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以“流行趋势预测”课程为例

2022-12-17 07:26冯卓彦
关键词:专业课程办学思政

冯卓彦 黄 敏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了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思政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定期组织中外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对中外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做好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管理、监督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中英特色的本土化教学模式。(1)课堂环节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结合,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2)教学环节注重“德育”培养,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3)实践环节围绕“三全育人、三教改革”,通过中外教师课程思政、活页式教材、思政融入的项目教学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

“流行趋势预测”是立足国际化双语教学背景下,适应服装企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省高水平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时尚传媒专业学生在研修了3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后,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对时尚流行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调研与研究,并能以视觉设计与创意性图像制作成流行趋势报告,培养学生“分析流行、解读流行、预测流行”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围绕学生专业基础能力、提升学生预测能力为核心,同时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与课程思政完全融合是整门课程的创新和亮点。

1 高职教育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问题

1.1 高职教育中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问题严重

由于目前“流行趋势预测”这门课程在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针对中国市场流行趋势理论与方法的著作极少,更没有相关的教材可以借鉴,这给教学的理论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此大背景下,针对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更是缺乏,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以专业的理论内容为基础,

通过调查研究,国内高职院校中对于“流行趋势预测”课程主要授课方式为:知识讲授和专题研究。知识内容包括对服装流行形成的原因,流行现象的基本规律,流行趋势信息的收集,流行渠道分析研究等。专题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潮流预测与实际潮流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分析引起潮流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国内服装品牌对国内外流行趋势发布机构的流行趋势报告采用度等。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利用专业的预测技术与工具进行流行趋势预测(例如WGSN等预测机构)。因此,这些教学内容也是集中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思政环节难以融入,存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

1.2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面临着国外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这20多年中,以其灵活多样、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特点迅速发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学生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挑战[2]。中外合作办学下学生具有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类媒体途径获取有关政治咨询等特点。另外,外籍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时,讲解的案例是西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实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3]。这给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3 专业课教师育人使命不明确

当前,专业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部分教师认为,这应该是思政老师的责任,而自己作为专业老师应该全心全意专注在专业教学上,并不觉得思政内容的加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什么好处,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本质[4]。特别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自身的思政学习欠缺,对于思政教育结合专业课程显得束手无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以英文或双语教学,有些教学管理岗位是外方聘请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专业教师思政教学部分的考核。这使得思政教育难以融入专业课程,长此以往,有些课程甚至直接省略了思政教育。

2 课程实施方法

2.1 结合项目式教学,解决“两张皮”的现象

中英时尚传媒专业的课程,大多使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课程教学充分参考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课程内容以问题去牵引,围绕问题剖析,由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及内容研究,通过调研、讨论、个人演讲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敢于提出个人质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善于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判断问题和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面对面辅导课程方式,老师们更容易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也避免学生感到单调和乏味,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2.2 紧扣思政教学,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把牢意识形态阵地

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从中华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中,通过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够从中激发出新的力量[5],进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出具有本国特色及底蕴的特色国际化作品。在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引入英方课程大纲的同时,融入大量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案例,聚焦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育人育才相结合,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责任,使命担当。

2.3 构建全方面育人体系,将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以中英时尚传媒专业的“流行趋势预测”这门课为例,从源头上中外教师共同思政教研,每个项目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设置具体课堂情景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科技素养,艺术气质、心理健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第二课堂、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文化目标[6],全方位,多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立场,弘扬中国文化,在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同时增进民族文化的认知、弘扬和传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牢身处多元文化环境中学生的意识形态阵地。

图1 课程流程图

图2 “流行趋势预测”课程思政综合结构图

3 课程思政成果创新点

3.1 以课程思政+项目化教学破解中外合作中课程思政相对缺少的问题

学生在通过专业知识和能力获得的同时,能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通过课程思政和项目化教学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尤其在合作办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增强辨别世界文化的能力[6]。

3.2 创新“333”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充分借鉴“333教学质控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通过“3种作业形式”结合新的数字化社交平台记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3种不同作业展览渠道(静态展、动态展、微视展)”,传播中国声音;“3种考评方式(中外教共同考评+校外专家考评+作业学生互评)”加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检验教学成果并进行反思。避免了思政内容偏理论化,既契合了目前时尚产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又符合合作办学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控效果。

3.3 课程突出双语和全球视野,反哺“一带一路”项目

该双语课程以前瞻性与传统结合的原则培养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以本校“中罗丝路工匠学院”项目为载体,将流行趋势这门课程的英方教学大纲、授课标准、评价体系及本土的实践模式和思政经验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主动承接本土企业“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为浙江“走出去”企业培养当地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辐射培养“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沿线学生。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并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本课程通过外教师资与课程教学具体项目相结合,将思政内容贯穿全部专业内容的方式,解决专业课程思政“两张皮”的难题。其次通过培养学生4个自信的同时,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也同步解决外教对课程思政认同感不足的问题,把牢身处多元文化环境中师生的意识形态阵地,从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和教学理念体系改革的完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办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