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平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阐释党在四个历史时期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就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大论断,其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诚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在理论形态上深入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体系,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所带来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毛泽东就十分注重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和农民,以科学的哲学思维引领中国革命,如《矛盾论》《实践论》中所阐明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中的矛盾论,科学地引领人们对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认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2](P180)进入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和价值观的博弈也日益凸显。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应对国际竞争、增强自身实力、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因应战略策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当前社会科学的发展形势,将世界历史转变与思想体系变革统一起来,科学分析新历史阶段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境遇,提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3](P346)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体现中国实践特色、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范畴体系,为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集中体现,其出场有其特定的时代语境、理论语境与实践语境。对其进一步提炼总结,对于打破西方哲学话语体系垄断地位、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发展繁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想交流交锋。中国目前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社会科学发展却还没有与经济地位相匹配,“话语赤字”现象突显,在国际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西方哲学话语体系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3](P346)有鉴于此,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破西方哲学话语体系垄断地位,彻底解决话语交锋中的“挨骂”问题,增强中国哲学话语软实力刻不容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要旨在于打破西方哲学话语体系垄断地位,其“基础在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键在构建话语体系,核心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4](P1)即“以概念、逻辑的方式表达当代中国人民自我发展的意愿,按照学理的逻辑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从而建立起源于现实实践又高于现实实践的学术话语体系”。[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的构建,其背后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邃的学理,应当是中国话语叙事理路和中国社会发展伟大实践。这一范畴体系是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的厘清,如何既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又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是打破西方哲学话语体系垄断、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处理的深层关联问题。
“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范畴是每门学科的钥匙。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如唯物辩证法中的本质与现象,原因和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化学中的同化和异化、化合和分解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标识性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基本概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中,蕴含于“历史方位论、民族复兴论、人民中心论、发展理念论、‘两大布局论’、战略安排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命运共同论、国家治理论、强大政党论等根本观点”中;[6]基本范畴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中具有对立统一性质的概念范畴中;基本方法集中体现为辩证、系统、战略、历史、底线、创新等思维方法和各实践领域具体操作的工作方法等。范畴是对概念的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方法是对运用概念和范畴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体系,是从思想体系一般概念中抽象提炼出的更高层次的范畴,具有提纲挈领作用。只有深入把握理解这些范畴,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思想体系的根与“魂”。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随着“两个大局”形势的变化发展,世界性历史变局与新时代中国矛盾凸显期密切交织,在世界历史转变中衍生的困境与危机中,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境遇和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哲学视域对改革发展问题进行省思,诉诸指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破解现实改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基本问题。“思想方法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工作方法是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方法。思维方法侧重分析问题, 回答‘怎样思考’的问题, 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工作方法侧重解决问题、做好工作, 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工作方法是思想方法的具体运用”,[7]思想方法可以化为工作方法。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中的总体与具体、共性与个性、两点与重点等范畴,其本身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强调从全局和局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点和重点的关系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斗争与同一、实践与创新等基本范畴也是工作方法,强调从事物的对立统一、革新和发展中解决问题、做好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确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解决难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提供了遵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其产生的基础、范畴逻辑是合乎理性和科学的。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提炼总结。从历史与现实之维、理论与实践之维、主体与客体之维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历史、现实与未来”“斗争与同一”“共性与个性”“全面与重点”“共产党与人民”“共同体与个体”等哲学范畴蕴意。
从历史时间、空间、细节和历史规律的大历史观统揽现实、预判未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历史思维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对历史的回望作为启示现实、展望未来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出发,充分考量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壮阔发展历程,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3](P32)等标识性概念及论述,从历史趋势发展的宏观视域深化人类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的把握。
1.从五百年社会主义历史时间发展中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前后相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社会主义相较于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崭新阶段。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不久就从思想源头上分六个时间段系统地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曲折历史,讲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来源问题。在实践历程上,从十月革命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二战”苏俄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帝国主义法西斯,显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从“二战”后出现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较量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再到从中国坚守住社会主义并与资本主义在合作竞争中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焕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驳斥了“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彰显了人类社会必将由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大历史时代。
2.从百年党史的历史时间发展中探寻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百年壮阔历程中蕴藏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奥秘。在“窑洞对”的“历史周期律”之问中,中国共产党人找寻到了人民民主这个答案。新时代共产党人进一步温习与审视党的百年历史,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始终牢记政权由来、初心使命,科学评判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不断强化知史爱党、爱国,为探寻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规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条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百年党史中明确了社会发展“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伟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为解答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提供了不可撼动的事实依据;通过回望和温习党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总结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回答: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有远大理想追求,有科学理论引领,有选贤任能机制,有严明纪律规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强大领导能力”,[9]中国共产党在对百年党史省思中觅得自我革命这一根本历史经验,并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水平为实践目的,这为解答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提供了科学的内在依据。
当前,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与斗争的“大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交织叠加的“两个时代”现实境遇中,斗争与同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现实形势发展在处理各种矛盾冲突中形成的因应战略策略。斗争与同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同一孕育斗争。新形势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发展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而不同”“一带一路”等标识性概念及古语,一方面在矛盾对立中勇于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在斗争中把握同一、追求和平,在斗争与同一的平衡中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积极地向前向上向善发展转变。
1.从时代矛盾冲突发展中锐意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斗争是为了应对复杂国际安全挑战、破除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桎梏、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而进行的必要战略选择。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10]新时代伟大斗争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实践领域之中,具体包括国际政治斗争、国家领土争端、暴力恐怖斗争、军事斗争准备、贸易市场斗争、经济体制改革、与歪曲传统文化思潮作斗争、与否定革命文化思潮作斗争、与攻击社会主义文化思潮作斗争、反腐败斗争、社会法制斗争、社会体制改革、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与人为破坏作斗争等。在伟大斗争中要掌握科学斗争方法。毛泽东在1972年根据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就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1](P408)的方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也格外重视斗争的方法策略。在斗争过程中,强调从宏观战略判断层面和微观战术决断方面的结合,主观层面上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的结合,客观层面上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结合,方法层面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结合,具体操作层面上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的结合,目标层面上于斗争中争取团结合作、增强斗争本领的结合,通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以科学思想方法引领,密切联系群众汇聚力量,以提升自身“硬”实力。
2.从新时代伟大斗争中致力寻求世界的和平发展
斗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进行伟大斗争与寻求和平发展交织交融,相辅相成。寻求和平与发展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目的。从中国之维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价值是诉诸自己的发展;从世界之维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智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斗争中坚守和平底线,“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最深厚软实力的独特魅力, 诠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民族风范”,[12]拒绝“国强必霸”的逻辑。多次强调:“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13](P12)“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4](P58)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提倡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之间的尊重、多样、平等、包容、和合、善鉴,维护和巩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在争取和平同一的过程中,坚持对话而非对抗,坚持开放而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坚定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之路。
全面与重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改革发展各种实践问题中形成的重要范畴。全面是指从全局高度、整体视野把握问题的思维方法,突出强调整体性、系统性。重点是指从局部视角分析关键要素、关键阶段和重要过程,强调重要性、关键性。全面与重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包含重点,对重点具有指导意义;重点是全面中的一个方面,服务于总体的发展和要求。新实践、新方位、新谋划,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谋大局、把方向、抓具体、重局部,“致力于从全球发展和世纪伟业的高度来解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问题”,[15]从全面性大视野大格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四个伟大”“两个大局”“四个意识”等标识性概念,从全面与重点视域分析时代变局、全面把握中国大局、总揽复兴全局、科学合理布局、制定发展格局、明确具体策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上向前向强发展。
1.从实践发展中全面把脉形势、总揽复兴全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总体、辩证、发展的大视野出发,观察时代风云,分析时代大势,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局进行把脉,研判当下世界正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16](P8)等总体时代论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前景虽然总体向好,但世界和平发展中充斥着动荡变革,经济全球化浪潮里遭遇逆流,发展机遇中涌现着危机;国内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交织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依然没有得以根本解决等总体发展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分析时代大势基础上,紧紧围绕实现民族复兴全局这一根本主题,从全面总体性视野出发,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及具体层面的“新时代强军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等。总目标是指引,总任务是方向,总布局是方略。这些总体判断为我们制定具体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历史坐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2.从实践发展中重点制定格局、科学合理布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把脉时代、总揽复兴全局之下,依据大局、变局、全局而重点制定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把握,需要从全面和重点的角度准确分析,如全面研判和重点剖析国内经济大循环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挑战与机遇的关系、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国内与国外的关系、开放与安全的关系、进口与出口的关系、经济与政治之间关系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方式、步骤、动力、阶段等方面政策的确立与实践的展开,“五位一体”与国防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重点方面具体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都充分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辩证关系。总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全面、重视要点、兼顾具体、协调各方,使各个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促成总体,助推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实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追问党本体自身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与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必须处理的基本范畴。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充分地诠释了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即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依靠、来源和检验标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政治保障者。无产阶级政党从一成立开始,就承担着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就与最广大贫苦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追溯初心、探究本源,提出了“赶考永远在路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标志性概念,牢牢把握共产党与人民的本质联系,践行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的建设水平提到新高度。
1.从共产党本体发展中厘清共产党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脉联系继续加强和升华,牢牢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注重构建党与民众之间的生死伦理关系;强调对民众真实利益、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明确认知与有效代表”。[1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严肃声明: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8]党始终与人民立场同步、利益同质,并通过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的自我革命、制度保障等有力方式,对官场陋习釜底抽薪,把人民期待放在国家发展的首位,把人民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目标,“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9](P182)围绕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社会建设、制度建设等各项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固理想信念,提高斗争意志,使党不变质、不变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如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中美天津会谈时提到,西方民调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超过90%,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惊人的,这充分地确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党。
2.从共产党本体发展中厘清共产党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代表民众利益之所以可能,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趋势与规律的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从时代发展大局中分析洞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明晰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把握历史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尊重历史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站在历史发展进步的一边,在主体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显示出了明显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在主体建设层面,以自我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革命。以高度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清除阻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束缚,以新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革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通过这两种革命的结合,使党能够长期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化解各种考验与危险;在理论方面,选择顺应历史规律、时代发展潮流、主流的进步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决反对封闭、对抗、零和博弈、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有害价值观,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政治动荡等恶劣国际环境中,依然寻求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进步愿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向上发展;在实践方面,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下关切世界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作为,依然锐意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各国共抗疫情,致力于人类减贫伟大事业,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合二为一,为世界经济发展奉献自己力量,这种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远大发展前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概念的理论内核,对推进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进一步总结提炼基本范畴,还是学习应用基本范畴都必须有一定的基本遵循,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共产党相较于资产阶级政党而言,从来都不屑于隐瞒自己的主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就旗帜鲜明地体现出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和观点。进一步总结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能够助推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形成、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但总结提炼基本范畴也不能任意为之,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风险防范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政治鉴别力、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要以党的旗帜、党的意志、党的方向为个人的旗帜、意志和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把较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立场贯穿到总结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工作的始终,表现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自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能力与理论能力互促,指导实践、发展理论。
思想清醒与理论自觉是政治坚定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指针、攻坚克难的法宝,对统揽“四个伟大”具有重要作用,要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推动工作。要坚持学原著,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开研讨会等方式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等一系列著作及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要坚持悟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与思考,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工作方法,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体系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如“历史、现实与未来”范畴蕴含的历史分析方法,“斗争与同一”范畴蕴含的矛盾分析方法,“全面与重点”范畴中所蕴含的系统分析方法,“共产党与人民”蕴含的价值评价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
当前,在“两个大局”形势下,重大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前所未有,需要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提高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驾驭复杂矛盾的能力。深刻理解“共产党与人民”范畴中所蕴含的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地位,就能够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深刻理解“历史、现实与未来”范畴中蕴含的历史地看问题的思想观点,就能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问题,以及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深刻理解“斗争与同一”范畴中蕴含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思想观点,就能够看清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中美经济、制度、价值观之争等各种问题。基本范畴蕴含着丰富的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的方法论和科学理论观点,要善于运用基本范畴谋划事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运用基本范畴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总之,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范畴,以构建学术之中国、理论之强国,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基本范畴内涵博大,可以从多维度、多层面深耕研讨。进一步深入挖掘新思想的理论内涵,立足中国、胸怀天下,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塑造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哲学话语的强大生命力和思想力,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