便不同》这篇散文。丁立梅眼中的梅有着欢颜和馨香,很慷慨。生活中,因为有了梅花,不苟言笑的男人更亲切了;因为有了梅花,老妇人可爱而甜蜜了;因为有了梅花,简陋的笔筒俏丽了。欢颜、馨香、慷慨、亲切、可爱、甜蜜、俏丽不就是她眼里的梅语吗?寻到了丁立梅笔下的梅语,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走进杜耒笔下《寒夜》里的梅语——温馨、温暖。

自古文人雅士偏爱梅,不同的人,心境不同,所悟梅语也不同。那么,就走进“远”——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到他们的词中继续“赏梅语”。在品读赏析后,会发现诗是用来言志的。那么,两位词人为什么如此爱梅,中国人为什么钟情于梅?这就不难理解了——梅在寒冬腊月剪霜裁冰,傲然绽放,这样的一种傲骨是我们中国人所欣赏的。

二、丰厚内涵,“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在赏读丁立梅的散文《才有梅花便不同》,陆游、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三处停留品味:

1.三个镜头的琢磨品味

三个镜头看似未写梅,实则写了梅。“写梅花了吗?”“写了什么?”“是在写梅花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学生通过读后,发现、交流,层层深入,最终体会作者写法的高妙之处:心境不一样,看梅花的眼光就会不一样。

2.创作背景的感悟体验

学生了解了创作背景,重回诗词:陆游笔下的梅在“愁”,毛泽东笔下的梅在“俏”“笑”,环境险恶,却不屈服!这株梅是战士之梅。待到漫山遍野鲜花绽放,她只是从容看着一切,这是一种大度!这样的心胸,这样的谦逊、乐观、无畏,不仅藏在诗里行间,更是融入在了作者浑然一体、恣意起伏的挥写中。学生欣赏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在吟诵中向这株梅致敬。

学生在文字品读中已触摸到词人的情感脉搏,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在了解了创作背景之后喷薄而出。

学习的快乐,在于享受那份深入,那份不期而至的发现,那份情感的同频共振,“梅”的韵致和气节能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弹跳,荡起片片涟漪……

猜你喜欢
卜算子咏梅花语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屈炳水
花语宝贝
卜算子·寄远人
卜算子·家山春
花语宝贝
《卜算子》的创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