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究

2022-12-22 15:46山东省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程晓欢
学苑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文明

山东省临沂河东工业园实验学校 程晓欢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而文明礼仪作为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综合素养,不仅是对自身的良好发展还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就应通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来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为今后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文明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形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其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德育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学生不仅能获得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综合性认识,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这样就从更加全面、细致的角度促进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2.有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被誉为“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通过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规则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从而自觉地通过文明行为的实施,来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文化的有效传承。

3.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由蛮夷步入到了文明社会,对人们行为、修养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提升。而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更在不断的深化发展中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文明礼仪教学的开展,教师不仅将良好的道德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渗透,同时也要促进对学生正确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以此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和有效落实。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究

1.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内文明礼仪环境的构建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环境的渗透教育功能,通过班级内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构建,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能有效地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在良好环境因素的熏陶下获得自身文明礼仪意识的形成,以此优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内的墙壁、走廊以及板报等宣传载体,进行文明礼仪相关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我国礼仪文化的了解,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在我班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中,学生就在板报中开辟了“文明礼仪园地”的栏目,并定期更新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经典故事以及班级内的文明事迹、文明之星等,以此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学生更加有意识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

其次,教师应注重班级内文明礼仪规则的制定。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给予有效的约束,同时更是班级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文明礼仪教育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重视文明礼仪规则的制定与实施,以此更好地约束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行为。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我国教育系统发布的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小学生的行为具有着重要的约束、指导意义,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文明礼仪方面的,如“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待人有礼貌”等。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有效的实施,使学生能在相应行为规则的遵守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养成文明礼仪的意识。

最后,教师应注重树立文明礼仪方面的榜样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自己身边的榜样更能发挥出巨大的带动、感染作用,以此获得良好的环境渲染效果。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应对班级内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评选活动,并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冠以“文明之星”“礼仪明星”等称号,使其成为学生应效仿的榜样。这样学生就能在对其日常行为的观察、模仿中获得良好的带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争当文明礼仪榜样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获得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

2.在班级内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着显著的教育功能,能使学生在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通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积极进行丰富多彩文明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以此提升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优化。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班会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定期举行的一种活动,在班会中,教师既可以针对班级事务开展民主决策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德育主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讨论,以此达到育人效果的实现。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来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知识系统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在相关的专题讲座、合作交流中更加深刻地进行文明礼仪教学内涵的理解,以此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优化。如,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内某一位任课教师针对某一同学看到老师就跑这一行为的反馈,来对学生开展校园内文明礼仪行为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某一同学的这种行为开展积极的合作探究,从根源上进行学生这一不文明现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消极影响。因此,这就从思想认识层面扭转了学生的意识与行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播种了文明礼仪的“种子”,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社会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一句口号,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文明礼仪教育的需求,积极地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内涵及意义的认知,从思想到行为都能获得良好的引导,以此实现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形成。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开展“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理想中的职业,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这一职业从业人员文明礼仪行为的观察,并在相应的展示活动环节,进行这一职业文明行为的表演、再现,这样就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活动体验,以此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深化了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认知层次,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

3.在班级内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功能。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同时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应通过自身文明行为的实施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对教师的效仿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示范功能的发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就应在日常的生活及管理工作中,积极地进行自身行为举止的约束,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作为教育手段,以此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如,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以高度的耐心对待学生,对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文明管理、良好沟通,这样为学生树立了文明待人、文明行为的榜样。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以教师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进行自身行为的约束,以此做到文明待人、尊敬师长,实现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学工程,需要众多教育力量、教学资源的整合。而学科教学作为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渗透、融合的关系。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科教学的平台,以渗透教育的方式,来对学生实施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如,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其中也不乏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因素。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就应深刻挖掘其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因素,并以此为渗透契机,灵活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目标的融合,使学生在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中感受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熏陶,以此实现良好的渗透教育效果。如,在《游子吟》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行为意识;在《将相和》一文中感受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宽容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这就能使学生在这些美德的感染下,自觉地进行自身行为的约束,以此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

4.在家校合育中形成文明礼仪的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教育工作,包含的工作内容众多繁杂,涉及到的教育因素也非常广泛。其中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助力,也是促进班级管理效率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将家庭教育的力量和资源引入到文明礼仪教育,使家长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渗透教育,以此成为班级管理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助力,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开展。如,在家校合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或微信群的方式进行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意识的传达以及各种动态的发布,使学生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给予认可,并自觉地给予教师支持与配合,成为教师的助力。这样学生家长就会在家庭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时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予监督与纠正,使学生在良好家庭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实现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亲子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动员家长同自己一起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实施,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中获得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通过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示范引导以及家校合育的实施等多种教学策略来为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以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给予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以此实现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文明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请文明演绎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漫说文明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