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霓 林南
关键词:课程思政;动态网站建设;职业素养;通识价值
1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指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知识传递与价值传递相融合,形成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相偕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政教育课程观,课程思政通过深挖各类课程知识点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实现思政价值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最早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其最初以高等教育为主,后逐渐延伸至职业教育。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向社会培育了大批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其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以往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往往“重技能,轻育人”“重公共课育人,轻专业课育人”,导致专业教师思政素养不高,专业课程尤其是工科类专业课程育人功效缺失,无法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2课程概述
“动态网站建设”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对小中型Web网站和应用进行运维和开发的能力,它以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顶端位置,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项目性、职业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技能可直接对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如网站运维、网站开发等方向相关的岗位工作。
由于该课程属于工科类专业核心课程,其显性意识形态不明显,显性价值涵纳度较低,因此,出现思政元素与其专业知识融合难,思政案例选择难等问题。本文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以中职“动态网站建设”课程为载体,克服以上困难,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隐性思想价值,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思政价值的引领有机结合,使思政教育渗透到全程教学中,达到课程立德树人的效果。
3实施过程
3.1总体目标与思路
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为导向,注重价值引领、突出职业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报效家国相融合,从而为国家培养复合型的技术人才。课程思政要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科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确保思政目标明确、思政元素科学、思政案例鲜明。
如上文所述,中职“动态网站建设”属于工科类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性。对于此类课程的思政建设,相关文件给出了指导思路。“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教育部对于职业院校人培方案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则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职业教育工科类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其职业素养就包含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只是通过专业知识体系为载体来隐性传递“价值理性”。因此,本课程的思政培育应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从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出发,发掘课程职业素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根据以上分析,探索“动态网站建设”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建设框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以”通识价值”引导为辅助的协同育人的形式展开。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思政元素,其中“职业素养”指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外,人们胜任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它在思政视角下主要体现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程伦理等。“通识价值”则指在“职业素养”范畴外,相对于本专业、本课程关联较弱,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政元素,如“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思政元素,分别通过知识关联法和情境设置法在课程内容中寻找恰当的融合点。在融合点上,选择恰当的思政教学案例,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模式实施教学。图1为课程思政实施的总框架。
3.2以“职业素養”培育为重点挖掘思政元素
3.2.1“职业素养”元素的确定
从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出发,确定本课程“职业素养”的思政元素。如上文所述,“动态网站建设”主要培养互联网行业中网站运维和网站开发两个方面的职业岗位,如网站管理员、网站运维工程师、网站程序员、网站开发工程师等。通过网上问卷进行网站建设、行业和企业调研,了解网站运维、网站开发方向岗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企业部门主管、项目技术人员等(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参考调研结果,明确本课程职业素养对应的思政元素为责任意识、奋斗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安全意识等。
3.2.2“职业素养”案例与教学
根据确定的“职业素养”思政元素,通过知识关联法,确定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的关联性,找出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合点。依据职业素养思政元素选择合适的思政案例,同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如表1所列)。在案例的选取上,素材结合行业发展、企业成长、名人事迹、行业报道、法制新闻、行业标准以及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等内容。在教学实施上,除了传统的案例讲授与分析外,还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职业素养”思政元素进一步融人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为深刻的领悟思政元素的价值内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案例讲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方式。以“网站架构与部署”知识的教学为例,通过对动态网站基础知识的概述,介绍中国互联网近20年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巨大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国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腾讯、京东等。一方面,通过介绍企业发展史,使学生在对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感到惊叹自豪的同时,树立爱国之情以及技能报国的使命。另一方面,通过了解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的奋斗史,使学生树立为事业、学业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践教学能使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更深层次的内化,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以“PHP语法基础”的教学为例,它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培育PHP编程规范、PHP代码优化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开展。在章节开篇,通过介绍“互联网大厂BAT的代码质量保障体系”,让学生了解代码质量对Web网站性能的重要影响和优秀互联网企业对代码质量的严格要求,初步使学生树立起代码质量意识。同时,通过寻找行业工匠——《编程诗人的旅途》,以行业工匠对编程开发的执着与精益的事迹,使学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深入骨髓,为后续的PHP语法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编程知识的教学中,以PHP技术领域通行的PSR编程规范为参照,通过展示行业优秀代码、教师亲身示范、学生编程实践、行业标准考核等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的编程质量意识与编写优质代码的能力。尤其在实践编程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编程案例,以阶梯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优化代码规范、代码结构、代码逻辑等,让学生在不断打磨和优化自身代码的过程中,实现代码在高效性、稳定性、可读性、扩展性等方面的最优化,让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得到强化、深化和内化,从而深入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3.3以“通识价值”引导为辅助挖掘思政元素
在“PHP移动网站综合开发”的实践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表2),形成包含“通识价值”思政元素的项目开发背景,从而让学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感悟价值。项目主要包括以“建党100周年宣传”为背景的新闻发布系统、以“抗疫英雄、行业劳模”为投票主题的网上投票系统、以“美丽家乡”摄影图片展示为背景的图片管理系统、以“乡村振兴、创业助农”为背景的网上购物系统。以新闻发布系统为例,在课前准备中,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小组共同探讨网站的前端设计。例如,确定网站基调色应为红色,首页主图应包括党旗或党徽元素,标语应突出党的时代特色。在课中实践中,将搜集的建党100周年相关资源上传发布。在课后分享中,结合项目资源,在线分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
4教学效果
将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实施教学,进而分析教学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的方式,对所授课班级的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调研。被调查对象包括计算机网络专业群的5个班级共计230余名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满意度,主要包括对课程引入思政教育模式是否满意、对本课程思政的案例元素是否满意、对本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以分析学生的思政学习意愿。另一方面调查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感悟较深的思政元素(多选),以分析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从“课程思政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不論是思政教育模式的满意度,还是思政案例元素的满意度,抑或是思政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均达到了八成以上,分别为96%,85%,88.6%,表明学生愿意且乐于接受本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而证明针对本课程特点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职业素养培育为重点,以通识价值引导为辅助”的思政育人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2)从“感悟较深的思政元素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思政元素的数值都在五成以上。其中,“职业素养”要相对高于“通识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前者采用知识关联法进行融合,其价值内涵与课程的知识技能、岗位要求紧密关联,从而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悟,而后者则是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切人,内涵关联性相对较弱。而在“职业素养”中,“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探究意识”等又略高于其他意识,这是由于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相关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感知和领悟,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
5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工科类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性为重点,彰显其思政价值,通过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深挖其中的隐性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将知识传递与价值传递有机结合,使思政教育渗透和贯通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立德树人的效果,其也可作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