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健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529900)
在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有一类属于“规律探索型概念课”.笔者曾在三所不同的学校听了题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同一节概念课,这节课就属于“规律探索型概念课”.现对这三节课的教学误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学校1的老师直接采用了“概念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大致流程如下:
(1)屏幕显示课本的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观测得斜坡的坡角为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2)老师讲解:上面的问题可以用图形表示为:在Rt△ABC中,∠C=90°,∠A=30°,若BC=35m,求AB的长.
(4)给出正弦定义,然后让学生读定义.
(5)例题讲解,如图1,在Rt△ABC中,∠C=90°,求sinA和sinB.
图1
(6)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正弦”概念的含义.课后,笔者对学生问了几个问题,学生只记住了对边与斜边的比,并不知道这个比值是由角的大小确定的,更不理解这个比值是随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若把直角三角形变成锐角三角形就更无从下手了.
在上述过程中,老师从特殊到一般,对结论进行了证明,过程看似完整.事实上,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其量只学会了证明他人发现的结论,却没有经历“发现”的过程,没有学会如何去发现.
学校3的老师基本上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正弦概念的教学,简要概括流程如下:
问题1 显示课本中的为了绿化荒山,建扬水站的问题.
问题2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这样的设计是一种典型的从局部到局部的散点状教学,概念关联不强,学生要等学完余弦、正切等概念后才给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学习中缺少类比联想的过程,也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作为过程的数学概念,只有经历概念完整的形成过程,学生对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才会更加清晰准确,才会更加丰富.作为对象的数学概念,我们必需克服散点状的教学形式,要有整体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一种结构化的认识,加强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针对初中数学“规律探索型概念课”的特点,我们应采取如下的教学模式:材料感知→描述与反思、发现猜想→证明猜想、归纳结论→概念命名→练习巩固、纳入系统.
环节一 复习旧知
问题1 在Rt△ABC中,∠C=90°,∠A=20°,求∠B.
问题2Rt△ABC中,AB=3,BC=4,求AC.
环节二 材料感知,情境引入
问题3 显示课本中的为了绿化荒山,建扬水站的问题.
老师提问:问题1涉及了直角三角形角和角之间的关系,问题2涉及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关系,问题3涉及直角三角形哪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复习直角三角形角与角的关系、边与边的关系,再到本节边与角的关系,过渡自然,也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各元素进行整体研究和认识.
环节三 描述与反思、发现猜想
说一说问题4 在Rt△ABC中,三条边两两组合,一共有多少个比值?
做一做问题5 填表1(Rt△ABC,∠C=90°)
表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们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参与对这些材料的比较、辨析活动,从角与角、边与边的关系自然想到对边与角关系的研究.
猜一猜先让学生分小组对前面的活动进行描述与反思,进而提问:当∠A=30°或45°时,上述表格里的三个比值是固定的,若锐角∠A取其他数值时,上述比值有什么变化?你是怎样研究的?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猜想?
当学生产生争辩时,老师提议:可否用几何画板验证一下?验证后填表2:
表2
通过描述、反思、实验,引导学生取得一致猜想.
环节四 证明猜想,归纳结论
操作:作任意∠A,在∠A的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作BC垂直于∠A的另一边,垂足为C,在射线AB上取不同于B的另一点B′,作B′C′⊥AC,交点为C′.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设计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若学生在证明猜想时感到困难,老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启发学生思路,同时让学生经历从不完全归纳到演绎推理的过程,既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又培养了思维的严谨性.
环节五 概念命名,引入符号
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在尊重教材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在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重组,先让学生重温“函数”的概念,接着理解“三角函数”,最后到“正弦”、“余弦”、“正切”.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加强了概念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结构性理解.
环节六 练习巩固,纳入系统
(1)基本练习及变式练习
(2)引导学生小结与反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函数”、“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各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你可以用思维导图表示上述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及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小结与反思,让学生把“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
在这类概念课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概念探索过程,学生才能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度的理解,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养成,数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