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

2022-12-19 09:08陈广涛
黑龙江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咽鼓管腺样体中耳

陈广涛

开封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分泌性中耳炎为中耳常见疾病,患儿咽鼓管功能发生障碍,儿童群体发病率高,延误治疗,将致患儿永久性听力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生活质量[1-3]。临床治疗该病多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为主,可将积液吸尽,对鼓膜损伤小,有利于患儿咽鼓管功能恢复,但存在无法消除逆向病灶的问题,全面恢复中耳功能较为困难,存在局限性。腺样体切除术作为微创术式,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关注,可迅速清理鼓室积液,解除咽鼓管机械性阻塞,降低逆向感染状况发生。本研究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23±0.46)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23±0.15)年;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28例。实验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5.25±0.51)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1.26±0.17)年;单侧病变17例,双侧病变2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鼓气耳镜、显微镜等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存在听力减退、耳闷胀感、耳鸣等症状。骨膜内陷为琥珀色、淡黄色,存在气泡、液平面。(2)排除标准:精神、感官发育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血液循环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全麻,于鼓膜前下方切开鼓膜,将鼓式积液吸出,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反复冲洗,将鼓室内黏稠液冲洗干净,置入1.14 mm硅胶中耳气管。

1.3.2 实验组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腺样体切除术。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方法同对照组一致。腺样体切除术:全麻,经鼻咽部CT对腺样体检查,压迫咽鼓管咽口、腺样体堵塞大部分后鼻孔患儿先行腺样体切除术,暴露鼻咽部,刀头于监视系统中全面切除腺体,保护咽鼓管咽口位置。若为肥厚性鼻炎、鼻息肉诱发,行部分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再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直径为2.7 mm耳内镜自外耳道导入,检查中耳腔积液、鼓膜状况,于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确定切口处,行放射状或弧形切口,鼓膜切开1.0~1.5 mm,避免鼓膜黏膜损伤。吸除鼓室内积液,使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液冲洗鼓室、咽鼓管,置入通气管。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术后6个月,患儿听力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为A型,患儿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消失;有效:患儿听力未完全恢复正常,患儿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消失;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两组患儿疗效。(2)记录对比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听阀提高幅度变化。(3)记录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个月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取5 mL静脉血,离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10,检测盒取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记录对比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5)记录对比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感染、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情况

实验组总有效率(97.67%)较对照组(81.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情况 例(%)

2.2 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和听阀提高幅度情况

实验组中耳积液时间较对照组短,听阀提高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和听阀提高幅度情况(±s)

表2 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时间和听阀提高幅度情况(±s)

组别实验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中耳积液时间(d)7.89±0.56 10.78±1.02 16.286<0.001听阀提高幅度(dB)23.56±2.16 22.15±2.14 3.041 0.003

2.3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

术前,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ng/L

表3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s) ng/L

组别实验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IL-6术前16.93±1.65 16.87±1.62 0.170 0.865术后1个月11.15±1.02 13.87±1.05 12.184<0.001 IL-10术前12.69±1.01 12.74±1.03 0.227 0.821术后1个月9.65±0.58 11.54±0.82 12.339<0.001

2.4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水平情况

术前,两组患儿CD3+、CD4+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水平情况(±s) %

表4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水平情况(±s) %

实验组(n=43)对照组(n=43)38.62±2.96 38.12±2.84 0.799 0.426 52.64±5.21 52.48±5.16 0.143 0.887 t值P值64.25±4.25 56.92±4.61 7.666<0.001 44.96±4.36 40.26±4.31 5.027<0.001

2.5 两组患儿感染和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术后1年实验组感染和复发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感染和复发情况 例(%)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中耳积液,多发于儿童,威胁患儿听力、语言发育,影响患儿正常生活[4]。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为传统治疗方案,通过平衡中耳气压、引流积液治疗患儿,但无法解决咽鼓管机械性阻塞问题,病情难以痊愈[5-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提高疗效。分析原因在于,腺样体切除术以内镜辅助为腺样体成功切除创造必要条件,耳内镜经鼻插入患儿鼻咽部,可在监视系统直视下切除腺样体,定位病灶准确,减少不必要损伤,可提高疗效[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耳积液时间较对照组短,听阀提高幅度较对照组高,提示该术式可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提高听阀幅度。分析其原因在于,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可在直视病灶下将腺样体全面切除,耳内镜的运用可减少鼻腔黏膜损伤,术野清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损伤的同时,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提高听阀幅度。血清IL-6是慢性炎症启动重要因子,参与机体抗感染,可调节免疫应答,其水平上升代表炎症反应维持加重。血清IL-10能抗血管生成,影响效应T淋巴细胞活性,存在免疫抑制作用,该水平上升显示机体炎症加重[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实验组血清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术后6个月、术后1年实验组感染情况和复发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改善炎症反应,术后感染情况、复发情况低。分析其原因在于,腺样体切除术可直视手术部位,预防损伤患儿鼻腔、鼻甲,可精确清除病灶,减轻咽鼓管机械性压迫、阻塞,解剖结构清晰,可彻底切除腺样体,清除病变部位,有效缓解炎症,同时可预防咽鼓管咽口损伤,避免术后感染和疾病复发[13]。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1个月,实验组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CD3+可显示机体整体细胞免疫功能,CD4+可帮助协调其他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腺样体切除术在对鼓室积液进行有效清理时,能解除咽鼓管机械性阻塞,有利于炎症释放、免疫反应场所清除,保证咽鼓管、鼓室引流通畅,降低逆向感染产生,帮助生理功能恢复正常[14]。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提高疗效,缩短中耳积液时间,提高听阀幅度,缓解炎症,改善免疫功能,且术后感染、复发率低,预后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咽鼓管腺样体中耳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听不清,嚼软糖
耳道成形术在鼓膜前部穿孔及大穿孔中耳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腺样体肥大都需手术吗?
呼吸不畅,并非都是感冒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