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培红
(永靖县太极镇大川小学,甘肃 永靖)
数学这门学科跟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有较强的逻辑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此,主要分析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具体策略。
简单来讲,逆向思维就是打破传统,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去分析和探究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逆向思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以保证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大量的数学难题,而教师应用逆向思维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解答思路,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全新的转变,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能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升华。因此,逆向思维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数学学习强调有逻辑地思考,但这门学科还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更多的自我发现,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另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样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点。因此,受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很少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般是用“灌输式”的方式直接把理论性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这样很难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而要想让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要保证他们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完新的知识概念以后,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总结,让他们进一步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加深学习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就可以与教师的思路保持同步,因此能进一步强化对新知识的学习。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图形的运动”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而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程度。接着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教师对学生画出的图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以后,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本课重要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等。这里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而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回顾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并在脑海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把图像的形态特征描述出来。这个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已形成的知识来反推问题的答案。因此,通过这个推理过程,学生能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逆向思考能力。
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也不强,并且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得也不完全。基于以上条件,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注重师生沟通,加强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逆向思维的转换,具体可以在解题的时候进行引导,让小学生自己探索出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计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数学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完成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在教授本课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由整数的加减法引入,可以列出下列竖式:629+33=662,392-58=334,接着,教师提问:当我们计算整式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这时,学生会回答以前学过的整式加减法的知识点,并回应教师:同位数要对齐,要从个位数开始进行加减计算,满了十以后,要向前进1,对于不够减的部分,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进行计算。接下来,教师引出本课的知识:我们已经了解了小数的概念,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小数的特征?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回答。经过简单的互动,课堂氛围已经十分活跃。接下来,教师教授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这里的引导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可以结合一些生活话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应用题,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和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具体题目如下:小明在星期天跟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盒铅笔,花了10.6元,而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水彩笔,花了20.5元,请问爸爸和妈妈给小明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并没有较大的难度,他们在看到问题后就能列出下列算式:10.6+20.5=31.1。而为了锻炼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重新编排一遍:昨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给小明买文具,一共花了31.1元,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水彩笔,花了20.5元,爸爸给小明买了一盒铅笔,那么请问爸爸买的这盒铅笔花了多少元?经过这样的转换,学生就会重新梳理解题思路。而这时,学生列出算式以后,会发现由原来的小数加法转变成了小数减法31.1-20.5=10.6。而经过这样的转换,学生能发现题目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以后解答数学题时,学生也能灵活地看待题目中的各项条件,并有意识地梳理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严谨地解决数学问题。而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沟通,跟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积极学习数学知识。而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中“观察位置”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能辨认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因此,必须要让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几何体,并用形状图表示观察的结果。在前期的引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观察一个几何组合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几何组合体的不同面,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心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像。这个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在接下来的课堂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展开具体讲解,为学生讲授本课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当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以后,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箱,纸箱的各个面都画着不同的简单图案,教师分别给学生展示纸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画出所看到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尝试画出这个纸箱打开以后的样子。这样能促使学生转变思考思路,进行逆向思考。而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能更好地解决跟本课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并充分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引导小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不仅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还是一种逻辑能力的教学。在实际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拓宽学习思路,使其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时就能自主地转换思考方式,从更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难题,从而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