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莹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二人转艺人作为二人转艺术的实践者,在不断发展和传承二人转艺术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我和二人转艺人群体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个紧密联系影响着艺人自身的处事态度,影响着艺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影响着二人转艺人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本文拟从社会文化中的二人转民间艺人、二人转表演特色、二人转艺术中的民间艺人以及相关田野调查进行阐述。
新中国成立前,二人转艺人在民间的文艺活动主要依靠“班子”。“班子”形成了有组织的管理模式,在演出和生活中给二人转民间艺人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松辽艺话》中有如下记载:有一次唱“还愿”,村里邀请了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超八十名艺人。由于艺人众多,所以大家决议推选负责人,也就是行话说的“举”老板。举出的老板有的负责布景、道具、乐台,被称为“前台老板”;有的负责说戏、派戏、安排演出顺序,被称为“后台老板”;还有专门负责与会上沟通的,被称为“上会老板”;还有负责所有人演出期间食宿的,被称为“伙食老板”。在搭班子演出的过程中自发进行的组织和管理,为演出的二人转民间艺人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民间艺人收编国家进入专业二人转演艺团体,另一部分则活跃在民间,广泛融入当地的农村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民间二人转艺人的社会价值进行了重建:他们不仅是活跃农村生活的存在,还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代东”,这就是二人转民间艺人的“新角色”。在扮演这个“新角色”的过程中二人转民间艺人充当了二人转艺术和现实社会的中间人,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继续传承和发展二人转艺术,他们不拘泥于二人转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反而让二人转更深入地融入当地农村生活,不断延伸二人转的文化内涵,重建二人转的社会价值。在《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对民间二人转艺人及其生活世界的个案研究》中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要了解艺人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整个问题的焦点是艺人与乡村社会内部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这一点笔者十分认同。要想论证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代东”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代东”在农村红白喜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好东家处理红白喜事的相关事宜。至于“代东”的人选也是十分讲究,首先,他们通常是村子里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的人;其次,他们了解红白喜事的“规矩”,“按规矩办事”的他们会显得十分“专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此村里凡是有红白事就会想到找“代东”,这就使他们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久而久之,“代东”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逐渐突出。
而二人转演员担当“代东”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既是东北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东北农村传统文化的改造者。二人转艺人担任的“代东”打破了这一角色传统的威严形象,他们用二人转艺术中诙谐幽默的表演方式和戏谑的语言激发观众的感官和视听体验,让原本庄重、严肃的仪式变得轻松,淡化了仪式感。二人转艺术仿佛找到了一个新的演出场域,二人转艺人赋予“代东”这种传统角色新的呈现方式,“这种自我与社会的互动,建构和发展着新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延续并发展了地域文化传统”。
二人转民间艺人往往家境贫寒且外出学艺、从艺的年龄小,长期漂泊的生活和从艺过程中的经历使得而二人转艺人对亲情、友情、爱情有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实现自己的情感价值依托,在二人转艺人之间经常流行拜把子、认亲戚,用这种方式建立起亲属化的社会关系。
首先,拟亲属关系的建立帮助二人转艺人找到情感上的归属感。生理学上的亲属关系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关系,这种亲属关系能够帮助个人建立强烈地归属感。二人转艺人之间的这种“拟亲属关系”的建立则是在仿效生理学上的这种关系,互相没有血缘关系的二人转艺人通过这种关系的构建获得了情感上的归属感。
其次,二人转艺人常年走南闯北,拟亲属关系的建立能够让二人转艺人相互照顾互相慰藉,有利于演出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但二人转演出地点的流动性又使得这种拟亲属关系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通过业缘或者地缘或者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情缘而结下的干亲往往并不牢固,真正牢固的干亲是业缘与地缘关系的双重结合”。拟亲属关系的建立不止于二人转艺人之间,二人转艺人和普通农村百姓之间也能够建立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够建立这种联系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在长期的生活中能够互帮互助,因此这种拟亲属关系往往比较长久。
王红箫在《东北二人转:存在历史与文化精神》一书中对二人转艺术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分析。在书中《“你”的艺术》这一章节中,王红箫认为“任何戏剧都必须在我、你、他①三者中实现,存在什么样的我你他结构就存在什么样的艺术形态”而二人转艺术区别于其他戏剧形态的重要特征就是:她并不以传统戏剧中的“他”作为中心,而是突出“你”在二人转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正因如此,二人转艺术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对作为演员的“我”有了特殊的要求。二人转中描写的人物角色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王侯将相,似乎都是农民群众身边的那个他。大小姐崔莺莺和小丫鬟小红娘就是村里的哪家的大姑娘,风流才子张生是张家的大儿子、刚正不阿的包公是哪家的小舅子。什么意思?就是说二人转在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它们格式化、简单化,他们是有血有肉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说的是东北话,言行举止接地气,这些角色就是农民的代言人,他们的经历就如同老百姓的经历。这也就是二人转在东北农村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由于二人转表演艺术重视“你”在戏剧结构中的重要性,从而呈现出了独特的“跳进跳出”的表演形式。这个表演形式是联系观众、演员及剧本之间十分重要的纽带。作为“我”的二人转演员在“跳进”之中展现人物性格及戏剧冲突,在“跳出”之时又与作为观众的“你”进行互动,解释剧情沟通情感。因为有了“我”,作为观众的“你”有了更好的观戏体验。因为“我”,让原本复杂的人物关系变得清晰,让暗含在剧情中的人物独白变得明了。“我”作为“你”的口,说出了你对剧中人物的复杂感情,说出了“你”在生活中遭遇的却无法言喻的复杂心情。“我”在构建“你”和“他”之间重要且意义重大,在表演中始终将“你”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想你所想、说你所想、做你所想,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观众的“你”才会如此迷恋二人转。
早期的二人转艺人走南闯北讨生活,这使得二人转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同样也因为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流动性,引发了二人转艺术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二人转演出地点不固定,使得二人转艺术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从演出场所看,戏曲演出要有一个常年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舍勾栏作为一个固定的演出场所是宋元杂剧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晚清的茶园戏院也对皮黄的兴起功不可没。但是二人转在它重要的发展时期却始终处于流动演出的状态”,固定演出场所的缺失使得二人转表演艺术在表演体系程式化道路上进程缓慢;其次,由于流动性强二人转艺术缺乏稳定的观众群体。二人转艺人走到哪唱到哪,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也“因地制宜”,可变性强。这些都是二人转艺术的表演特色,但缺乏固定的观众群体不利于二人转形成完整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当然现在二人转表演艺术拥有了一套表演程式,但与其他曲艺形式大同小异,特点不够鲜明;其三,二人转艺人都是穷苦出身,从艺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讨生活,有的给粮、有的给烟土,还有给棺材的,总之不白唱就行。早期二人转商业化道路发展缓慢,使得二人转专业化发展道路受阻,而且由于二人转艺人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很难在艺术创作中获得较大突破,从而也限制了二人转艺术的发展。
在刘士德老艺人的回忆录中谈到二人转民间艺人的“串巷子”演唱,这是专门为农村进城谋生的人所表演的二人转。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人虽家境贫寒,但对二人转的热爱之情却非同寻常。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吉林演出,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因为老母亲爱听唱,便找来了二人转艺人来家。老太太又是端茶倒水又是给拿烟。只为了听那一声唱,老太太拿出了一个金戒指。都是穷苦出身的二人转艺人自然知道这枚金戒指对这家人的重要性,所以这次的唱就当奉送,不收钱。
二人转是一项为广大东北农民服务的曲艺形式,二人转在农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广泛实践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二人转艺术的发展阶段民间艺人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在不同的演出形式中他们仍然秉持着一套“有讲究”演出法则。比如“唱子孙窑”,要顾及一家子的观影需求,需要避免脏口粉口;“唱网房子”,也就是给打渔的唱,要跟着下河撒网还要讲吉利话,渔夫则会用大鱼招待。另外还有唱“煤窑”、唱“大烟市”、唱“木帮”等都有严格的演出规则,从语言、动作、戏文选择上体现着二人转民间艺人高尚的艺术品德。
为了进一步了解二人转艺人的生存,笔者采访了四平市梨树县文化局的老艺术家王亚军老师。王亚军老师常年从事二人转编剧工作,二人转《枫叶红了》、吉剧《古汉州传奇》等作品是其代表之作;二人转《百姓书记》还曾参加中央纪委的团拜会演出。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和采访实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四平市二人转艺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就职于专业剧团和演出机构,主要从事二人转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另一类是民间二人转艺人,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习得二人转表演技艺之后主要在农村地区进行文艺演出,是丰富广大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在访谈中王亚军老师针对两类二人转艺人的表演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的来说专业二人转演员在表演上程式化突出,且有演唱、舞蹈、台词等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专业技能强。而民间二人转艺人多在培训班进行学习或者拜师民间老艺人,学习科目不成体系、表演方面因缺乏程式化而显得比较随意。
在创作方面,专业二人转创作不管是在文字创作还是音乐创作上都十分考究。民间二人转艺人在唱戏时会经常借用传统曲调来套词,伴奏也常常借用文哈哈或武哈哈等固定曲牌进行套用。
在演出剧目方面,民间二人转艺人的演出以传统二人转剧目为主;专业二人转剧团得益于各类专业创作人才,在二人转新剧目的创作上做出了很大贡献,所创作的优秀剧目还会推送至各类文艺汇演,而在其中的优秀作品会获得广泛关注并得到传播,这样的作品常会被民间艺人学习,用于农村走穴演出。
专业二人转剧团方面,由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会给专业二人转剧团下达演出任务并给予补助,每个月给剧团演员开工资。在推向市场化的道路上,二人转剧团也不断开拓演出市场,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民间二人转艺人在收入方面虽不比专业演员,但是相对普通农民,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这些民间二人转艺人大多出身农村,农闲时节进行演出,在农村婚丧嫁娶等场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整个演出期间农村二人转艺人所获得的报酬也十分可观,再加之耕种土地获得的收入,因此这类二人转艺人的生活也十分有保障。二人转艺术对活跃东北农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长的时间里,二人转在东北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二人转艺人作为这一文化形态的重要参与者,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比解放前和解放后二人转民间艺人的生活情况,并从社会文化中的二人转民间艺人、独具特色的二人转表演艺术、二人转艺术中的民间艺人和二人转艺人生活现状调查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着力探讨了二人转民间艺人的社会价值重建和情感价值构建、二人转艺术的表演特点,并对二人转艺人生活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从历史和社会层面研究二人转民间艺人群体。
注释:
①“我、你、他”中的“我”是指演员、“你”是指观众、“他”是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