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敏,胡竞雅,李安洪
1.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性疾病,又名Briquet综合征,通常在30岁之前起病,病程可长达2年以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身体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经常变化、查无证据的躯体症状,且找不到合适的器质性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心理、生理、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由于病因的多因素性和不确定性,其症状复杂多变,症状可累及躯体各器官和系统[2]。患者反复就诊于各科室,反复接受不必要的检查,但拒绝接受医生关于其无躯体疾病的解释,容易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常得不到准确诊断,得不到系统的治疗,以致患者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佳,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加重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此外,患者常伴有程度不等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社会和家庭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李安洪,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师从四川省名中医袁秀丽教授。擅长运用中医治疗郁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诊治躯体化障碍经验介绍如下。
躯体化障碍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涉及疼痛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在中医学中无相对应的病名记载。根据患者的主诉多归属于“郁证”“心悸”“不寐”“百合病”等范畴[3]。躯体化障碍系心身疾病,患者大多存在不良情绪,且精神压力大。中医学认为七情过激,超过人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时会直接损伤内脏而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素问·举痛论》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内伤首先影响的是脏腑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与情志有密切联系,故情志异常必然影响肝气的通畅条达。同时,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全身气血津液的代谢,且对维持其他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也至关重要;肝失疏泄,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导致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紊乱,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清代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二·厥阴风木》云:“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故肝脏一病,常可迁延其他脏腑,引起的症状复杂多变。因此,躯体化障碍主要责之于肝。
行血之心气通畅有赖于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肝气郁滞则心气难以推动血液运行,而气血乃心神之基础,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神,导致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肝脾同居中焦,脾之运化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气调则脾升胃降,肝郁则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出现嗳气、呃逆、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肝肺为气机升降之外轮,肝气左升,肺气右降,肝郁气滞,则肺失宣降,引起咳嗽、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咽喉梗阻感、气短等症状;肝肾同源,藏泄互用,肝失疏泄则肾气开合失度,引起小便不利、尿频、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气郁化火,劫伤肝阴,久则损及肾阴,相火妄动,可导致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故躯体化障碍病位虽在肝,亦可累及心脾肾肺。该病初期以气郁为主,随着病程进展,气郁日久可化热化火;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能行津,气机郁滞不畅,津液转输受阻,停而为水湿痰饮。病程后期,阴血暗耗,气血不足,可转化为虚证。如林佩琴《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因此,情志内伤引起的病理变化颇为复杂,肝气一郁,可影响脏腑气血津液的正常功能活动,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故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症状可涉及全身多系统。
西医重视形态的改变,只要检查检验等各项指标正常,就认为无躯体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但中医诊病治病除了要注重客观体征,更重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好恶。经过整体审查、辨证论治,中医药在郁证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疗效。李主任认为肝失疏泄是心身疾病的核心病机,贯穿情志致病过程的始终。治疗躯体化障碍以调肝为要,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常是关键。如《证治汇补·郁症》:“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该病早期以肝气郁滞为主,治宜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中期,气郁日久化火、生痰生湿,可见肝郁化火证、肝郁湿阻证。肝火偏旺者予柴胡疏肝散加杜丹皮、栀子等清肝泻火药;肝郁痰阻证予柴胡疏肝散加石菖蒲、法半夏、陈皮等祛痰化湿药。疾病后期,肝血暗耗,阴血亏虚,木不疏土致脾虚,可见肝郁阴虚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阴虚证予一贯煎加减,肝郁血虚证予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减或逍遥散加减,肝郁脾虚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四君子汤加减。此外,情志疾病易影响心神,辨证为实证者宜加珍珠母、煅龙骨等镇心安神药,虚证加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养心安神药。躯体化障碍患者病症多种多样,上述证型仅为临床常见证型,临证时应辨病与辨证结合,只要方证对应,不必拘于用某一方或某一药。
采用揿针贴于耳穴上,选穴:肝、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常用于伴有睡眠障碍和(或)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穴与全身脏腑经脉有密切联系,选取相关穴位施以针刺或按压,可达到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之效[4]。躯体化障碍伴有睡眠障碍和(或)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既有躯体化症状,又有情绪障碍,治疗应从心肝着手,治法以调和阴阳、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为主[5]。故取心、肝以调节相关脏腑功能,神门、交感、皮质下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达到宁心安神、调和阴阳的作用[6]。另外揿针作为皮内针的一种,操作简单且安全,贴于耳穴上可持续地刺激穴位,结合了针刺与久留针的优点,且疼痛感小,患者易接受[7]。这种疗法既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又在患者心理上起到正向的暗示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躯体化障碍患者常不接受症状由心理因素所导致,对医生不信任,影响治疗的依从性。李主任接诊时,首先仔细问诊,着重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存在家庭变故、夫妻感情危机、工作变化等情况,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认真查体,仔细阅读患者既往病历资料,详细记录病历,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然后耐心向患者分析病情,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鼓励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避免情志过激,有益于病情的缓解,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鲁和英等[8]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疗法能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临床症状,还能改善睡眠障碍。张红胜[9]也认为在躯体化障碍的治疗中,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同样重要。因此必须重视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精神调摄,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识,转变患者的治疗观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蔡某,女,25岁,2020年11月10日就诊,以“反复出现手足麻木、呼吸困难一年”为主诉,现病史:患者公司职员,一年前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及焦虑的精神状态中,紧张时自觉手足麻木感,呼吸不利。因自觉身体有严重问题,患者一年来就诊于我市多家医院,完善颈椎MRI、胸部CT、肺功能检测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患者因手足麻木感加重,遂至李主任处就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微黄,情绪紧张,诉手足麻木,紧张时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咽喉梗阻感,偶有胸闷、心悸;平素入睡困难、多噩梦,纳可,二便调,月经量少;舌质淡白,苔薄白,脉细数。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提示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异常增高。西医诊断: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伴躯体化障碍。中医诊断:郁证,肝郁血虚证。治则: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治疗方案:①中药汤剂:熟地黄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鸡血藤15g、柴胡15g、香附15g、枳壳12g、酸枣仁30g、首乌藤30g、煅龙骨30g、百合15g、甘草6g。3剂,2日1剂,水煎服,日三次。②耳穴揿针法:选穴:心、肝、神门、交感、皮质下。所选穴位先用碘伏常规消毒,后用乙醇脱碘,押手执镊子取揿针贴于耳穴上,嘱患者自行穴位按压,每日3次,避免揉搓,如无不适,5天后更换揿针,双耳交替进行。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源所在,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加强身体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经治疗半月后,患者面色较前改善,自诉已无明显紧张时手足麻木,无胸闷、心悸、咽喉梗阻感,且睡眠状况较前有明显改善。
按:患者长期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故见胸闷、咽喉梗阻感、呼吸困难;肝郁日久,阴血暗耗,故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白、脉细;血不养魂,魂不守舍,心神失养,故见入睡困难、多梦。气滞则血瘀,血行不畅加上血虚,则手足麻木;肝血不能下注冲任形成月经,则月经量少。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疏肝合四物汤加减。熟地黄能补血,填精补髓,精血互化,是补血要药;当归、鸡血藤既养血又和血;赤芍、川芎可活血化瘀;柴胡、香附疏肝主升,枳壳理脾主降,肝脾气机同时调理,一升一降,通畅一身之气机;酸枣仁、百合、首乌藤、煅龙骨养心、宁心、安神,诸药配伍,共凑舒肝理气、养血和血之效。
廖某,女,34岁。以“嗳气三月”为主诉。现病史:患者家庭主妇,3月前因家庭变故,心情焦灼,频频嗳气,影响患者正常社交。就诊于多家医院,完善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曾服用抑酸药物和中药(具体药物及用量不详),嗳气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见:神情忧虑,频频嗳气,仅在主动述说病史时可停止,纳差,无恶心、呕吐、腹痛,睡眠正常,入睡后嗳气停止,二便调,月经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躯体化障碍。中医诊断:郁证,肝逆犯胃证。处方:牡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5g、赤芍15g、川芎12g、香附15g、枳壳12g、陈皮15g、法半夏12g、生姜6g、木香6g、炙甘草6g。3剂,2日1剂,水煎服,日三次。同时辅以心理疏导。服用1剂后患者嗳气较前明显减轻,1周后复诊,患者诉无明显嗳气。
按:患者中年女性,情志失常,肝气郁滞,气郁日久化火,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呃逆、纳差、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赤芍、川芎活血,牡丹皮、栀子清泻肝火,枳壳、陈皮、法半夏、生姜、木香和胃降逆,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舒肝解郁、和胃降逆之功。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查无病因病理学证据的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新型抗抑郁药,即SSRI类和SNRI类抗抑郁药[10],通过调节相关神经递质发挥作用[11],具有较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但疗程较长,患者易受药物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影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而中医在治疗该病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即对患者进行整体调节,进而改善局部症状。本病为情志所伤致病,病机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为主,可导致心血瘀滞、心神受扰、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肺失宣降、肾气开合失司、肝肾阴亏、相火妄动等脏腑气血阴阳的病理变化。其治疗旨在疏肝解郁,选方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但临证不拘泥于此,应因人而异,随证选方。心理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李主任强调接诊时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然后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暗示法等心理疗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本病伴有睡眠障碍和(或)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可配合耳穴揿针法加强疗效。本文为介绍导师李安洪主任医师对躯体化障碍的治疗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