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里的通识教育

2022-12-20 13:05黄小兰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千字文通识孩子

黄小兰

每次读《千字文》,我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教育智慧。前段时间我把《千字文》抄写了一遍,更让我感慨不已。《千字文》是古人的启蒙教育读本,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全书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4字一句,共250句。整部作品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堪称奇迹!《千字文》一书构思精巧,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内容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伦理学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让我不禁想起现在大学里的“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最早由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家弗吉里奥在论文《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中阐述。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于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纪起,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在中国古代,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主张“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

回到我们的《千字文》,它的成书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作为父亲,一生戎马倥偬的梁武帝希望膝下的孩子们能够勤习书法,便让大臣从“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中,拓出一千个字,写在一千张纸上,可碍于字与字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记诵学习,梁武帝神思一动,便请来了大臣周兴嗣,让他将这一千个字组成一篇有意义的韵文。周兴嗣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串联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次日,梁武帝通读全文后拍案叫绝,当即命人将之公之于世,以供万千稚子开蒙。

由此推断,也许李毓秀编撰的《弟子规》就是由《千字文》而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开篇便是大手笔,从宏观到微观介绍了自然科学、地理学的知识,且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作为童稚启蒙读物,我更看重《千字文》对“做人”方面提出的要求: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告诉孩子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定要爱惜。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德才兼备之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告诉孩子们灾祸是作惡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就算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是说要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清香,像松柏那样茂盛。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是说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也随之肃穆一样。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是说无论修身还是求学,有一个好的开头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总之,《千字文》对孩子们怎样做人从孝亲侍君、修身学习、拜师交友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作了详细指导。

同时,《千字文》还要求孩子们了解古代历史: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此外,《千字文》还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自豪感满满。“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可惜,古代童稚启蒙文章(通识),现在的大学生大概都知之者甚少吧。

再次翻开《千字文》,我想:是不是应该重拾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让《千字文》成为中小学的通识教育读本呢?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靖州二中】

猜你喜欢
千字文通识孩子
《真草千字文》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通识少年·拿破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