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统编教材的一方天地

2022-12-20 17:47王秋巍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材素养目标

王秋巍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部分,秉承“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语文课堂以文本与阅读为中心的编排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旨在引导教师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情境中,深入参与并体验每一环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提升。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环节脱离教学目标的现象,或者使原有的综合性学习严重“缩水”,无法真正使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不得不说,“活动·探究”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活动·探究”中紧紧把握语文的课程属性,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试从科学设计流程、课堂形态改造、评价方式重构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科学的设计流程明确了语文目标

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而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制订准确、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从而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统编教材对这一任务的语文目标提示是非常明确的,即以阅读为主要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起有关主题的阅读体系。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目标提示,制定更为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打破课文篇章的限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核心策略。

2.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统编教材对任务二的目标提示是:①选定主题,搜集资料。②分工准备,认真排练。③反复合练,准备演出。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制定具有语文特性的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选择某一主题时,可以设定具体的任务情境,给学生指示演出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这一主题的能力。如戏剧表演、诗词朗诵、阅读微讲座等,可以在分工准备阶段分别为角色、朗诵者、讲座员等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目标。

3.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统编教材中任务三的要求是对前两项任务的深化和总结,所以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既能承接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教材为这一部分也设计了学习活动,如撰写演出记录、学会参与评议等,并能结合演出记录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提升。

二、课堂形态的改变贯串了语文要素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文本阅读、理解、赏析等静态学习方式,而统编教材的“活动·探究”则将实践活动确定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活动·探究”充分整合了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收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课程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问答”式的课堂教学形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态。不难看出,“项目化学习”的理念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其开展的六个维度分别是: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

如,在广告词的“活动·探究”中,课堂活动为“我来看招牌”。可以这样设计:

●驱动性问题——解读招牌名字

学生在核心知识的带动下,把各种书籍报刊、街头的招牌广告、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各种报告演讲活动中搜集整理的店铺招牌中的错别字、书写拼音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展示出来。旨在让学生通过“解读名字”,充分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高阶认知——解读招牌文化

让学生指出哪些店铺的招牌不够引人注目,并为它重新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名字。如“夕阳红”养老院:巧借诗句“夕阳无限好”,用“夕阳”比喻老人,突出“养老”的主题,富有诗意;蕴含“最美不过夕阳红”之意,能给老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老人树立信心,满怀希望地生活;“夕阳红”还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寓意给予老人关爱,让他们安享晚年……课堂形态从“解读招牌名字”到“解读招牌文化”,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活動深处、语文深处、生活深处。

●学习实践——创写招牌广告

从广告词的欣赏到创写,实际上是学生认知活动逐渐升级的过程,即由归类、整理、解释等理解层面的低阶认识走向创作(创造)的高阶认识的过程。广告创写环节的加入,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融于一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评价方式的重构强化了语文价值

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评价方式也一定要随之而变。评价的考核维度不应该仅仅只是纸笔测试那么单一,而应该更具有针对性。“活动·探究”的评价,不应过度关注学习的成果(如广告的好坏),不应进行选拔、筛选式的评价,而应该是基于基本技能和活动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更应该是通过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表现性评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探究”中的写作、展示环节,引导学生设计一份“评价规则”,评价规则的设定既是对活动探究任务的深入理解,更能作为检测探究任务完成效果的依据。

“活动·探究”评价把活动中的语文要素以评分规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有效指向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力要素的达成。教师更应该重视公开展览和汇报等形式,如对每一个展示进行点评,发现亮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也可从内容、形式、过程、创意等维度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打分,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这样的方式不仅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具有很强的仪式感,能够调动团队协作意识。笔者在进行广告“活动·探究”的教学时,就先后两次进行学习小组创设店铺广告的展评。第一次展评以自己的独特性创设为主要目的,展评后进行修改;第二次展评以采纳他人意见为主要目的,完善自己的设计,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现学生的风采,让他们产生较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为学生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合理运用语文知识,在“做中学”,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活动·探究”的评价目的不是判定,而是鼓励。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活动以不同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关注语文、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素养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