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婕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199)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与普遍性的艺术类型,更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组成。音乐作为人类文化重要载体,涵盖历史和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其自身附带的社会功能与艺术魅力伴随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极大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中职音乐课堂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持续强化。中职生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从幼时就耳濡目染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民歌、曲艺、戏曲等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组成,展现人民情感,将其进入中职音乐课堂教学并经系统艺术实践,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祖国音乐文化,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文化自信,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1]。
多声部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形态,其产生会受到社会发展环境重大影响。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族受地域方言、地理环境、原生态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具体如下:
地区人民在生活中会形成该地区特有语言形式,称之为方言,也影响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形成重要因素之一,在多声部民歌形成中发挥不可小觑作用。最初人们经口头创作出多声部民歌,所以,地方方言会夹杂在创作内容中。多声部民歌具有较强传唱性,所以,会有其他方言融入传唱中,丰富民歌内容。广西壮族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即多声部民歌,音乐表达受地域方言影响,也因此形成不同音乐风格,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体现:一方面即地域方言使用规律会制约不同民族多声部民族创作内容,另一方面即不同地域方言和民族习俗使多声部民族节奏与韵律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壮族多声部民族音乐风格则不同于广西地区其他民族[2]。
地理环境是影响广西多声部民歌形成关键因素,广西为沿海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形多元,河流多,广西多声部民歌因此环境形成特色。由于广西壮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其部分民歌受地理环境影响而具有较高曲调,歌声极具穿透力。与此同时,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有12个,众多人口数量造就不同类型民歌,所以,广西享有“歌海”之美称。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十分热爱唱歌,常见娱乐活动形式为对歌,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众多优秀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省级自治区,各个少数民族世代都居住在此地区并形成多元文化。多声部民歌形成与发展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的崇左花山岩画就已记载广西多声部民歌。此岩画生动记录骆越人民载歌载舞景象。早期,“圩”是各个民族交易地区,在此之后形成歌圩,特指各民族娱乐交流场所。人民经常聚集在此场所以对歌形式表达情绪,并在此场所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展现各民族原生态文化[3]。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在原生态文化影响下形成于人们长期实践活动中,其鲜明艺术特征和浓厚文化氛围十分显著。与此同时,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广泛应用各种艺术方式与民族语言,旨在展现真挚思想情感。
当前多数中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热情,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鲜少关心学生,更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致于自身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未能得到充分展现,长期以往无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逐渐丧失学习音乐兴趣,甚至加重课业负担或偏科现象。与此同时,班级内学生音乐成绩因种种因素会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影响学生共同提升和发展[4]。此外,部分中职音乐教师希望凭借自身威严震慑学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肃,强调课堂纪律,虽然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能维持课堂秩序,但却损害学生发展与成长,更不利于发挥学生潜在创造力与想象力,严重者会引发师生矛盾.
部分中职生在音乐学习中只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记忆知识,未掌握音乐学习技巧和方法,了解音乐知识涵盖传统文化或地区民族文化更不知从何谈起。学生普遍存在只理解音乐教材呈现知识内容,以致于在考试中直接套用教材知识点,一旦教师变换提问方式或题目有所变动则会陷入困惑。
部分中职音乐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将自身看做教学主体并占据主要地位为设置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式和机械化学习现状,未能调动潜在主观能动性。有时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或知识内容具有不同建议和想法,但未能得到教师肯定和支持,严重损害学生主体地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
以项目形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设计探究活动,通过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强化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在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激发深层次探究欲望,了解音乐知识在增强审美素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音乐素质与审美意识。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符合现代教育提出的彰显学生主体性以及自主探究合作要求,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方面特征:①内源性;基于客观层面分析,现代课堂教学虽然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目标,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经常出现教学分离现象,以致于现有课堂教学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更不知从何谈起[5]。项目式学习以项目形式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紧贴实际生活设置极具挑战问题,激活学生潜在探究欲、求知欲与好奇心,故而项目式学习和其他教学和学习方式相比,其内源性十分强烈。②整合性;传统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所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与学习行动现象。一般项目式学习借助一个项目整合所有实际任务,通过项目整合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以及各种知识,所以,具有较强整合性。③创新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理解学习知识程度以及是否综合理解整个项目,学生只有在自我理解中进行自我生成才能做到实践创新,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所以,基于该层面而言,项目式学习特征之一即创生性。④实践性;相关教育者认为,项目式学习即做中学,学生通过实践才能有所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探究合作与参与,提升学习能力。“做中学”是项目式学习强调的主要内容,即强调在真实且具体项目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故而,实践性是项目学习较强的特征之一[6]。项目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的地方即,前者以真实情景呈现知识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需根据项目主题设置进阶性与驱动性任务,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之前需充分提前了解所学内容以及预习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明确每章节目标才能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为高效学习知识、主动思考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完成不同阶段任务后需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价,当学生看到自身在不同阶段的进步后会积极参与后续学习,提升音乐教学质量[7]。对此,中职音乐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应用项目式教学;
其一,划分项目小组。科学划分小组是开展项目式学习前提,教师只有合理划分小组才能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优势作用。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是独立个体,其学习水平、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信中职音乐教师在分组时并未注重到此部分因素,经常按照学生座位前后座进行分组,或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直接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自分为一组,以致于在小组探究讨论环节经常出现优等生占据主角,其他学生较为劣势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中职音乐教师需明确每个学生分工,即结合学生成绩和性格差异将其分为A1、A2、B1、B2四个层次,其中A1层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A2学生整体情况稍低于A1,B1与B2层次学生均为音乐基础知识薄弱且学习习惯较差。与此同时,教师在小组内实施结对帮扶计划,目的在于提升B层学生水平。建立合作小组应尽可能做到均衡分配人员,A层学生需做到与B层学生搭配,必要时还需遵循学生意愿,即组间相同层次学生自由搭配互换。划分小组后,每个小组就可推选出一名组长,在于发挥约束和管理小组成员目的。同时小组长需协助教师对成员进行分工,提升团队凝聚力。合理划分小组后就可开展合作学习,毫无疑问,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更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参与者与反思者,在活动中需肩多项学习任务。同伴相互讨论交流撞击的出的火花是个体思想和行为无法达到的存在,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
其二,分阶完成任务。① 项目启动;以(演唱)“三顿欢”《生活美如霞》教学为例,该节为壮族三声部民族重要组成,旋律婉转抒情,和声伴奏热情欢快,对提升理论和提升实践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广西民族中职学校中90%以上学生为壮族,学生借助民族语言、民族歌舞等资源优势为多声部壮族民族教学奠定基础。音乐教师为学生介绍“三顿欢”《生活美如霞》教学重难点(即了解“三顿欢”《生活美如霞》音乐通识及《生活美如霞》音乐风格、艺术特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项目任务,随即根据事先划分小组,以小组形式参与信息技术教师设置的“赏析《生活美如霞》项目活动,”学生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后迅速浏览该章节内容,从整体层面把握知识内容。各个小组在参与竞赛活动时需结合项目主题设计合理方案,明确活动实施步骤,拟定完成项目所需相关任务。项目确定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紧密联系,也是开展项目式学习基础。② 项目方案规划;各个小组先聆听一遍音乐,对歌曲形成整体印象,再对照歌谱分段聆听音乐,引导深入探究《生活美如霞》音乐旋律特点。其中第一声部为歌曲主旋律,第二声部副旋律,第三声部为和声,三个声部都能突出主旋律,第一、二声部独立音调,演唱者全用支声复调合唱。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以及超出本章节知识内容,可采取互助交流、自主探究加以解决,中职音乐教师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以及开展个性化指导。同时,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运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新知并获取素材,通过与他人共享资源,运用获取有价值素材以及所学知识与技能创建有价值项目作品,增强学生数字化学习意识,创新思维及沟通交流能力。③ 项目展示与总结;各个小组可选取一名学生上台展示项目成果,音乐教师和其他小组负责点评。在上述三个项目阶段中,学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即使遇到问题也可独立思考解决,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8]。在项目总结方面,各个小组在音乐教师引导下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对本项目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④ 教学评价;音乐教师让学生相互评价,因为学生为同龄人,在相互评价中较易发生存在不足并及时指出,实现共同提升和发展。
中职院校需强化对音乐教育重视,加大对音乐教学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与考核,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围绕中职生心理特征发挥音乐学科特有的以情育人和以美感人等优势,缓解中职生学业和就业压力,使音乐教育切实触动学生心灵和情感,并在学习中树立高尚情操与正确道德观,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信息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标识,在教育领域在内的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深化和推动教育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中职音乐教师在引入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时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音乐教学效率[9]。
合理选取教学素材;中职学校需及时更新音乐学科教育教学内容,因为高质量教学与选材有着紧密联系。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更要围绕中职生学习兴趣融入当下流行元素,促使学生借助不同媒介信息获取自身喜爱音乐作品及与创作者有关信息。例如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高中校本教材《乡韵乡情-广西世居民歌民歌精选》,该本教材收录10首壮族民歌和11首各族民歌,展现显著广西壮族音乐特色。中职音乐教师即可根据专业特色与学生专业领域相结合,激发学生潜在学习欲望。例如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可结合幼儿园音乐活动,例如“玩中学”是幼儿教育特征之一,教师引入多声部民歌时即可将欣赏与表演融入幼儿音乐活动中,以歌、乐、舞交替或融合形式展现教学。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可让学生运用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搜索如《山间飞出金凤凰》《生活美如霞》《棵棵木棉红》三首民歌背景资料,再为学生讲解上述三首民歌审美特征,指导学生感悟多声部民歌魅力。
巧借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活动;仅有理论,无法达到预期教育教学目标。中职音乐教师可在每节课中穿插5min左右表演活动,运用微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营造生动、愉悦课堂气氛,或将与壮族多声部民歌有关的音视频和图片引入音乐课堂并作为实践活动背景。每个学生均可展现自身才华,部分组织能力和具有文艺特长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在学校和班级组建民间音乐合唱团,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多来自广西壮族或其他民族,通过民族音乐合唱团净化心灵,强化团队意识。教师将参与民族音乐表演活动学生小视频分享至班级家长微信群和班级QQ群,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参与音乐活动情况。上述实践形式可有效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持续探究音乐活动兴趣。同时,在壮族“三月三”“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学多声部民歌创编舞蹈,展现音乐才华。而音乐教师则可借助此活动教会学生演唱壮族多声部民族歌曲,纠正学生发声,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中职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自我表达机会,拉近师生距离,为实现全面发展要求奠定基础。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所谓音乐教学情境创设即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动画、音视频、图形图像、文本、课件、案例等,引领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欣赏音乐作品。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时空统一、声行并茂、声情同步音乐情境,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通过聆听、思考、观察及多感官参与深化对音乐作品感悟,缩短欣赏音乐作品时空距离,实现接触作品-了解作品-体会作品-情感升华等一系列审美过程,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以《壮乡美》教学为例,这首歌曲认识目标即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民歌,了解歌圩文化及感悟多彩少数民族特色。能力目标即模拟广西壮族节日“三月三歌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民歌积极性,激发潜在热爱民族音乐情感。中职音乐教师先导入课题:“年年三月是歌节,四方宾朋会歌来;花山脚歌如海,春风送我上歌台。大家都知道,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传统歌节,今天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壮乡歌圩,聆听民歌,感悟歌圩特有风情。”随即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呈现一段广西各民族人民庆祝歌节视频。之后提到:‘歌圩真的精彩万分,热闹非凡。也是一个以歌传情和以歌会友重大节日。广西具有“歌海”美称,集中众多优秀民歌,那大家认为民歌是什么样的歌曲?民歌有哪些特征?大家在课前都查阅资料,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表达自身见解,教师总结道:‘民歌即由民间形成歌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广泛口头传唱产生与发展歌曲艺术,具有语言质朴、思想深刻、情感丰富、曲调优美及题材丰富、风格多元等特点。请大家观看《壮乡美》演唱视频,请问,壮族民歌与你听过的民歌相比在声音方面有哪些特征?有学生表示壮族民歌声音圆润、嘹亮,气息悠长,演唱者极具特色的嗓音充分展现壮族山歌山野味,呈现淳朴天然美。上述教学方式从学生现实生活常见内容着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民族是世界的,中职生作为现代新青年,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是自身责任和义务,使全世界通过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中国,并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中职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需遵循与时俱进原则,充分把握壮族音乐文化内涵,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方式,为民族音乐注入活力与生机,实现真正意义层面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对推动民族音乐发展和中职音乐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