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占宏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734400)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颖的育人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为目标,通过挖掘不同科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联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对学生政治素养、道德观念、科学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深入挖掘本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还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融入教学目标当中,设计出与初中化学课程思政相符合的教育目标.笔者将化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及具体体现进行汇总,详见表1.
2.1.1 挖掘教材爱国教育元素,增强国家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化学“课程思政”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
爱国教育元素,并在课上围绕着相关元素展开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方法将爱国教育元素展开,通过讲授、演绎、推理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爱国教育元素的感受,从而增强其国家意识.
以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身边的化学”一课教学为例,教师深入挖掘教科书中“化学与家居”中的爱国教育元素,提出问题:“你家里平时储备药品么?都有什么药?”让学生联想家里常备的感冒药、消食片、去火药、消炎药等等.接着,教师引出德国拜尔药厂与庄长恭的故事:“庄长恭于1931年去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德国拜尔药厂想要重金买下他的专利,却遭到庄长恭的拒绝.后来,庄长恭回国从事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为我国的药学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介绍完爱国化学家庄长恭的人物事迹后,教师进行爱国教育的升华:“庄长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点?”让学生以同桌、小组为单位讨论庄长恭不慕名利、立场坚定、矢志不渝为祖国、人民奉献的爱国精神.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庄长恭作为化学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学习庄长恭的进步思想与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爱国教育成效.
2.1.2 挖掘教材科学发展元素,提升文化自信
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一直是思政教育的重点.“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关注这一教学重点,积极挖掘化学教科书中有关我国科学发展的具体元素,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化学学科艰辛的发展过程以及现如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一节内容的科学发展元素,对教科书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有气体(rare gas)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一句话加以阐释:
(1)空气分离制取稀有气体的科技运用越来越纯熟,人们通过空气蒸馏法、液化空气冷却分离法、分馏法等多种方法制取氩气、氪气、氖气、氦气等多种稀有气体.
(2)稀有气体的用途越发广泛.氩气在我国的不锈钢、光伏、工业焊接、半导体等行业有极大作用,随着氩气制备科技的发展,我国不锈钢产量持续增加,我国多晶硅产量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的核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0年,我国的核电发电能力将提升至5800万kW,而氦气是清洗原子反应堆的良好清洗剂.
完成相关内容的介绍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我国科技领域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如今的“遍地开花”的百年征程,使其清醒地认识我国科学水平、科技能力不断提升的现状,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骄傲感.
2.2.1 引入化学与环境主题材料,增强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碳达峰、碳中和等理念相继被提出,环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此视域下,初中化学的“课程思政”要关注环保教育,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主题教学材料、引入具体案例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认识,使其能够自发的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主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以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入主题材料:“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依据材料,教师提出问题:“火箭升空要克服强大的地球引力,需要非常多的能量,这种强大的能量通常通过燃料燃烧实现.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这些可以被用作火箭升空么?”在学生说出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时,教师板书写化学方程式
并提问:“这些燃料燃烧时有什么危害?”通过对比分析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意识到传统燃料热值不高、污染大气环境的危害,顺势引出
的相关知识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同时放出热量和蓝色火焰,对大气没有污染.”接着,教师再引入关于“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使其认识到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清洁燃料的原因.
2.2.2 引入化学与社会主题材料,增强法治意识
化学安全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课程思政”视域下,将化学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敬畏之心.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因素引入化学与社会主题材料,结合材料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以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将“硫酸泼熊案”新闻材料引入课堂,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问题:“新闻中的刘某的做法可取吗?他这样做有怎样的危害?”学生就新闻中刘某先后两次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投喂、倾倒进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当然不可取,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他将这些溶液投喂给棕熊,会伤害棕熊的生命.”“不可取.从法律的角度看,刘某的所作所为不仅危害了棕熊的生命,还侵害了北京动物园的财产安全.而且,刘某的做法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时,教师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硫酸管理规定》等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阅读,并追问:“刘某的事件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让学生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危险化学用品的贮存、运输、计量、应用问题,使其从法治的角度看待硫酸的应用问题,深化化学安全意识.
立体多元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结构特点.“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要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作为多元育人目标,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辩论活动等多种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促进其科学发展观念的形成.对此,教师要活化教学观点,从实践、理论两个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实验活动、分析活动等多种活动中发散思维,形成良好的唯物辩证观念和批判创新观念.
以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反应”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组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稀盐酸、玻璃棒、烧杯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根据原理,有学生在滤纸上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再向上滴加稀盐酸,观察滤纸的颜色变化;有学生将石蕊溶液加入烧杯,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实验完成后,教师组织视频观看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这样,学生能够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思考酸碱中和问题,形成良好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意识.接着,教师在活动基础上组织讨论活动,引发学生的知识迁移:“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可以产生中和反应,那么其他的碱溶液与酸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么?如果能发生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探究出等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培养其探究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落实“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必须明确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优化相关教学环节,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思政教学活动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思考“怎样培养人”的最优方式,满足“课程思政”的具体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