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理据、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

2022-12-17 00:14辛德军
学术探索 2022年8期
关键词: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辛德军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切实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政治引领,确保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调一致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正确党史观,就是以唯物史观为根本标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主题主线,正确评价党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准确把握“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切实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党史观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的评价基准。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引领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一、逻辑理据: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特质和青年的未来性向度

何以提出青年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一问题,要从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特质和青年的未来性向度两个视阈予以考察。所谓真理,就是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在相契合的科学规律,具有一经群众掌握便可产生巨大社会推动力量的特质。一方面,正确党史观离不开承载的实践主体,有了实践主体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才能得以赓续,其科学内涵才能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价值才能在主体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另一方面,青年的未来性向度更迫切需要正确党史观来领航导向、规制校正,一旦失去正确党史观的引领,青年的思想认知和具体实践就有可能迷失方向,青年也难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创造新的历史的主体而消失在历史语境中。可见,进一步理清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理据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首要前提。

(一)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品格是其逻辑基点

正确党史观筑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大厦之上,具象于一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生动实践之中。“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2]党史是新时代青年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推动中国全面步入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这是正确党史观真理性品质的最显性标识。

正确党史观蕴含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探索的理论逻辑,具象于党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和理论生成之中。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与党的实践成就一样,党的理论成就同样彰显出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品格。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总结经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3]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可见,熟练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经验等是培养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逻辑必然。正确党史观的真理性,在于它秉持了唯物史观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准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勇于回应时代挑战、解决时代问题、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的历史进程和演进规律,坚持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积极改变世界,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行动指南。

正确党史观彰显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治党治国的文明逻辑,具象于高扬全世界和全人类价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新型政党智慧产出和文明贡献之中。如何正确认识、准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有为”,这是摆在时代青年面前的首要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准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有为”必须以正确党史观为根本标尺。树立正确党史观,青年必须立足自立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特征,善于运用前后对比、中西比较等方法,系统审视百年党史不同时期的巨大成就以考察其纵向进步性,全方位比较同时期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以及人心向背等以考察其横向的进步性,引领新时代青年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从历史的纵切面还是世界横切面,所有事实无不体现出作为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更有为更有效品格。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的智慧产出与文明贡献。

(二)青年的未来性向度是其逻辑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其内在逻辑在于青年与生俱来的可塑性与创新性特质,这是青年的最显性优势。要言之,二者昭示的青年的未来向度内蕴其最宝贵的潜在价值。从理论视阈看,青年观既是一种着眼未来、超越求新的思维方式,又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实践的哲学思想。从实践视阈看,无论个体视角还是群体层面,青年都是批判现在、创新未来的主导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以正确党史观浸润青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青年守正创新基点,引领青年谋划未来方向,以回答时代之问、青年之问。

青年的未来向度内蕴青年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高度认同。马克思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 而是取决于年轻人崇高奔放的激情。”[5](P305)正确党史观是确保新时代青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眺望下一个百年,新时代的青年要牢牢把握几代青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建新中国、建功新时代、创造新生活这一凝聚中国青年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历史逻辑;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这一指引中国青年更好成长成才的理论逻辑;[6]要牢牢把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个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之中,从而在实干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引领中国青年发挥自身潜在价值的实践逻辑。当代青年只有洞悉几代中国青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互作用的内在逻辑,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其未来性的正确政治方向。

青年的未来性向度内蕴青年对传承、创造中华文明的自觉认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传承和创新已成为青年内涵的不二标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与宝贵财富。作为联结当前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媒介的历史主体,如何传承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创造什么样的文明新样态,是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未来性向度的重要作用场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经并正在生成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世界意义和全人类价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青年而言,以更高的主动性参与善政良治,既是新时代青年本质的应有之义,又是新时代中国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基于此,青年的未来性向度的核心意义更是超越现实,旨在追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在既有文明基础之上,创造生成更高的文明样态。

青年的未来向度内蕴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认同。在青年语境中,政治诉求和公共理想是应有之义,批判和扬弃是最常用武器。纵观近代中国社会,改变自身困境和变革不合理现状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出发点,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达成更优秀的个体是青年运动的落脚点。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而言,欣逢盛世、福莫大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美好前景外彰党的使命,内蕴人心向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优势的外化,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具象,是新时代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源泉。新时代青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理性与实践主体,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奋斗和创新实现,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中国青年的本质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完全契合,他们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彰显着自信自强的强国一代的范儿阔步走在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奋斗路上,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认同。

二、价值意蕴:为青年成长成才定向和为百年党史青年气质传承蓄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7]纵观百年党史,不难发现几代中国青年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党的精神谱系中蕴含着鲜明的青年特质,最优秀的时代青年总是被党的奋斗历史感染而成为其中一员。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时代青年思想上入党的基础。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以准确把握其价值为前提。把握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价值,应首先从其主客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主体维度看,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培养青年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内在尺度,标识青年个体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从客体维度看,传承百年党史青年本质,是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驱动,体现青年群体时代价值的实现过程。因此,准确把握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价值意蕴,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堪当时代大任的事业接班人的实践基础。

(一)青年继承和发扬百年党史青年气质的必然选择

从青年视角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既是举旗定向、引领时代青年奋进成长的历史,又是关爱呵护、成就青年事业和生活的历史,这是100年来中国青年奋斗的主题主线。基于青年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与贡献,百年党史溢射出显著的青年气质。青年气质蕴含追求革新和社会公益等价值,既是中国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前提——体现青年勇担历史使命的内在规定性,又是时代青年成立党组织、创建新中国、建功新时代的逻辑主线——体现青年运动历史发展轨迹。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是青年继承和发扬百年党史、青年气质的必然要求。

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领悟青年是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力量。追根溯源,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逻辑起点。自近代以来,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压迫的中国青年率先觉醒,成为救亡图存的先锋。他们承受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踏步走在现代化道路上所带来的外在的巨大压迫力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带来的内在的驱动力,在黑暗中艰难摸索,尝试过各种思潮和行动,屡败屡战。直至经历新文化运动洗礼,其中的一部分成长为新青年,他们通过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发动工人运动,积极投身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伟大实践而蜕变为新青年。当中国青年拥抱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武装了新青年,拥有全新指导思想、全新组织成员和全新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便诞生了。党组织早期的骨干成员基本来源于新青年。毛泽东曾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这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认识到青年是缔造新中国的主体力量。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牺牲,是时代青年听党号召、投身革命的价值依归。从1921年到1949年,革命斗争是党的工作中心,广大青年以其最彻底的革命特质,成为推进党的事业的最主要力量,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成为时代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从青年个人视角看,新中国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具象,是每个青年奋斗牺牲的终极目的,其创建过程全景展示了青年价值实现的历史进程。少部分青年没有经受住考验遭到历史淘汰,而无数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等勇敢拿起武器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缔造新中国的先锋战士。青年的奋斗牺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注入可爱的青年元素与青年气质,切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成为推动事业步入新时代的追梦人、实干者。青年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后,青年作为最具革命精神、最富生机活力的群体以极大热情忘我工作,在个人工作岗位和生活场域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建设好新中国成为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生产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坚决有力的群体。新中国是青年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新中国的成立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一伟大理想的最基本实现。至此,中国人民有了为自己服务的真实载体,有了主张权利、表达意志、集聚智慧力量的强大依靠。基于这一认同或满足,青年将成长成才的驱动力自觉内嵌于新中国,如热情参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参加青年突击队和向科学进军、投身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防控战役等。质言之,青年建功新时代即实现了将“自我实现”融入国家、社会和民族发展、劳动实践这一超越“本我”价值观的达成。

(二)培养和造就大批堪当时代大任的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既坚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又强调牢记使命、开创未来,坚持在加强自身建设和推进事业发展进程中始终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彰显出鲜明的未来性气质。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组织的坚强有力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员、干部和人才。党员是组织的细胞,干部是组织的骨架,人才是党组织的核心驱动——三者构成了事业接班人的最重要范畴。因此,从培养事业接班人视角审视,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必然要求。

夯实干部队伍的现实之需。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培养和发现优秀青年干部是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优秀青年干部从时代青年中选拔。青年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认清世界政党发展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对中国共产党忠诚,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忠诚,才能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真正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忠诚,才能进一步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坚决做到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忠诚。质言之,正确党史观是培养青年干部忠诚的指南针。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坚定干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干净已成为党员干部为政做人的基本底线和护身符。党组织的纯洁性建立在党员干部干净廉洁的特质之上。简言之,正确党史观是培养青年干部干净的保鲜剂。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坚定担当是干部的核心素质和鲜明特质。有担当才会有奋斗、牺牲。百年党史是无数共产党员改造个人主观世界、创造更美好客观世界的奋斗牺牲过程,既是描绘党员干部思想和能力的画像集,更是具象党员干部态度、信心的基因库。要言之,正确党史观是培养青年干部担当的推进器。

巩固党员队伍的关键之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组织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离不开“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10]树立正确党史观,是青年组织上入党的思想基础。党员队伍建设的成效依赖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则以正确党史观为基础。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青年才会练就火眼金睛,真正理解党的历史、认同党的纲领章程、志愿加入党组织;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青年才会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实践。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青年思想上入党的关键驱动。青年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会持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强调思想上入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加入党组织只是一个党员政治生命的起点,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改造个人主观世界的行动才刚刚开始,正确党史观对党员的无形的内在约束力将成为其一生自觉加强党性锤炼的强大驱动力。党员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党员的作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注重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表征。加入党组织是一个党员体现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过程,以更积极主动地改造个人主观世界来强化个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现。正确党史观对党员的无限的思想引领力将成为其一生自觉为党奋斗牺牲的强大驱动力。

壮大人才队伍的战略之基。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新时代青年人才自身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关键驱动,为实现新时代青年人才成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相互促进提供经验与规律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才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尤其是青年人才如何看待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决定了其自身成长的高度与价值实现的广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场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驱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青年人才才能更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与宝贵,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信念更坚定;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青年人才才能更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与贡献对事业发展的贡献作用,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动力更强劲;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青年人才才能更深刻认识到实践和劳动才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最重要途径,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路径更务实。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新时代党管人才根本原则的内在约束与实现机制的主观表达,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理论与制度遵循。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共产党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从人才工作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发现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过程,是集聚各方面人才推进党的事业的奋斗过程。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把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到党内来,是新时代党的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又红又专”和“德才兼备”是新时代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鲜明品质。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以此为鉴,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才能接续开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为目的的美好未来。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以此为鉴,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才能接续开创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心使命。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人类谋进步的历史,以此为鉴,新时代的青年人才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实践路向:认知、情感、批判和行动四维目标的依次递进

(一)强化党史知识学习是首要前提

科学认知是观念形成的基础。树立正确党史观教育,必须首先尊重党史的知识性特质,强调以获得“真”的认识为目的,要在知识灌输基础上借用学习科学理论进行过程性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是主阵地。党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点。选用权威教材进行系统讲授,让青年系统、全面、客观地了解党的奋斗历史,通过把握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使广大青年切实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依靠人民、团结人民,解答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奋斗的、牺牲的历史,理清百年党史逻辑框架和发展脉络,切实把握党史主题、主流主线,做党史的明白人。

各级各类基地是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重要作用,采用情景体验、现场教学等更生动的活动方式,发挥革命文物、史料等的作用,使青年做到通晓重大事件、熟知英模人物、站稳立场站位,用心感悟党的精神谱系,助力隐喻在党史学习中的更高达成进而提升党史教育实效,构建更强大党史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影视纪录片等文艺作品的积极作用、采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以及与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的广泛协同,更精准映射党史知识学习与知觉、学习、记忆、意识和情感等的钩稽,建立健全党史教育全方位科学推广普及体系,在全社会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为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开展广泛阅读是重要途径。从青年成长成才过程看,第二课堂阅读是助力其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阵地,是激发学生党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抓手。党史内涵丰富,可以通过指定阅读目录、推荐优秀图书、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通过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党史学习经典阅读,不但可以有效整合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信息的丰硕资源,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电子阅读这一更为新时代青年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青年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其加强党史素养的行动自觉。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导向作用。青年党员是新时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代表青年学习和前进的方向。党员组织生活是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精心策划党史学习是应有之义。青年党员要在党史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更多青年更积极投入党史学习之中。党组织要发挥领航导向作用,切实凝心聚力,吸引和团结更多优秀青年向其靠拢,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示范作用,吸引更多青年更积极学习党史。

(二)重视意义理解和情感认同是核心要义

情感认同是知识学习的递进,是观念形成的前提。引领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重视其情感目标的达成,强调以获得“善”的认识为目的。情感教育是认知教育的深化和升华,其教育强度更高、教育实效更稳定,并且呈现更为自主的特点。强化党史教育情感目标的达成,既要引导青年认清党的百年奋斗为了谁——奋斗目标问题,又要引导青年看清党的百年奋斗依靠谁——即革命动力和依靠力量问题,切实感悟英模的人格魅力、党史的故事魅力和学术魅力。

加强对党史学习意义的理解,要切实感悟英模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涌现了无数英模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丰富了党的精神谱系。如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李大钊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北大工作期间每月工资120元,除全家维持生活花费外,其余全部用来接济贫寒的青年和支援革命活动,冬天家中因无力买煤而寒如冰窖。还有为了理想愿做先行者、牺牲者的黄大年,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牺牲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等。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的事业无惧牺牲、追求无我境界的人格魅力,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内涵的具象。当代青年只有通过角色融入和比较才能感悟到党无数英模人物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领悟百年党史的魅力。

加深对党史学习意义的理解,要切实感悟革命故事的魅力。历史即故事。党史绝非仅由冰冷文字串联起来的大部头。百年党史是由无数个被记载的具体事件组成的,其中很多事件因蕴含趣味、思想和情感而富有温度和教育意义。从不同视角看,百年党史有不同的诠释维度,党史故事也各有侧重,但无不体现出真理光辉和人格魅力。如革命年代舍命保管党费、做了两年腰缠万贯的乞丐的刘启耀的故事,坚信革命必胜、忍饥挨饿保留半截皮带到陕北的周广才的故事,革命胜利后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返乡务农的甘祖昌将军的故事,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儿留给老百姓的三个女红军的感人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既是百年党史的生动叙事,又是教育青年的资源宝库。青年人要多读党史故事,在故事中启智润心,感悟党史真谛。

加强对党史学习意义的理解,要切实感悟党史学术的魅力。百年党史的理论内涵和学术思想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百年党史学术思想揭示党史客观史实背后的逻辑和未来运动发展趋势,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马克思曾指出:“以往历史的目的、任务、萌芽、使命、观念等所揭示的东西,无非是以往历史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1]从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层面看,对青年开展党史知识普及,实事求是介绍党史本来面目只是基础,而重视党史真理性、学术性及其科学内涵教育,则更能助力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离不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资鉴。[12]要从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爱戴党的具体行动中,切实增强对党史和党的情感认同,为树立正确党史观筑牢情感基础,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实践的精神动力。党史学术是提升青年党史领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坚持批判错误思想观念是必然要求

能立判真伪亦是观念形成的前提。引领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重视通过强化辨“伪”价值尺度,助力提升断“伪”价值目标的达成。断“伪”是比知“真”更重要、更有价值的目的。青年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熟知党史、对党史有系统全面的正确认知是重要前提,了解错误思想观念同样更不可偏颇,必须做到能够精准辨识错误思想观念的本来面目。在互联网与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以历史虚无主义为典型代表的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披着各种外衣充斥网络空间,种种论调还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对社会阅历和辨别力还不强的青年危害极大,绝不能漠视小觑。

青年批判错误思想观念,首先要抓住其立场站位。判断一种思想观念是否正确,首先要审视其立场站位。凡不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不是人民立场的思想观念,无论其呈现什么样的表象,均是错误的、需要严肃批判的;凡是否定唯物史观、否定党的领导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论其假设多逼真,均是荒谬的、需要彻底揭露的。切实看清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始终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历史。立场是青年批判错误思想观念的定盘星,抓住立场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青年批判错误思想观念,还要坚持大历史思维。青年要用心感悟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运用历史思维比较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新旧境况,运用中西比较方法分析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层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从党史中体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良治善政的逻辑机理。在泥沙俱下的互联网时代,青年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贬低英模、丑化领袖、伪造史料、美化反动势力的信息,对此青年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拘泥于历史细节、历史碎片,不割裂历史联系,要科学辨识其论点与论据的真伪,理性分析论证过程及逻辑是否科学,在坚决批判错误思想观念中进一步树立正确党史观。

青年批判错误思想观念,更要辩证对待外来思想观念。不少学者大肆推崇西方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青年对此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切实做到自信自强,秉持“吸收外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思想,既要积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要看清那些罔顾历史条件、冲击我国社会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观念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青年只有通过批判错误思想观念,才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始终做到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

(四)强调实践奋斗是价值依归

认知是为取得成功实践服务的。学习党史旨在办实事、开新局,青年要善于把学习成效自觉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要更加自信自强。广大青年需要更加坚定地树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坚定的实践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在实践中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要更加坚定树牢核心意识。百年党史已充分证明党中央坚强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共同心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自觉,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使命、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

要更加践行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学习即革命。习近平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加速发展态势,知识更新和文明创造对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压迫力。

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时代发展态势呼唤掌握更先进知识、拥有更强大技能的青年,而青年只有在持续学习中才能永葆先进性。青年要善于在学习中自我批判、自我超越。青年坚定党史自信,要保持始终如一的学习精神,既要加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又要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努力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在实践中坚定党史自信、树牢正确党史观。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肇始及其发展内驱力来自中华文明的创新生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双重需要。对青年开展党史教育,旨在助力其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这一政治目标与政治实践的达成。青年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中最为进取、最富革新精神的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所在,未来依靠所在。从以史为鉴、资政育人视角看,正确党史观是青年坚定党史自信和投身党的事业,创造未来美好前景生动实践的锚点与标尺,树立正确党史观作为资政育人的有力媒介和主要动力,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

猜你喜欢
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