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的依据与策略

2022-12-23 10:19◎丁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语文课程

◎丁 元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精心挑选,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在立意取材、布局谋篇还是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各具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个别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应“从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1]。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就需要在发散中寻求聚焦,在散碎中实现整合,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重组。群文阅读教学是实现课文整合、提升语文课堂效益的重要教学方式,它是师生围绕一个议题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知识习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过程。这里的一个或多个议题不仅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主线、中心,还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归宿和内在逻辑支撑,它将分散的信息串联在一起,使群文阅读内容结构化,使学生阅读探索有规可循。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的前提就是设置好议题。那么,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置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略谈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设置策略。

一、从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看议题设置的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好手头上的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和整体效应,切实提升学生的“双基”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崔鸾认为,群文阅读进入课堂,是对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冲击,是对单纯的、分析内容的阅读教学的挑战,是给凝固僵化的阅读课堂吹进了一缕清风。作为一种新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单偏阅读、主题阅读和单元阅读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获取意义,还侧重于数量和读取速度的培养,以培养学生重组、延伸、评估和创造等多样化的高水平阅读能力。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它是贯串文本的关键,是群文阅读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开展课堂讨论的核心。”[2]群文阅读的议题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选文和组织方式是多样的,这就给予了学生更加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范围,学生围绕教师所确定的议题,主动经历分析、概括、比较、想象、联想、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类似于写作论文的过程,是一个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的过程。

此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议题所连接的文本是多元的、开放的,不仅限于课堂内已经确定的结构化的多文本。为了对议题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外会寻找更多的文本进行阅读;对于某些议题的探究也会引出其他关联的议题,从而让学生的探究一直延续到课外。这样的阅读教学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契合了“双减”政策提质减负的精神要求。同时,当学生将阅读任务带回家同家长一起完成时,也就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有助于实现家校合作育人,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改善家庭亲子关系。

二、群文阅读教学确立议题的依据

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量多,必然会导致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无法在“碎片化”阅读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熟读精思、细嚼慢咽,而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较分析。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设置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议题的设置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和教学规律,进一步来说,就是要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好语文教材。

(一)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育人目标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完善了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3]。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4]。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将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概括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并将总目标设置为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创造力、审美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内的九个方面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规定了语文学科教育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是语文学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明确了学生语文学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语文教师如何从事教育活动。无论是教育内容的确定,还是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受培养目标的制约,为培养目标所决定。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通过一定的课程实施,完成一定的语文学科教育任务和教学计划,使学生期望达到培养上的程度或标准,它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框架,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不能逾越这个框架。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完善的培养目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就成了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的“主心骨”。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作为议题设置的首要依据,紧扣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决不能舍本求末。

(二)语文教材是确定议题的基础

教材是课程标准实现的载体和依据,是将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联系起来的桥梁。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现行的语文教材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它是语文学科知识的精华,是根据教育目的、语文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适合于相应特定阶段的学生学习。群文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广义上来说,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必须是适宜的、可议论的、不虚空的。狭义上说,议题首先得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与学习基础。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再是一堂课或多堂课教学一篇课文,所选择的课文也并非全部都来自教材。但从本质上说,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材本身所具有的适宜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还是语文教材,所以议题的选择最终一定要来源于语文教材。

总体而言,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年段阅读训练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好群文阅读的议题。当然,要求教师依据语文教材确定议题,并不是让教师把所有的议题都局限在语文教材之内,有些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也可以不从教材课文中产生,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实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缺乏指向的、随意性议题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凝练,提炼出有聚焦的、以满足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议题,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三、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的策略——以古诗词为例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有助于思维整合发展的教学方式。群文的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魂”,考虑到教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下面就以古诗词为例,探寻教师设置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具体策略。

(一)参照单元主题确定议题

以单元为单位编排课文,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原则。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中多包含主题相同或是类似的文章。在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参照单元主题来设置议题,这样既可以通过教学丰富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内容,又可以带领学生多角度地深度剖析文本。以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教学为例,这一课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次北固山》和《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由于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四季美景”,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议题设置为“通过观察、圈点四首古诗的相同特点,学习诗歌诗人如何通过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寄托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基于比异方式确定议题,如开展不同季节景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群文阅读探究活动,分析季节变化或景物变化是否会对诗人的心境产生影响,并向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古诗词,以便学生更好地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认识,加深对单元主题中心思想的理解。

(二)根据文本特质确定议题

首先,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有不同的体裁类型,如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抒情诗和叙事诗等,教师可以以诗歌的文本体裁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其次,每一篇古诗词都有其不同的写作背景,作者要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等都有所不同,甚至相同作者在不同时间段所创作的相同体裁的诗词,其所表达的情感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可以以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诗歌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等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最后,在研读一篇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会生发出不同的想法或主题,因此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想法或主题为议题,自选古诗词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比如,研读《枫桥夜泊》一诗,教师可以从诗中生发的“愁绪”这一主题出发,选择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蒋捷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组成群文,围绕“别样的愁绪”这一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三)结合阅读困惑寻找议题

学生的阅读困惑是影响文本理解的关键因素,而阅读困惑又大都源于文本的特殊性给学生带来的阅读困难,比如陌生的文体体裁、独特的行文表述、深邃的情绪抒发、缺失的背景资料、学生的薄弱语文经验等。学生阅读困惑中蕴藏着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生成的无限可能。一个基于解决阅读困惑的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生发有价值的思考,更能促进学生的结构性知识体系的形成,促进师生思维的飞跃发展,提升阅读的品质。再以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古诗词《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下》《天净沙·秋思》为例,从《观沧海》标题中“观”字出发,我们会产生“谁观沧海?”“观到了什么?”“为什么去观沧海?”等困惑。这样的困惑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走进诗歌中寻找答案,进而引发学生探寻整首诗写作背景和解读文本线索的兴趣。《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中“左迁”和文章有关系吗?这个动词做出了背景的铺设,正是因为王昌龄被贬,才有了子规哭啼、杨花落尽、展露愁心。《次北固山下》中“次”字有用吗?原来它提供了本文情感的来源。“次”的意思是扎、停留。既然停留,又为什么硬要走呢?走的烦恼与画面的乐观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断定他的情感方向呢?《天净沙·秋思》的“思”揭露了感情基调。思念的深度、程度是怎么样的?一个“思”字道出了诗歌情感的核心。这些困惑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议题也就这样自然生产了。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