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本地文物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3 02:58和康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乡文物博物馆

和康

新乡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许多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因此,新乡当地的文化遗存与传世文物非常多,构成了新乡本地文物资源的核心。新乡本地文物资源囊括了以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等为代表的不可移动文物和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为代表的保存在新乡市各级文博机构的可移动文物。将新乡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运用于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历史知识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乡本地文物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应用文物资源是历史教学的客观需要

文物资源不仅同历史研究密切相关,而且还同历史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部分多次提及文物资源。在课程目标部分的知识与能力方面,《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1]5。《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指出,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1]47;在教学建议部分,《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式多样性,建议“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1]39。

(二)社会教育是文博机构的重要职能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由此可见,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教育列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教会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打开我们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观点。早在2005年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博物馆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2]。2015年公布的《博物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3]。这些都表明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能。

(三)当地的文物资源是进行乡土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教育一直都是薄弱的一环。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根据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注重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教学,而忽视了当地历史的教学,导致学生对家乡的历史知之甚少。为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学生的乡土教育,而本地的文物资源就是乡土教育最好的资源。地方博物馆较为全面地承载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收藏和陈列展览对于展现地方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历经千年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等,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素材和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地方历史具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新乡的文物资源与教材的整合

新乡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是2016年由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主要概括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主要事件。由于新乡本地文物资源涉及世界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少,因而主要是将本地文物资源与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新乡地处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是古人类生活的理想之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乡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辉县孟庄是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文化的古文化遗址。因此,教师在七年级(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新乡市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迹和新乡市博物馆《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展出的文物等相关资源进行教学。新乡本地已发现的人类早期聚落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辉县的孟庄遗址。该处遗址发现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西周及东周文化遗存,充分展示出时代延续的完整性,是豫北地区早期文化的缩影。辉县孟庄的龙山文化城址的面积达13余万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和城内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遗迹。教师可利用孟庄遗址的考古挖掘资料,结合新乡市博物馆展出的孟庄遗址出土文物及复原场景,使学生明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三课“远古的传说”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辉县当地有关上古水神“共工氏”的传说,帮助学生了解神话与传说中的历史信息。

夏商周时期是新乡地区历史最辉煌的一页。新乡处于早商郑州和晚商安阳的中间地带,是商王室统治中心区域,商代文化遗存十分可观。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多个诸侯于新乡。在讲授七年级(上)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新乡市博物馆的牧野之战复原场景,结合新乡古称牧野的知识,讲授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夏商周三朝的更替。同时,教师依靠辉县的共城遗址和凡城遗址可以进行关于西周分封制的教学。辉县的共城遗址和凡城遗址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经考古挖掘确定的西周诸侯国城址。“共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后卫僖侯之子共伯和被封于此;“凡城”是西周成王时,周公旦的次子凡伯的分封地。这两处遗址为研究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和我国早期城市建制提供了实物资料,也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两汉时期的新乡,人丁兴旺、社会安定,汉墓出土文物丰富多彩且情趣烂漫,从日常实用器到墓葬明器,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汉代盛世图景。教师在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入新乡凤凰山两汉墓地、杨岗两汉墓地及出土的相关文物的介绍,将书本知识与当地文物、历史相联系,让学生真切感知历史。两处汉代墓葬群的墓主大多为新乡一带中、小型地主和平民百姓墓葬,因此出土的文物多为反映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五铢钱、陶钫、陶壶、陶猪圈、陶井等。这些文物不仅为研究汉代新乡人民社会生活、手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相关史实。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北魏以后,新乡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北魏、东魏、北齐都将此地作为经营的中心腹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教师在教授七年级(上)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内容时,可利用曹魏第三位皇帝曹芳被司马师废位后幽居辉县的重门城遗址帮助学生理解魏晋时期朝代的更替。新乡市博物馆《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展出的西晋的陶俑,具有颧骨高、眼窝深的胡人特点,印证了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北魏时期,新乡文化繁荣、佛教兴盛,留下大量相关石刻,如北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西明寺造像碑、鲁思明造像碑、获嘉安村造像碑等。

唐代的新乡临靠大运河的永济渠,其“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是中原一带南北贸易的重要枢纽。唐代兼容并蓄和自信大度的特质,给唐代时的新乡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新乡卫河的前身基本上就是隋唐时的永济渠。新乡市大运河为线性文化遗产,包含获嘉县、辉县市、卫滨区、牧野区、红旗区、卫辉市等县(市)区的卫河、小丹河、百泉河河道,以及合河石桥、金龙四大王庙、卫辉古城等重要文物遗迹。这些遗迹是七年级(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关于大运河相关内容教学的重要资源。新乡唐墓出土的文物,显示出繁华与大气的唐代文化风格。在七年级(下)第三课“盛唐气象”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新乡市博物馆《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展出的三彩蜘蛛系圜底罐、三彩壶、三彩独角兽、三彩文官俑、三彩武官俑等新乡唐墓所出的三彩器,反映唐代的社会气象。

宋元时期,新乡与宋都开封地缘较近,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封丘的东岳庙位于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的地方,至今还留有陈桥兵变的历史痕迹,是七年级(下)第六课“北宋的政治”教学很好的资源。此次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三、新乡本地文物资源运用于历史教学的方式和原则

(一)运用方式

教师将新乡本地的文物资源运用于历史课堂的方式是多样的,不能局限于参观各类文博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教师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各级博物馆和考察文物保护单位是不现实的。同时,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也给学校的学生安全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而,将文物资源运用于历史教学主要的方式还应在课堂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物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相对于其他导入资源,其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更具有代入感。人教版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的导入环节缺乏文物资料,因而运用文物资源导入课程就显得更加重要。本地的文物资源作为地方历史的见证物,是历史课堂非常重要的导入素材。新乡的文物研究起步较早,许多文物资源背后的学术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历史教师可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图片和语言,利用文物的直观性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恰当地运用文物资源进行教学,会让学生通过自己主观的观察,更容易地理解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在青铜器与甲骨文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青铜工艺不同时期的成就,主要就是要掌握商代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其用途主要是饮食、祭祀,以及青铜器的铸造技术等史实。同时,还要理解青铜器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其数量和类型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社会等级。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利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大量珍贵商代青铜器图片,或建议学生自行实地参观,了解这些青铜器的种类、纹饰、铭文及铸造工艺等。这样学生可以对青铜工艺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运用原则

“文博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必须做到与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相结合,不能脱离教材或者课标而盲目地运用。”[4]文物资源使用的目的是补充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以达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使用文物资源一定要依托于教材与课标,不能本末倒置,偏重于对文物资源的展示解说,而忽略了课堂内容的实质。同时,对于文物资源的使用,教师还需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以及课标对教材内容的要求进行合理筛选、使用。由于新乡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展教学时可能会有诸多可供选择使用的文物资源,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最佳的文物资源,切记不能堆积使用。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文物资源时,必须对所使用的文物资源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历史专业出身,但历史学和考古学、博物馆学还是不同的。若教师在运用文物资源时对所使用的资源讲解不到位,或者有偏差,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新乡文物资源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教师应加强对文博知识的学习,以方便课堂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猜你喜欢
新乡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The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View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为新乡教育均衡发展上一道“法律保险”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