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2-12-23 02:58蔡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课改学科信息技术

蔡奕

信息技术是科技、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该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也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明显改变,要求新时代人才培养充分加强对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的关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求,需要教师主动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以不断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1]。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明显提升,信息素养与技能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逐渐受到高度重视。新课改政策的落地,对于该课程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

第一,教学方式固化单一。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初中学校都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教室。但就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而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学科并不重要。故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机械化讲解灌输,将课堂教学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讲解上,忽略了实践操作。此外,有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是由教师通过管理员功能控制学生的电脑,为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最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复盘。这种“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教学流程虽然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但固化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容易降低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不仅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降低该学科的教学效率[2]。

第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与中心。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多是沿用老版本教材,内容较为浅显、陈旧,缺乏对新技术的更新。这自然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机发展新趋势的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甚至会造成课堂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浪费教学时间。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化设备的普及应用,多数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在面对陈旧的教学内容时容易让学生觉得过于枯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最终影响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缺乏创新性,仍然局限于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良学习观念,过于依赖教师,等待教师安排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思考与纠错意识。加之教师评价缺乏全面性,这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的提升[3]。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重视度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非必考课程,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往往会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忽视。正是受这种认知理念的影响,该学科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其课程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加强对初中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认知理念,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及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以更专注的态度投入该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一线教师还需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突破固化思维及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结合学生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并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学校方面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设备,同时加强对教师培训与考核的重视,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

(二)注重课堂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程教学同样如此。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予课程导入足够的重视,可以在导入环节有效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多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缺乏对导入环节的重视。长期处于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并且“灌输式”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达到让学生回归快乐学习状态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非常必要。

例如,在教授闽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电子表格的建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数据,如“班级数学学科中考成绩”“比赛成绩”“员工考勤情况”等,用Word文档将数据呈现出来,然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想要统计中考成绩中超过90分的学生有多少人,大家认为怎样统计最为快捷?”“企业老板怎样才能快速了解员工的考勤情况呢?”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说可以在Word文档中数一数超过90分的人有多少,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分值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数据。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为便捷的方式。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相应的电子表格,并通过系统操作来为学生展示数据处理方法。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提问的相互作用下,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子表格的便捷性、实用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内驱力,让学习成为主动行为,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4]。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学好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是该阶段学生的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而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体验更是少之又少。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信息技术无非就是用来娱乐,如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等。在这种认知下,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觉得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只是简单地应付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的用法,这自然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也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对生活实际的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转变。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和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并积极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

例如,在完成了“电子表格的建立”相关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任务1: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庭一个月的开支项目与各项目开支金额,并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对了解的内容进行统计呈现。任务2:帮助班长统计上一周全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由教师给出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呈现统计结果。

这种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能够很好地打破“灌输式”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这一学习任务还能够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可以在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知识价值的同时,拉近学生和该学科知识的距离,减轻学生对于该学科的陌生感,可谓一举两得。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开动脑筋,进行问题分析、探究,寻求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闽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处理平面设计素材”的相关知识时,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图层概念,并且能够熟练应用Photoshop各个选区工具及图层的删除、添加、合并等操作,同时能够利用选区工具的各种相关命令,设计标识作品。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我们平时拍照时都喜欢用美颜相机,那么大家对于图像处理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美颜相机是否就是图像处理呢?”“除了美颜相机,大家还知道其他的图像处理软件吗?大家了解Photoshop软件吗?”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学生熟悉的美颜相机自然而然地引入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之后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由三张图片合为一张图片的效果图,并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将几张图片的关键内容提取出来再合成在一起?”通过图片展示与问题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积极投入后续课程的学习。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拉近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距离,又能在问题引导下带领学生逐步进入对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对于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意义[6]。

(五)注重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存在“唯分数论”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时往往存在明显的功利性,通常只是单纯地量化考核学生的成绩。这不仅会影响课堂评价的作用,还容易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有违新课改政策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思维创造性等,尽可能地融入多元评价指标,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学习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优缺点产生全面客观的认知。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还应改变以教师评价为主导的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不同的评价形式,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7]。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并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课堂评价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新课改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超学科”来啦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