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探索

2022-12-24 02:28蒋柔颖
新课程 2022年38期
关键词:素养课程语文

蒋柔颖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集善小学,江苏 昆山)

小学教育是打好学生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保障。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其后续的学习生活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小学阶段的课程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新标准、新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题,探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及革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突出的一点意义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须赘言。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往往会选用大量的阅读内容以丰富语文课程教育,这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直接感受,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文本内容,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所以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二)有效提升学生文化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所选取的阅读文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与文学价值。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频繁接触这些优秀文化作品后,文学审美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接触到大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没有培养学生相关审美能力,而是听任学生自由阅读,不加引导,那么学生面对网络诱惑时便难以拥有相应的审美、免疫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明确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后,教师就要充分革新当前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切实达到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就当前的语文课程教育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会更倾向于“一言堂”和“满堂灌”,这或许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起到较明显的作用,但这种教学观念之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课程知识内容的灌输会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自我思考能力,语文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想要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会相对较难。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文本

通过对当下众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以本为本”,完全依赖教材文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语文知识的文化信息量点就显得相对贫乏。众所周知,文化大家没有一位是靠读有限的教材内容而成长起来的。他们通过课外的海量阅读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进而形成相应的文化思想核心素养。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小学语文属于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讲述大量的语法逻辑修辞和篇章结构句型等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厌倦疲惫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相应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随之降低。而教师要想切实保证语文课程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语文教学目标不明确

除了上述几点不足之外,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难以顺应时代发展中的问题,即语文课程目标缺乏时代感,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明确。虽然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加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势必难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程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出现与既定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结果。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

在完成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课程革新的依据变换教学手段。以便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充分达成上述意义中的教学目标。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想进行课程变革,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实践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只有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帮助以及具体要求时,教师才能够彻底地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以从四个角度出发:其一,将课程开展的中心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其二,将教学目的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及品质;其三,将教学手段由统一教学转变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其实,将课程练习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完成这几个观念的转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再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在旁给予相应的指导。如教师在让学生通读文章之后,可以引导其对小鸟的外貌进行探究,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描写文章的过程中都应用到了哪些技巧。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将被充分调动起来,其自身的探究能力、核心素养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语文素养是语文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是传递知识的媒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切入点。可见,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离开教材便是缘木求鱼。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脚下,挖掘教材,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并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激发兴趣,吸引注意。譬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草原》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细细品读和感知那“碧浪千里”的辽阔景象,然后从优美的自然风景过渡到浓浓的民族深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最好先饱含激情地给学生示范朗读,让美的旋律激荡在学生的耳边,渲染出美的语言情景和香醇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来感受草原美和民族情,同时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独特的状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如此设置,让学生立足基础,探析文本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升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二)连接课内外知识点,丰富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要想依靠单一的教学内容讲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难度会相对较大,因为培养学生的某项能力并非某一篇文章便能够达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尝试将课内的教学内容与课外的知识点相连接,由此使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但在连接课内外知识点时,教师还应该多加留心,确保课内外知识点间存在相互关联,这样才能够使课程开展过程中资源更加丰富,避免出现课程内容过“满”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

语文与别的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或者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语文的天地最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也最广阔。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语文作业自然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把其触角延伸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低年级学生,我们提示和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读书、识字,譬如,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认读路牌、店名等,在外出游玩时认读名胜古迹介绍,在超市购物时,认读商品包装说明,和家人一起交流聊天,等等。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回家尽可能每天看新闻,和大人一起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搜集广告语、标语等,对听到或看到的要留心体会,把观察到的和体验体会到的随时写下来。通过这些形式,语文作业就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其他各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就拓展了语文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特别是要有努力开发好自然人文景观课程资源的意识。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内容为例,在这本教材中,其第六单元内容多围绕自然风光而展开,如《望天门山》《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那么,在对这一单元展开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在课外寻找类似文章,像《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都是与这一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的经典著作。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文章全部搬上课堂,利用段落间的区别分析不同作者对待相同或相似主体内容所展开的描述有何不同,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得到对文章更为全面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将不同的表达手法加以学习,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其综合发展能力而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样,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也可以利用课内外知识点丰富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这次的习作是写一篇命题作文——《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许多学生在电视上或书本上看见过,也有的学生在动物园里见过,通过各种媒体或实际观察大熊猫,了解它的外观和生活习性。但需要选择大熊猫的几个明显特点来写,写出新意,写出不同,对部分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例如,很多学生对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问他们大熊猫为什么全身只有黑白两色,眼睛周围是一圈黑色,他们就说不出所以然来,都知道大熊猫是保护动物,那么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很多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是不太了解的,所以,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给学生补充这些课外知识,将课内的教学内容与课外的知识点相连接,使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更有滋有味了。

(三)革新传统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丰富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后,还可以从教学手段这一方面对课程进行相应的革新,尝试利用更具创新意识的手段开展教学,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其对课程的参与热情,这样就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先对本节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利用符合文章主题并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活动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可以事先对教材文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本文的主题是通过记叙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表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课堂教学在围绕父爱与母爱展开的同时,要重视表达方式多利用对话的形式。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篇文章创设教学情境,同时让学生自行分组,对文章内容进行情境演绎,如此,学生会更容易将自己代入文章情感之中,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意义,这对其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格外重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对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再结合一些重大的主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法既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需求,又能让小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它的实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例是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有启发性和精妙的例句,这样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感。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能够使课程开展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同时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帮助。但要想切实将这一理念完全融入教学之中,教师还需要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当前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后以之为据,进行相应的课程革新,这样才能够顺利达成上述教学目的,达到强化课程开展质量与效率、提高学生全面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素养课程语文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