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媒体的成长和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电视新闻节目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且传播途径更加丰富。但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普及也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巨大冲击,群众观看的体验度进一步下降,许多传统形式的新闻节目收视率也不断下降,市场地位受到影响,严重阻碍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文章采用概念分析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遭遇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探究对受众群众年龄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力度等对策,旨在改变当前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节目;冲击对策分析;节目收视率;受众群体变化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169-03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媒体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及设备应运而生,各类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对电视新闻节目造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本身的不足,内容形式老旧,缺乏创新思想,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尤其失去了一些新生代年轻市场。基于此,电视新闻节目必须在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新闻策划方式,增强节目内容的观赏性,将主流媒体引导力与新媒体形式相结合,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保证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中處于有利的位置。
(一)新媒体发展内容分析
新媒体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其中包括数字电视、网站、手机新闻报纸以及各种社交媒体软件等等。从整体的效果来看,新媒体并不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划范围,其中新闻报道在新媒体中发展时间最长,受众用户人数最多,有着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及互动性,可以让受众如亲临现场一般,与新闻记者一同感受新闻事件的发生。比如,媒体在报道一些重大会议时,都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各大新闻网站进行专题集纳报道,而现场记者则通过电子传稿、现场直播等方式将新闻内容及时发布出去。此外,传统媒体受版面、时长的限制,信息内容储备和呈现的空间较为狭窄,无法将采集到的信息全部发布出去,只能对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挑选[1]。而新媒体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在内容储存上更加丰富,能够实现多个新闻及其全方位的播报,在这一方面其比传统媒体有着更大的优势。
(二)电视新闻发展内容分析
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视设备进行传播,具体传播形式以声音、画面为主,并且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从内容上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具体可分为娱乐新闻节目、国际新闻节目、新闻谈话类节目以及综合新闻消息节目等等。自人类社会发起信息革命开始后,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媒介革命,使报纸、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影响,受众不断流失。而在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也同样开始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自身的良好发展[2]。
(一)主导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在新媒体环境没有形成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新闻节目及报纸,且电视新闻节目因其生动、现场感强等原因,更加受到观众欢迎,不少观众也对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例如,每晚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曾经是很多家庭每天的固定场景。由于电视新闻节目能以更加直观和便利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清晰简洁的信息内容,因此一度受到观众的喜爱,在新闻传播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近几年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的出现,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具有更加突出的时效性,人们能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新闻信息,甚至能够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内容进行快速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担任信息的传播者,推动新闻内容的快速传播。
相比于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充分发挥了自身特点,向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所采用的传播形式更具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除此之外,新媒体新闻能够突破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所带来的局限性,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这都会使电视新闻节目受到影响[3]。
(二)受众群体发生显著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在挑战电视新闻节目地位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从而大大改变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让观众能够随时随地接收新闻,不再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去接收自身需要的新闻内容。同时,新媒体本身具有碎片化阅读的特点,能够提高观众的浏览效率。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在接收新闻信息时难以仔细阅读或观看,大多是快速浏览一遍,新媒体新闻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受众接收信息的主动权。此外,新媒体还可以利用现代远程交流技术,让人们能够与现场新闻记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性,充分表达出自身的观点与感受,让受众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4]。
(三)重塑节目制作流程
以往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受时间空间以及技术上的影响,要求新闻记者必须亲临事发现场,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信息,对新闻内容迅速展开报道。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信息收集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存在信息不足或者信息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新媒体能够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新闻素材收集的渠道,使新闻素材内容更加丰富,且信息准确度也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优秀的硬件设备开始不断出现,给新闻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丰富了新闻制作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有新闻素材进行整合,将其整编为一套完整的新闻内容,再配上专门的文字解释,在保障新闻制作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了新闻制作的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新闻制作的成本[5]。
(四)受众的观看体验下降
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布的新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出创新精神,从而能够有效吸引更多的受众,在新媒体中,人们在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新闻的乐趣。与新媒体网络相比,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以及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大问题就是内容上比较严肃古板,形式上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精神,长时间收看,很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逐渐失去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兴趣。另外,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选择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尤其是对时政新闻的播放,所采用的形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固定特点,缺乏大胆创新,因此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聞节目所带来的观看体验逐渐下降,使一部分受众失去兴趣而转向新媒体,进而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品牌意识
首先,要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建立电视新闻节目管理制度,加强对新闻工作人员的思想培训,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新闻工作队伍,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完善的制度去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各种福利待遇,去吸引更多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加入团队中。
其次,应根据自身节目的特点,积极树立起创新性思维与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品牌特色,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必须在确保电视节目顺利制作的前提下,对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向展开精准定位,进一步增强电视节目的观赏性,采用新技术对电视节目画面质量进行提升,对电视节目的主持风格进行完善,做好后期制作等等,形成更加具有特色的节目风格。
最后,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坚持传播正确导向的新闻信息,从而提高节目的内容质量。
(二)加强对新闻内容的优化控制
为了充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维持自身的市场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节目要时刻保证电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以及权威性,进一步加快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利用新媒体特有的优点去不断优化电视新闻内容的输出形式,实现与网络媒体的快速整合。现如今,许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向纵深推进,比如新华日报从原来的纸质媒体搭建起了以手机客户端为主的新闻传播渠道,并利用其他社交软件进行传播,确保更多的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大事,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电视新闻节目要继续开展对自身的优化工作,充分凸显互动性、直观性以及生动性等特点,让受众随时感受到新鲜感,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对其的吸引力。此外,新闻工作人员在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要时刻与受众保持良好的联系,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不断发掘新闻内容的具体内涵,对新闻节目不断进行优化改编。比如针对某一重点报道时,电视台进一步加强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以往存在的版面限制,对采编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利用5G网络技术以及AI技术等,将事发现场所拍摄到的画面快速传输回电视台中,再由电视台的专业团队对现场信息素材进行整理,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在大量素材中快速寻找到相对应的人物素材,极大地增强了新闻信息整理的效率以及传播速度,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三)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力度
在如今的信息环境下,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电视新闻媒体要抓住机遇特点,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合作力度,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技术优势,继续弥补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新媒体中,进行新闻报道需要熟练运用多种传播设备,这大大提升了对制作团队的要求,同时,对节目的审查力度以及播出制度要求也变得更高。只有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才可以进一步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
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还可以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将二者的优势特点进行充分融合,在各个社交网站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然后采用网上征集的方式,对受众的观看反馈进行收集,并以此为基础,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接收反馈信息的同时,要重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鼓励其在网站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提高其与节目之间的互动频率,增强受众黏性。如今,这种网上征集形式开始得到普遍应用,对电视节目内容制作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优势特点。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近年来持续开展新媒体的制作探索工作,成立新媒体集团,通过北京时间网站和北京时间APP发布最新动态和北京广播电视台采制的各类节目,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目前,时间视频已经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其制作的小视频以新颖的形式和独家视角受到不少受众的青睐,也被众多媒体所引用。
北京广播电视台《都市晚高峰》栏目,作为一档地面频道播出的新闻节目,也在积极探索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节目的融合方式。栏目中的《主播说新闻》版块主要选用当天各大新媒体平台、网络最受关注的内容,以及传统媒体如新华社所制作的一些新媒体形式的视频节目。该版块以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发布新媒体形式的时事热点的特色,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且一些年纪较大的观众也通过这一形式逐渐对新媒体熟悉起来,因此,其一直是栏目的收视高点。
(四)充分贯彻以群众为中心的发展路线
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持续上升。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在策划新闻内容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不断了解群众需求,同时所报道的内容应加强与民生的联系。电视台应要求记者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以各种报道方式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宣传,要充分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重视程度,反映群众的精神面貌。其次,充分发挥记者下基层联系制度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调研活动,进一步增进传统媒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报道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出群众的真实生活、回应群众关切。此外,对于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语言也有着特殊要求,由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避免过多书面语,进一步拉近电视新闻节目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将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当作成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其报道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虽然存在一定的冲击,但只要合理应用新媒体这一工具和手段,电视新闻节目就能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的传播力。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对新闻采编内容进行持续优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热孜叶木·木太力甫.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和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2):69-71.
[2] 黄晓.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策划及传播途径创新[J].新闻传播,2022(12):102-103.
[3] 冷婷婷.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2(6):93-96.
[4] 贾园.传统媒体如何摆脱困境与新媒体共同发展:以电视产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7):78-80.
[5] 张少芳.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策划意识的培养分析[J].记者观察,2022(9):133-135.
作者简介 乔鹏,硕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