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南京夯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是国民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支柱领域,可以带动就业、扩展该领域的研究发展[1]。建筑施工企业的独特性往往会出现资金垫付过重的情况,垫付越多,回流率越低,企业往往会资金紧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问题。在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已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同时,实现良好的利润率和物料中转效率,使企业的人员结构稳定,发展态势良好。
建筑施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各企业的利润率都较低,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针对风险分析,文章主要从综述、投标阶段、项目进驻、项目实施与决策五个部分阐述,每个部分的风险其实都较小,容易被企业忽视,但是从项目实施的四个阶段来看,每一部分都解决一点风险问题,可以达到比较良好的状态。
1.施工项目投标阶段
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想在短时间内尽快抢占市场,尤其是一些刚刚建立市场地位的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立项初期洽谈,但都是以中标为目的,不考虑项目的实施周期、回款情况,甚至会亏损投标,大量垫资和补贴项目,为了增加产值而不择手段地中标,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这种盲目性投标已经在热度减弱的建筑行业行不通[2]。
在投标阶段,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动性,仔细研究各个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选择地投标,在投标前要做好综合考察工作,综合考察项目和客户的经济实力、后续回款能力,科学分析盈利性,理性决策。
2.中标施工进驻阶段
中标后,为了避免在项目实施阶段过多垫资和亏损,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及时与付款方沟通协调。因为不同的项目的利润率是不同的,建筑管网类的利润率较高,这类项目往往以大工程的配套为主,大工程由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承接,管网项目往往作为配套措施一并付款。
在充分考察大项目的实力背景后,付款业主也往往比较积极,资金储备也比较充足。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动用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因此可以把较多的流动资金放到其他项目,这就是从部分到整体盘活资金的原理。
3.施工项目实施阶段
为了保证实施的连贯性,资金的使用采购、相关的投资和人员配备,都会受到项目施工的影响,尤其是施工期限和质量问题,这部分风险主要来自采购过程、物料供给过程、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即使策划方案做得很好,还是有意外发生。因此,对于工期的把控、意外的处理要提前制定预案,拖延工期、加大施工量都会使项目的预备资金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各项目的连贯性受到打击,带来资金利用方面的风险。
4.施工项目决算阶段
建筑行业的毛利率较低,资金留存和周转很困难。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在竣工结算时会先自行清算,在清算结束后再进行资金沟通和收款,不仅需要业主的大力配合,而且需要验收工程质量。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施工款的拖欠、施工按时完成后的质量问题导致的延期支付。
在结算时,施工方内部对于客户的资信信用度、财力分析不足等问题造成的资金收款压力变大,垫付资金过多等会造成资金管理难度加大。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主要关注经营、拿下项目和公关方面的问题,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获取更多订单和盯着回款,没有仔细研究两者的关系,因为资金管理意识薄弱,没有仔细甄别订单,盲目扩张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收回资金。
第二,项目开展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没有科学规划,企业内部无法科学筹划成本的使用,存在使用的随意性和审批的无序性,领导存在激情决策和拍脑袋决策的情况。
第三,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财务相关监管部门,没有专门负责降本增效的专业人士,大多由财务一并负责,但是财务的主要任务是日清月会,每日做好本职工作,并未涉及降本增效,因此存在事不关己的情况,导致企业出现申请用途与实际用途相冲突等效率不高的问题。
地方性的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存在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回款周期过长等问题,导致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如果企业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支付项目所需的物料、人工、设备等运转费用,会导致项目停止,进而给业主方以延期打款的借口,巨额的款项无法收回。但是企业要生存,需要不停地承接项目以保证顺利运转,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能通过融资的方式贷款,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企业在利息和征信方面存在不小的压力,领导个人也会受到波及[3]。
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规模小,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只能通过不断压低成本拿下单子,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占用和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物料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人工配比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冗员现象,甚至公款私用的情况,都是企业需要考虑关注的重点。
资金管理制度往往等同于经营稳定性,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周期长、资金大、涉及人员众多,往往需要等项目结束后资金才能回流,因此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不仅工人无法施工,而且项目会停摆,无法按期完工,导致款项无法回流,将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客户会首选体量庞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即使是地方国企,也存在体量过小、资金量过小无法支撑长久的问题,因此客户大多会考虑企业的体量、承载量、工程师配备等因素,甚至资信情况都在考虑范围内。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具有降本增效的良好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获取客户的标书和订单,在地方性企业体量不大的情况下也能管理好施工项目,做好最佳的人员与资金的配比,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1.投标前分析
基建项目十分繁复,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巨大,在投标前必须综合分析建设单位的情况,了解建设单位的资金回款情况和项目具体的情况,了解具体的项目实施情况、业主方的资信情况和过往的立项评价,要了解该项目的立项情况,是否受到当地和施工方高层的支持,还要合理确定定价标准,不要盲目投标和盲目地在施工过程中支付费用。
2.全程监控
在投标和施工过程中,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保证每一笔资金到账合理、用途合理,包括负债,都要使项目负责团队上下心中有数,财务部门要经常和施工部门联系,确保每笔款项都及时收回、每笔支付都合理,由具体人员负责催收和督促监管,将不合理的支出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投标保证金要及时收回。
3.内部文本
纵览国际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会制定公司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以文本形式确立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和使用的规范。有章可循的追责和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明确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要求,增强甲乙双方的履约力度,因此,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解决责任人问题[4]。
4.银企互动
与银行确立合作关系,也是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关注的一点。当企业有资金需求时,往往会在市场上到处询价。由于企业与很多银行都是初次合作,难免存在需要时间建立互信的情况。因此,要先与一家几家深度合作,一方面,简化流程,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授信;另一方面,减少融资成本。有些项目需要保函,可请合作银行出具保函,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建筑企业的资金把控能力,加强资金管理团队建设,是保证财务工作与项目相适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除了学习先进的财务技术和获取人才外,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技术的引入,也是培养先进管理能力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引进、兄弟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也是降低风险的方式。
地方性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前,需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业主方的信用评级以及标的可行性,准确把握标的,甚至对于银行贷款信息、还款的及时性信用度和近年来业主方的项目投向变化等,都要有清晰的认识,结合自身能力选择标的,加强客户分析;要建立领导小组,包括商务、市场、采购、管理层等多个层级,尽快走完审批流程,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者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5]。
对于合同的管理,需要由专业的建筑领域的采购人员与法务人员共同完成。针对合同的细节,要将增强法律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降成本手段推广。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应控制业主方的履约风险。发现风险要立即执行紧急预案,需要业主方按照合同的标的物缴纳保证金。如果出现无法履约的情况,要及时与业主方沟通赔偿事宜,以降低损失。
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进展动态调整资金分配情况,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实时掌握项目进度并向上汇报,根据当前资金流向确立下一步行动方案。
施工时,要利用技术手段收集数据,根据定性定量的方法形成分析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提高内部资金的控制能力。从采购开始到最后结算,全面控制施工阶段的资金管理,从制度上确保流程的完善,使资金的利用更加合理。
最后在结算阶段,根据客户的习惯喜好调整策略。资金的回收延误主要是因为对客户信用和资金财务状况变化的不了解,可适时调整项目资金投入等形式解决问题,减少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档案也是规避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此举不仅可以收回欠款,可以避免施工问题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
文章从现状、成因、要点、对策入手,为企业创建了前、中、后期的控制模型。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各阶段至关重要,资金流程和活动贯穿施工过程始终,直到最后的打款,资金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资金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利润情况,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合理的资金管理是地方性或者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体量不如其他巨头的时候,要在管理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上实现超越,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建筑施工项目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