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颖
(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 100055)
博物馆,本质上是人们文化创新与实践中关键的传播媒介,可以广泛对主流文化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让社会公众的文化水平得以增强。博物馆是人们文明的一种产物代表,功能涉及收藏与教育等多个层面。学校教育,也称之为正式教育,接受知识学习的学生加入标准化项目分析,博物馆教育与之不同,可以了解为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另外补充模式,具体功能如下。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汇总场所,代表着广大古人学者的智慧化头脑,呈现出社会文明的创新方向。学生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了解了铁路历史与铁路科技,深刻感知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呈现的物品,均是和主流文化与高新技术存在关系的,对应的文化技术不单单可以促使学生领略铁路工程的发展,还可以启迪学生智慧,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关联现代文化科技,有利于研究后续的文化科技发展。学校教育更多凸显了灌输式的形式,即便可以起到一定成效,可是学生很有可能缺少学习热情[1]。铁道博物馆教育给学生展现了真实的物品,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站在学生的视角下,书本上学到的内容是不能完全学以致用的,而组织学生进行铁道博物馆参观教育,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加强。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国民素质影响着社会创新的发展脚步,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竞争媒介,本质上体现着人才的竞争。我国和发达国家互相比较,公民自身的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诸多公民不能有效了解科学知识,且科学思维都是不够严谨的。铁道博物馆的参观,让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带动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铁道博物馆不单单宣传铁路的发展历史,还给学生渗透了铁路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学生互相分享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成果,便于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2]。科学技术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认知,科普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极大程度上健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在铁路文物的观赏之中了解到中国铁路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借鉴铁路科学家在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的奋斗精神,自觉形成正确思想观、价值观。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桥梁,和国家的精神与情怀息息相关。铁路文物见证了铁路历史的发展过程,利用实物形态凸显铁道的创造史,文物饱含着民族的生命力和活力,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振兴中华的阵营中[3]。铁道博物馆在科普教育中,融合先进技术精细化保护展品以及藏品,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在保护藏品与传播信息期间实现了文物以及科学技术的巧妙融合。
其一,学生作为学习和玩耍的主体。中国铁道博物馆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学生占据着一定主体地位,教育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不应只是了解学生的意愿,还应该把学生兴趣度视作指导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二,多向互动的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多元化互动,博物馆利用完美的服务宗旨,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和学生互相交流,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中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强化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其三,寓教于乐。科普教育活动应凸显爱的理念,教育环节与教育内容带给学生生命力和活力,实现科普活动以及生命的共同成长[4]。在教学和指导期间,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普内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铁道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进程。其四,铁道博物馆教育知识存有持续性。青少年参与铁道博物馆设定的科普活动,实现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目的,还可以围绕单一知识进行全方位延伸。在科普教育活动实践中,铁道博物馆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性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在活动实践中主动评价与管理,持续性开展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指导活动。
其一,科普活动应适应青少年成长趋势。分析处于不相同年龄段的学生成长趋势与心理发展变化,赋予教育活动显著的游戏趣味性,调动学生认真创造与探索的激情,最大化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可以给学生介绍参观博物馆的意义,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生动性,积极结合教学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启迪学生潜能,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关注科普活动。另外给学生打造丰富化的成长环境,对学生进行社会交流能力培育[5]。其二,科普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博物馆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指导活动的基本场所,不单单要促进科普队伍内化专业知识,还应该细致分析青少年教育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有目的性地设计科普教育活动,这样青少年在加入科普活动时才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其三,科普教育活动应系统把握教育活动流程。在活动实践中,应该给学生整体介绍科普目的与教育规则,让学生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加入相应的活动。把握科普活动的时间,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在教育活动期间培养学生的激情,充分凸显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所有的成员之间互相沟通,更多掌握科普知识。每次活动之后,都应及时进行调研,通过回收设计书的形式开展网络调查活动与面访调查活动,对后续的主题活动进行明确,不断总结与归纳科普教育活动的知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于2010年10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博物馆利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展示了中国铁路140余年的发展历程,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具体地感知中国铁路的变化。中国铁道博物馆中涉及先进的声光电先进技术,借助投影幕布以及沙盘模型,动态呈现多种多样的火车模型与桥梁模型,呈现生动的现场建设效果,具备较强吸引力和创造力,得到学生青睐和喜爱。位于博物馆二层的“动车组”模拟驾驶舱,可让学生亲手驾驶动车组,操纵机车启动、鸣笛、刹车、进出站等基本操作步骤,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视觉效果。在体验式学习中了解乘坐动车组的基本常识,例如,为何动车组的玻璃在高速运行下为什么不会让人产生眩晕感,以及在乘坐动车组时的禁止吸烟和大声喧哗等注意事项[6]。位于博物馆三层的科普电影院播放的《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分为三个篇章来讲述中国铁路的建设过程、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火车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出行、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深受广大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喜爱,极具科普教育意义。
其一,观看的内容。学生了解铁路发展流程,分析詹天佑是怎样进行京张铁路修建、分析高铁中高科技的运用以及钱塘江大桥的建设[7]。其二,做的内容。组织学生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作为一名志愿者和讲解员,促使学生自主加入科普教育实践,感知火车实际与乘务员的身份职责。其三,听的内容。组织学生加入具备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讲座,对应的内容是多彩的,结合不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成长趋势,给学生明确针对性课程,划分铁路人物介绍、线路介绍、路基介绍、桥梁介绍等。其四,互动的内容,驾驶舱主要是结合驾驶操作体系,学生感受每小时铁路行驶350公里的过程,观看景观在车前以及侧窗通过的场景,仿佛置身在动车组中;带领学生进行火车雕版印刷作品互动,因为雕版印刷和高铁科技之间互相融合,两者作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产物,能够关联精美化作品传递民族的工艺智慧;拼装动车组模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分析动车组的实际组成与动力基本原理,领悟铁路科学技术知识的内涵;设定火车拉力赛,组织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小火车,互相组装和比赛,比赛哪名学生制作的火车可跑得最快以及跑得最远;利用寻宝答题活动,师生共同了解蒸汽机车的知识与动车组的管理知识,尝试在一定时间内标注拼图图案,最终评定哪名同学可以及时完成拼图任务[8]。
其一,探索火车的奥秘活动。把学生能够感兴趣的火车视作科普活动主题,通过导入和自主学习的形式,巧妙地把观察、驾驶、找寻以及拼接互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多的地了解多种多样火车。细致挖掘火车机车的创新历程,特别是了解群众出行和动车组之间的关系,大力赞扬铁路发展的壮举,学生可以在开心愉快的气氛中延伸知识面,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促进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运用。其二,铁道寻宝游戏。中国铁道博物馆可以给学生创设答题卡这一个游戏情境,这一个游戏可以满足学生身心成长的需求。加入寻宝游戏的学生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参与游戏项目,基于展厅这一个场所明确最终答案,在寻宝探索期间,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让学生系统性掌握铁路发展的历史和知识[9]。其三,童言童语铁路科普讲座。讲座内容融入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讲述蒸汽的动力原理与发展历程、内燃基本结构、电力机车的构造与发展历程以及动车组的构造内容。发挥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功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北京火车站的历史故事和京张铁路修建技巧,转变以往枯燥性的讲座模式,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体验铁路历史,赋予讲座主题更为生动与趣味,学生在一个小时的讲座学习中,领悟较多的科普常识,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其四,蒸汽小火车拉力赛。馆内使用的火车拼装模型是按照真实火车原型的同等比例微缩制作而成,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复兴号动车组等。学生在动手拼装的过程中,可详细了解各类火车的结构构造与火车零件的特点,一方面树立学生观察意识和自主思考意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博物馆的火车拼装模型均采用环保材料制作,是自主研发的具有铁路元素的文创产品。其五,五彩斑斓的火车。首先中国铁道博物馆的教师给学生细致描述动车组运作的基本原理,带领学生观察多种动车模型,具体挖掘了动车组的动力原理内容,学会区分动车组以及普通车辆。其次博物馆教师组织学生加入动车组模拟活动,赋予学生“司机”的身份,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成果,总结了学生自我操纵动车组的身心体验。最后博物馆教师为学生分发彩笔、画板、画纸,在二层展厅选择自己喜爱的不同型号动车组模型和其他各种机车,分别在动车组模型前自主创作,绘画出“我心中的动车组”,绘画内容要求以动车组为主,其他机车为辅,可以展开想象空间和场景,为画面增添各式背景内容,如城市、桥梁、高山、大地、海洋、动物等景观,增加画面的艺术感和美观感[10]。
分析博物馆教师组织青少年进行科普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一些问题。首先是推广力度不够,博物馆的管理费用相对有限,因此在推广和宣传上应用的资金是不够充分的,一些人对铁道博物馆的印象仍是古板和单调的。即便通过免费的方法吸引他人,可是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依旧需要增加,为此博物馆应调动多媒体的力量,让科普教育可广泛影响群众[11]。其次是讲解效果需要提升,中国铁道博物馆开设科普活动,不管是现场的介绍或者是视频介绍,都是需要保障讲解效果的。一些科普活动的教师没能充分掌握馆藏品的知识,在给青少年设定学习场景时出现了时效性不佳的问题,博物馆游客不多,部分讲解工作者可能持有懈怠的态度,部分讲解工作者对馆藏品的阐述不够全面,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的方面存在问题,所以说中国铁道博物馆需要进一步关注专业人员的培养,让专业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再次是科普活动互动性不高,博物馆展出的成品存在显著经济价值,容易被损坏,因此大多数情况是按照陈列的形式加以呈现的,游客仅仅是参观。讲解工作者给游客介绍科普内容,不能真正让游客加入其中,青少年也不例外,游客和项目之间、游客与讲解工作者之间都缺少互动性,对青少年这一类人群而言,若缺少学习的体验感,自然而然降低了探索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是基本服务设施不够健全,铁道博物馆的面积规模不应该作为服务设施完整程度的阻碍因素,实际来讲铁道博物馆提供的设施种类不够齐全,且多媒体展览平台相对匮乏一些,此种情况不能全面适应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因此青少年加入学习的积极性降低,降低了科普指导活动的成效。
首先是关注陈列展览,铁道博物馆对展览的形式进行优化,大力宣传馆藏文化,让更多的人可以对知识和实物互相结合。展览平台和讲解模式都体现出了独特性,让青少年深入其中。讲解工作者应明确科普教育的机会,有效发挥博物馆科普功能,及时对以往的展览桎梏进行突破,促进博物馆科普教育指导的顺利进展。铁道博物馆应结合不同的服务群体,提供针对性展示平台,每一种类型的人员都可以掌握有效展览形式,自觉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身文化能力,丰富自我的文化韵味。其次是重视科普项目建设,铁道博物馆在进行科普教育活动中,应及时进行自我建设,不管是设施性能,或者是讲解工作者的能力,都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青少年可用心感知铁道博物馆科普服务。在实际的项目搭建上,博物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分析青少年成长所需,开展硬件工作与软件工作。设施的服务,博物馆结合实际规模给青少年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尤其是整合展览厅的多样化服务功能。再次是强调宣传和推广,铁道博物馆应对科普教育功能全面彰显出来,密切和社会单位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合作,在具体合作中进行科普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青少年的目光。利用资源时效性共享的方式,逐步提高铁道博物馆的知名度,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科普教育宣传的体系,扩展科普教育学习的对象范畴[12]。最后是延伸科普教育指导活动,青少年加入科普活动与掌握科普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讲解工作者密切关联青少年的学习所需,利用科学陈列与文字说明传递科普信息,让青少年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充分积累知识。依托现代化的设备使得观众高效率利用多媒体触摸器,随时随地接受科学信息。博物馆应灵活地借助新兴方法和新兴产品,构建学习网站,开展合理的科普教育指导活动。打造良好的科普品牌,结合博物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群众广泛性特点,充分策划科普教育方案,提高品牌附加值,让较多青少年学习铁道发展历史和发展历程。
综上所述,开展中国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课题存在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处于成长关键阶段,对青少年加以科普教育指导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来讲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铁道博物馆科普教育指导功能,科普教师应时刻了解青少年的成长情况,利用科学的措施加深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印象,激发青少年探索欲和求知欲,给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