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0 06:50:41赵清湘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活动

赵清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也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教学内容偏颇

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传统文化教育大部分呈现经典诵读的形式,主要围绕孝道、勤俭等主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偏颇。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学经典,还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俗活动、文字艺术、国画等。比如笔者所在的地方正在举行“国学公益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旨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没有针对性,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可能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部分学校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人文涵养等内容的深入挖掘。

3.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比较缺乏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如书法、武术、剪纸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底子薄,自身的传统文化积累不够,造成教学效果差,甚至出现“一讲就错”的现象。

4.教育途径狭窄

部分學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仅限于课堂教学,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空间,导致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比较匮乏。传统文化本身蕴含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因此,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途径也应当是多渠道、多方位的。

二、提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1.因材施教,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具体、生动、直观、新颖的事物,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应注意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作品中一些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入手,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易于背诵。

2.理论结合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访文化起源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通过参观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以结合教材把传统文化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实践传统文化,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质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同理,要给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一方面要重视在校师范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另一方面要在现有教师的研修计划中增加相应的课程,促使其在研修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进而提升其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4.拓宽教育途径,多维度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学讲堂》《中华礼仪之美》等优秀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东津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