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士恒,汪 瀚,孙兰婷,谢 岷,宣巧玉,花代平,纪永瑞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多因素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其临床主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僵直等[1]。PD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病率与年龄因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中PD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3%,60岁以上人口占1%[2]。目前,PD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是PD患者理想的治疗方式,但临床尚缺乏能够缓解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法[3]。中医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病理念,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统一,而体质学强调“辨体防病”,注重体质辨识,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把辨体作为诊治疾病的基础与前提,针对不同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是实现由“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诊疗新模式[4]。
中医学中并无“帕金森病”一词,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颤证”“震颤”“痉证”“内风”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肝者……其充在筋。”指出本病的病位为肝,为颤证的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来源。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云:“颤振者非寒禁鼓栗,……法则清上补下。”揭示本病上实下虚的特点,进一步补充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肝、肾的关系密切相关。后世医家在继承核心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史鑫[5]认为“血伤风动,酿毒入络”为PD的核心病机,一则PD患者年老体衰,正气不足,易感受风邪,风邪未解入络,善走窜搜络内损气血阴阳,动摇四肢筋骨;二则年老者,五脏虚衰,先天之精亏耗,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先天损及后天,气血化生乏源,筋络失于养营,筋脉拘挛,动摇肢节。杨浩等[6]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正虚血瘀,虚为阴津精血亏虚,尤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为发病之根本。综上,PD多以本虚标实并见,以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为本虚,以痰浊、血瘀、内风等病理因素为标实。
2.1 帕金森病证型与体质相关 体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的共同影响,是在生理、心理以及形体等方面相对稳定且可变的状态[7]。体质是证候形成的基础,对证候的转归起制约作用,通过掌握证候的转归规律,便能反应出人体的体质状态[8]。目前本病病机错综复杂,辨证分型标准尚未统一。何建成[9]根据临证经验,将帕金森病分为3期,初期以肝肾阴虚、虚风内动为主,中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晚期以阴阳两虚、痰瘀毒互结为主;杨宁[10]对300例PD患者进行中医病机证素总结发现,肝肾阴虚,风痰瘀阻型(32.33%),为本病的主要证型,而内风、痰、瘀、火的病机证素皆是从肝肾阴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陈宏志等[11]利用PD临床病案文献总结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多的5个证候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风内动证、痰热动风证。虽然对于PD证候因素众多医家各有心得,但其所述的核心证候是肝肾阴虚,认为阴虚是证型变化的关键点。
2.2 帕金森病主要体质类型 不同体质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不同,了解某体质类型的患病倾向性及病后的发展趋势,从而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做到欲病救萌,辨体防病[12]。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3]现代研究者不断对PD患者体质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陈军虎[14]新疆地区不同民族PD患者进行体质调查,研究发现体质调查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气虚质(21.9%),阴虚质(21.7%),气郁质(16.3%);刘惠杰等[15]对100例P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体质类型中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排名靠前;陈小兵[16]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37例PD患者进行体质调研分析,PD患者体质类型中痰湿体质和阴虚体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阴虚体质重复出现频率最高,是PD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因此基于体质可调论探讨PD患者阴虚体质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阴虚体质PD患者多形体瘦长,以肢体静止性震颤或肢体拘痉,活动迟缓,腰酸腿笨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口燥咽干,皮肤偏干,睡眠差,小便短涩,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痉证》中言“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孪僵仆者,皆是此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篇》说:“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医镜·秘结》所谓“衰老之人多患结,以其血不足而大肠干燥也”精亏血少,阴虚内热是PD的主要病因,亦是阴虚体质的机体状态。
2.3 PD患者阴虚体质的形成因素 先天禀赋决定体质的稳定性,后天环境决定体质的可变性。《灵枢·天年第五十四》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幼幼集成》中言,“子于父母,一体而分,而察受不可不察……所谓父强母弱,生女必赢,父弱母强,生儿必弱……胎享不足之故也。”说明不同的先天禀赋决定了不同体质基础的差异性。肝肾之精禀于先天,肝精不足,则肝体失养,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牵动肢体动摇;肾精不足,则脑髓不充,脑络失养,故而反应迟钝,活动迟缓,甚至出现面容呆板、神志呆萌等症状。根据“乙癸同源”学说,肾精亏虚则水不涵木,上盛下虚,下虚则动摇,进而加重肝木风动引起的震颤。
PD阴虚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的影响:(1)饮食偏嗜:“以偏厚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现代人口味重,追求味蕾刺激,饮食纵恣,偏嗜烧烤、火锅、酒等温热之味。酒性善行喜升,大热峻急而有毒,多饮必致伤阴。偏嗜厚味,则易化热伤阴耗液,最终形成阴虚[17]。(2)精神情志:精神情志,贵于调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过快,人们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得不到疏解,久则易郁而化火,火热伤及阴津,阴津亏耗导致机体阴虚火旺。另一方面,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诱惑无处不在,情欲无穷,徇情纵欲,导致阴气易亏,阳根败泄,阳无所附最终形成阴虚体质。(3)环境因素:久居于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对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地区性群体体质类型有一定共性。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所云:“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西部地区海拔高、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偏少,气候干燥加之日照强烈等特殊气候环境,耗伤阴液,易形成阴虚体质。(4)个人生活:现代人长期劳作过度加上熬夜、缺乏运动,积劳阴亏,损耗体内阴液,易形成阴虚体质。
《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体质学主张辨体防治,防大于治,即在病症暂未显露之时,提前干预,改善体质状态。体质在相对稳定基础上的动态可变性,为体质可调提供了依据[18]。有研究者发现,PD发病与后天环境因素有着潜在关联,其中吸烟、饮食、焦虑或抑郁、药物、接触有毒环境等都是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19],结合其阴虚体质特点,应从药物,居住环境,饮食,情绪,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调护。在PD发病过程中将体质调护贯穿其中,对健康高危人群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是延缓PD病情变化的有效手段。
3.1 方药调理 阴虚体质,调体主方选用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龟板滋阴培本、熟地黄滋阴养血;山茱萸、山药滋养肝肾,充养后天;黄柏清泻相火、知母清润肺金、下滋肾降火,两‘者相配伍共奏泻火保阴之效。泽泻、茯苓、丹皮以泄助补,防止滋腻恋邪。纵观合方,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调补全身阴液,培本清源,益精养血。依据个人情况,可酌情加入百合,玉竹,滋养肺胃;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或加入干姜、砂仁等理气健脾的药物来起到佐制的作用。全方标本兼顾,安全可靠,可长期服用。
3.2 情志调理 PD除运动症状外,精神症状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早于或伴随运动症状发生,常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精神健康,反而加剧运动功能障碍,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0]。阴虚之人多阴虚燥热,五心烦躁,易心烦气躁,情绪管理能力差,内心浮躁,遇事易激动。平素应加强自我修养,陶冶情操,保持淡泊的心态,当有不良心理情绪时,可以多听自己熟悉且有节奏感的音乐来舒缓压力。音乐疗法不仅可以改善PD患者言语功能,还能培养积极的生活心态,提高生活品质[21]。
3.3 起居、饮食及功能锻炼 阴虚体质者怕热喜凉,居住应尽量避免干燥,炎热之地,宜选择安静,凉爽之地居住。阴虚体质的食物选择应以滋补肝肾,甘凉滋润为主,如桑葚、冬瓜、豆腐、甘蔗、百合、菠菜等;肉类可选猪肉、乌贼鱼、甲鱼、鳖、蛤等肉类。这些食物多属性凉味甘之品,具有滋阴养精的功效,日常锻炼不宜选择强度大,体能消耗大的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津液过度消耗,损及阴液。运动贵在持之以恒,运动时尽量多选择有氧运动、协调性运动、肢体拉伸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乒乓球等运动,也可选择传统健身功法,如太极、五禽戏等,以增强自身体能,改善运动协调性。
PD发病较为隐匿,在PD患者的典型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有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出现很多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和冷漠等症状[22]。根据“体质可调”理论,在PD患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之前,提早进行体质识别并及时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质调护方案,以期纠正PD患者偏颇体质,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或延缓病情进展,提升PD患者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