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艳 何小轮 白亚波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 陕西榆林 718000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心理学”课程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心理学课程能够良好地构建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体系,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身心发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发展情况开展不同的教育策略等。随着我国教育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有学者提出在幼儿阶段开展心理学课程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辨识能力,因此在高校学前专业中,心理学课程被视为专业中的重点学习课程。在如今越来越严格的考证环境下,再加上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活动同样高频的出现,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如今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课岗分离、课赛分离、课证分离等,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实施中融合“岗课赛证”,能够培养出更全面发展的“学前心理学”人才。
如今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存在着与实际岗位需求相悖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经常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来就是为了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而在心理学教学中却往往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也很难获得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在培养目标上,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对于教师的实际要求,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所开展的心理学教学不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实际教学开展中也不具备针对性。
如今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心理学课程的心理技能大赛,包含了国家级竞赛和省级竞赛两种模式,且竞赛一般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参赛的学生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组开展心理技能竞赛。高校想要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好名次,就要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专业技能的学生,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竞赛的要求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出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教学。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来看,发现了教学考核模式并未与竞赛相结合的现象。其一是,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今大部分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被动地接受心理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特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学生的职业认知不足,因此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二是,考核方式落后,未实现与竞赛的有效结合。如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不再是仅仅采用纸质试卷考核,在考核体系中也加入了实践的模块,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忽略了实践考核,这样一来无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让其无法全面认知心理学知识,从而制约了其心理学能力的进步和发展。在“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中,大多数高校的考核都是以检验学生基础心理学知识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虽然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考核,但是真正获得心理学技能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心理学知识实践化,学生在参加心理技能竞赛中很难获得好的成绩。
如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想要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学前教育岗位进行工作,就必须要先通过国家统一举办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在获取到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后,才能够进入岗位工作。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主要包括《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即便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大多数都涵盖了其中的考点,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来开展教学,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了解考试的重要考点,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因为不清楚考试重点和考试内容而无法通过考试的比比皆是。所以,如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程教授的内容与心理咨询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学习课程,一边学习考证内容,让其更顺利地考取心理咨询证书,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提供保障。
在我国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要贯彻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全面强化因材施教、学思统一,并全面创新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制度要求可以知道,当前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需求,因此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更应当全面优化课程实施结构,并重点对心理学课程落实开展相关措施,为“学前心理学”课程与“岗课赛证”的融合奠定基础。
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任何理论知识都必须要经过有效的落实后,才能够达到原本学习的目标,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仅仅采用课堂教学,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现代教育现状下,教师在招聘中和入职后,其实会更重点考验其心理学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所以说只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与岗位、竞赛、考证等内容的融合,才能够促进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有效发展和运行。
“岗课赛证”模式融合了学校教育理念、企业资源、科研机制的有效应用,从岗位、竞赛、证书等方面鼓励学生全面参与,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就业生涯;从理论、实践以及职业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能力等,从而将其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融合“岗课赛证”模式,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指明道路。
在高校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岗”融合,大部分高校会主动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主要包括了心理学服务机构、幼儿园以及心理研究中心等,具体实现的校企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其一,设置实践课程的岗位。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来学校内部自行组建职业团队,并按照高校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对于岗位的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诊断和优化,从而让高校和企业一起建立各自理想的课程体系。然后,再将这两种课程体系进行融合,正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实现心理学实践课程的岗位设置。除此之外,在实践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有效转变实践教学内容,将“展示教学”改为“实践教学”,再将“实践教学”进一步延伸为“岗位实践教学”,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心理学课程中教育课程和实践岗位之间的融合性,让学生在毕业就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岗位中进行工作。其二,实现师资力量的互动。高校不仅要邀请企业来学校组建团队,更要选派优秀的心理学教师,前往企业中进行再学习,以此实现心理学教师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在企业中挂职学习后的心理学教师在返回高校后,就能够通过了解社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更有目标的教学,以此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综合人才。其三,推进实践办学的联合。高校为了联合实践办学,一方面可以与需求方进行合作,比如对幼儿园家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幼儿的教育需求,以及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等,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促进,这样一来能够为高校“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课”“岗”融合奠定基础。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践行下,学生始终是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而存在的,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也必然要以学生作为导向,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创新特色课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实施落实。其一,更新课程内容。在创新特色课程内容前,还是要遵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的总体纲要,并强化课程与需求相结合,尤其是对于心理学资格证、职业岗位、技能竞赛等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采集,从而将需求融入创新课程建设中,全面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为社会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学前教育人才。其二,配置专业教师。在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些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教育教师,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心理学课程教师的主要选择,高校为了更好、更优地配置好教师队伍,可以与心理学专业优秀的高校进行合作,在其学校聘请优秀的心理学教师,来高校中进行讲座和指导,一方面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就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其提升就业综合素养。
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中所开展的技能竞赛,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人才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在技能竞赛下,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技能能力,并通过竞赛的模式,给学生提供锻炼平台,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我。高校要将心理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的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其一,高校可以在学校内部组织模拟心理学技能大赛,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竞赛环境,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竞赛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有效解决问题。其二,高校可以给那些即将要参加国家心理专业竞赛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备赛,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以促进其更顺利地完成竞赛;其三,高校要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学竞赛的理念和规则等,让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汇总,并将其作为教育目标开展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学技能能力。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所需的人才,如今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已经将心理学课程作为了一门独立的教育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却存在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相差甚远的现象,为了改变此情况可以落实以下几点。其一,对接内容。高校可以鼓励将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和心理咨询证书考试大纲作为高校学前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证书考试的内容,并同时纳入岗位实训、实践训练的教育中,以此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其二,制定考核。高校要重点调整考核制度,优化教学导向,从而更好地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可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建立考证制度,要求学生在学习“学前心理学”教育达到了考核标准后,才能够获得考证的资格,而在考证通过后,就能够进一步获得高校推荐就业岗位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还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其三,加强辅导。高校要成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证辅导中心,对即将要参加考证考试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和阶段辅导,从而让学生以最佳的实力面对考证。
总的来说,“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制度需求、时代需求以及发展需求来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坚持“岗课赛证”融合下的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课“岗”融合,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努力落实课“赛”互促,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方向;努力促进岗“证”互通,以此帮助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融合“岗课赛证”,才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考证中学习、竞赛中学习,以此全面提高其心理学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