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家川镇初级中学 730700)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重要的一环,也是构建县域内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切实规范校外教育辅导培育的同时,有效减轻义务阶段学生课业压力,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做出重大部署.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各种课外辅导机构混乱现象愈发明显,在极大程度上冲击根本教育,为不少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教育改革刻不容缓.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从校内学生作业管理到校外辅导机构管控,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发展意义重大.此次减负政策中,减少的是学生重复机械式课业负担,和长期以来校外培训的双重压力.教育“内卷”现象严重,不仅给家长造成焦虑恐慌的心理,同时还增加了经济负担.双减政策后,明确学校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义务,强化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对于教育生态一词,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第一次提到:教育生态的方法就是将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来加以审视.随着教育生态学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明白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产生及存在发挥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关系中还包括经济、科学、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也包括教育系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内在环境因素.各因素协调一致形成生态系统,探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课堂环境等因素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受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县城劳动力涌向城市,县城教育工作出现诸多问题.许多农村家庭孩子缺乏父母陪伴,面对留守问题,不少学生出现自闭暴力等心理倾向.与此同时,不少学生需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并在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学生与周围环境交流都是与学习息息相关,学校教室成为最多活动场所,包括微妙的人际关系等都可能造成心理失衡,致使县城教师出现前所未有的责任危机感.
县城教育资源集中在低龄儿童的居住区,《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意见》颁布后,致使义务教育学校较少,导致不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寄宿制学校面向学生开放,采用灵活办学方式便于学生安全学习,但是也对当前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一手抓学习的同时一手抓管理.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素质教育质量权衡是由多个要素构成,是一个复合系统,涉及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发展及身体健康等多个方面.但在所有教育质量要素中,学校课程设置和各门课程内涵质量是重要前提,师资水平、教学能力等都是影响学校素质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2)推进作业改革,课业繁重是双减政策直指问题之一.改革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家庭作业用时,有效缩减作业完成时间.同时,也面向素质教育提出减量增效的教学目标,在此要求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量化作业批改及分析效率等诸多方面,推进作业系统全面改革.
“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内课后服务成为焦点之一,尤其是课后服务内容颇受广大家长的关注.结合《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形成“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积极开展各种课后育人实践活动”思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拓展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学需要安排丰富的科普教育、艺术教育、文体教育、文化教育及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校内提供书法、舞蹈、围棋、陶艺、美术、游泳等兴趣爱好活动.
与此同时,考量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加入到育人队伍当中,有效突出学校教育特色延伸教育范围.学校探索利用学生假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志愿者支援服务岗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田间劳动实践.利用面向学生开放的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
首先,变革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应试能力的提升.片面的强调知识在考试中的应用,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生活经验的积累.长此以往,偏离了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致使教育生态环境失衡.新时期,对学校育人工作重新定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能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挖掘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为教育目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形成一定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
其次,转变教师管理职责.一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讲究尊师重道,形成教师与学生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转变县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职责,不仅要关注学生、家长、家庭情况、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还要重视不同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促进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转变领导型教学关系,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课程愿景上引导教师主动承担教职任务,欣然的接受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为提升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是“不留作业,不考试,不补课,以后不用再给孩子报课外学习班,能省下不少补课钱,学校凸显教育职能,孩子的学习又归学校管……”,不少家长听闻后拍手叫绝.其实不然,“双减”政策实施“减”的是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而不是家长对子女管教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依赖学校,作为家长同样要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无论多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无论教育改革是什么方向,家长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由于缺少自觉性及自律性,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养成自律习惯,是家长履行管教职责正确引导的结果.“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也不能只寄希望于学生,要做到家校结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对校外培训机构产生巨大影响.不少培训机构选择退市或转型,引发教育培训行业的巨变.据统计,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有70万家以上,以英语教育数量突出.在《意见》中提到:“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现有无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那么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将何去何从?其实解读意见不难发现,对校外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并非是禁止一切校外机构培训,而是要求校外机构培训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与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不得进行超标超前的培训活动.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若想摆脱困难的局面,需要朝素质教育方向转型,素质教育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校外培训机构可以联合线上信息化技术,开启人工智能课后服务转型合作模式.
其次,探索素质教育+社区联动模式,发挥社会公益性价值.以社区为中心打造学生成长的第三空间,孵化一批素质教育品牌,开展社区书法、社区围棋、社区美术等素质教育,公共社区化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继续完善转型.打造步行10分钟的素质教育基地,建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素质课程培训体验.与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营地教育等模式,促使校外培训机构成功转型.
伴随着“双减”政策实施,让县城教育工作实现良好生态发展态势.义务教育阶段,校园生活几乎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落实“双减”政策尤其需要关注那些家庭困难、学校教学资源贫乏、身心具有障碍的学生弱势群体的均衡发展,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规范教育改革发展道路,重视学生精神慰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